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錄] 君子印記──毓門求學感懷

作者: syalv (亞)   2012-07-14 17:02:36
中國時報 E4/人間副刊 2012/07/09
君子印記──毓門求學感懷
【簡媜】
  毓老師具有神奇的力量,鎮住滿室年輕且毛躁的心,讓圓凳變成鑄 劍之爐,火勢熊
熊,叫我們鍛造自己。這是毓老師烙給我們的君子印 記