[心得] 半分電台(2)-選刀基本常識

作者: will0102 (耐瑟的巫喵)   2019-02-10 01:01:23
雖然是電台但是因為沒有經費請嘉賓,只好半分來唱獨腳戲。
最近版上又熱熱烈烈地開始討論起了菜刀,半分也自我整理了一下資料。
先上懶人包
買一把刀需要注意的條件有幾樣
1.全刀幾何結構
2.刀身幾何結構
3.刀身鋼材
4.刀柄材質
5.開鋒方式
6.外觀
7.使用頻率與自我保養能力
不知道怎樣買的,就一把剁刀配上三德刀/主廚刀/牛刀/中式片刀就好
重要性為紅>青>綠,以下請根據關鍵字搜尋
────────────────────────────────────────
常常有人疑惑說,為什麼刀有那麼多種?難道不能一把刀搞定所有東西嗎?
EMMM,這問題還真是個好問題。事實上,答案是可以的。一把文武刀、主廚刀、牛刀走遍
天下的廚師其實並不少。但是這有一個條件-無他,唯手熟爾。
首先你需要了解每一種食材的軟硬特性,將你的刀研磨出至少兩種不同的刃角,以及適應不
同下刀的角度來得到工整的斷面,然後是推拉的速度以及手腕與手臂的施力協調來節省力氣
與加快速度。
同時以上的方式還會有保養困難、大量切割時效率低落的問題,這兩點對於專業(?)廚師來
說可以算是致命傷。因此個人認為適才適用這一點還是有那麼幾分道理的。
回到正題,以下正文。
1.全刀幾何結構
影響一把刀切割能力的要素有太多太多了,一般人最為注意的就是鋼材與刃角,
殊不知一把刀的幾何結構事實上也有很大的影響。
稍微有點經驗的人應該都聽過這句話吧-一把刀好不好用,要實際握上了才知道。
這句話其實就是在暗示你這點-買刀要注意整把刀的幾(順)何(手)結(程)構(度)。
需要注意的有兩樣-
(1)全刀的重心:一般來說刀子的重心位在刀身與刀面交界附近最適宜。
測量方法很簡單,將刀橫擺於食指上,可以懸空處就是刀子的重心。
https://i.imgur.com/JN1hTW4.png
剁刀、鮪魚刀等等功能性刀例外。
更進一步對各種刀型與切法有瞭解者,請根據自己的切法習慣(推切?拉切?
rocking?)挑選重心不同的刀型。
(2)刀柄的構型:建議全莖(full tang)又或稱為全龍骨,擁有較佳的應力承受能
力。有口金,且口金有倒角的刀柄更好,
https://i.imgur.com/LL1XfXK.jpg
但不推薦德系刀的全刀面口金,用一般的磨刀石會造成刀刃變形。
https://i.imgur.com/pRHjo2q.png
刀柄縱切面為圓弧、六角皆可,方形不推薦。有止滑結構(溝槽或波浪)為佳。
https://i.imgur.com/11bi6Bd.jpg
全刀的各關鍵處是否有倒角,倒角是否圓潤?這點影響切割時的手感。
(3)刀身長度:越長越不容易控制,正所謂殺雞焉用牛刀。
一般來說21/24cm的刀最容易控制也能應付大多數情況。
2.刀身幾何結構
這點可能會讓人有些疑惑,其實我指的就是包含刀身研磨面、刀身傾斜角、刀背厚度、
刃稜、主次刃角、釋放區等等綜合因素,首先先簡單介紹一下這些像天書的名詞。
https://i.imgur.com/4FkRWVe.png
用一張最常見的50/50(兩面開鋒角度相同),sabre flat grind(軍刀式平磨)來做範例。
很多大廠入門款不鏽鋼主廚刀/三德刀都是這種開封鋒方式。
刃:edge,即ABCDE這塊區域,又稱為刀口。
毛邊:burr,即AA'這段由金屬研磨造成的絮狀結構。
https://i.imgur.com/e6RB9FI.jpg
(這是顯微鏡下磨完一側後的毛邊)
主刃角:primary edge bevel,∠BAC的角度,一般人的視力無法分辨。
次刃角:secondary edge bevel,BD與CE的夾角,一般人視力可以靠反光分辨。
刀身研磨面:DF與EG這兩段,廚刀一般僅拋光處理。
刀身傾斜角:DF與EG的夾角,上圖為零。
刀背:blunt edge,FG邊,其長度即為刀背後度。
刃稜:刃與刀身研磨面的夾角,即D與E的稜線。
釋放區:relief,即BCDE這塊梯型區域。影響較大的是厚度。
完成對這些名詞的了解後,再來我們來談談這些要素對切割性能的影響。
切割性能分為兩種,一種是鋒利度,另一種是維持性。
基本上兩者是互詰的關係,因此各種不同刀型都可以看作兩者之間平衡得出的產物。
單論銳利度,全平磨>凸磨>軍刀平磨>凹磨。
首先是毛邊問題,毛邊因為結構脆弱容易在切割時受到應力而彎曲,進而增加切割需要的
力量。這一情況有兩種解決-利用磨刀棒(鋼)將毛邊修正,或者用磨刀時用高目數砥石、盪
刀等方式直接除去毛邊,某位地獄名廚每次下刀前都會用磨刀鋼刷正毛邊就是這個原理。
然後刃角的影響,越小的刃角越鋒利,然而維持性就越差。當發生主刃角的鈍化(廚刀使用
久了後原本是銳角的主刃角會慢慢變成圓滑的形狀),甚至連次刃角都無法保持的情況時。
就必須重新銳化(apex)它,即俗語中的磨刀。
再來是釋放區厚度與刀身傾斜角,這部分是減少切割中來自食材正向力的設計,越小的傾
斜角和越薄的釋放區便是用維持性換來更小的切割阻力,也自然越鋒利。
最後是刀背厚度和刀身研磨面,這兩點對於鋒利度的影響反而最小,但是紅銹化或拋光不佳
的刀身需要特別注意。
3.刀身鋼材
這點可以說是所有人都會關注的議題,然而也最複雜的議題了。
由於大部分的整理文都很詳盡,在下我就偷懶一回,只說些注意事項就好。
首先必須分清楚,刀材基本上可以分為三種-碳鋼、不鏽鋼、粉末鋼。
這三種有著完全不同的特性,不建議平行比較。
比較穩妥的做法是先初步了解各自的特性,再結合自身的使用頻率與環境來選擇。
需要注意的除了硬度(HRC)外,還要注意鋼材本身的削切耐性與抗應力的能力,可行的話最
好還能比較一下金屬結晶顆粒的大小,這些都是影響維持力的因素。
要注意的是,只要研磨方式正確,鋼材幾乎完全不會影響鋒利度。
另外,全鋼、三枚合、本燒、本霞等等都是考量到硬度與維持性的互補,只有大馬式氏革
不會顯著影響。
4.刀柄材質
同樣是容易被人忽略的一點,考量的重點是防濕、耐酸鹼、耐熱、防滑。
木柄:會發霉,你確定嗎?
尼龍繩、牛皮繩:還是讓它們留在戰術刀上吧,完全不適合。
牛角、玉、象牙:EMMM,玩到這種程度的話估計不用我提供意見的(?
金屬:防滑性堪憂的材質,就算有防滑結構也(ry
酚醛樹脂:俗稱電木,多與玻璃或紙纖維結合,耐熱防液體,止滑性高,而且很便宜。
塑膠與矽膠:不耐熱G_G
5.開鋒方式
分成單面開刃與雙面開刃,雙面開刃之中又分成50/50、40/60、30/70......等等比例。
其中50/50是兩面的刃角比例完全相同的刀刃,切割時直上直下不會偏移。
單面刃減少了磨刀需要的時間與鋼材耗損,也源自於日本夾鋼鍛鐵的習慣,然而直上直下切
割時會略微向沒開刃一側偏,這是源自於刀身本身構型緣故,需要注意。
https://i.imgur.com/0OumHAH.png
(這也是為何和包丁有左右手用的區別)
雙面不同比例的刀型多為配合本身材質與刀身結構,達到更好的鋒利度,使用的手感只與
50/50有著微妙的差距,主要的差別還是體現在研磨時。
6.外觀
包含大馬氏格紋、錘目、地黑刃白、刻字、柄雕等等,青銹紋這種後天培養的也算。
依據自己的錢包考慮即可。
7.使用頻率與自我保養能力
就算是神刀也需要保養,就算只是最基本的修毛邊(?
培養正確保養和用刀的習慣,適當地評估需要重新磨刀的週期,
以及可以花多少時間磨刀等等,這些都是選購刀時需要考慮的條件。
更進一步的就是對磨刀器材的熟悉度與依賴性等等。
至於磨刀的方式又是另一部長篇史詩了~~~
以上 半分電台今天就到這邊完結啦
祝各位有個愉快的一天/夜
我們下次再會
作者: Mrlsps (LP貴族)   2019-02-10 03:06:00
推推 優文好棒 期待下一篇
作者: kai988 (洗洗睡)   2019-02-10 06:18:00
推好文 希望板上有更多刀文
作者: foxtae (鼻鼻)   2019-02-10 10:22:00
好文 推
作者: Jacky11305 (Jacky)   2019-02-10 10:43:00
作者: chunglee (李姓中壢選民)   2019-02-10 12:12:00
推,希望能多點刀文
作者: j1o2s3e4p5h6 (剛好路過)   2019-02-10 22:29:00
專業優文
作者: prprpr54 (Aaron)   2019-02-11 10:04:00
推!
作者: k12151215 (Keegan)   2019-02-12 16:23:00
作者: g4zoco196 (ChuChuChuChu)   2019-02-12 17:34:00
希望多點
作者: sunny7733 (Sun98%)   2019-02-24 16:07:00
推推 超專業! 好難得台灣遇到懂刀的人,之前在大阪居酒屋工作時店長都說 用刀時一定要放感情 刀才會愛你。。。
作者: kennygg (FFFFFFFFFFFFFF)   2019-02-24 21:46:00
推推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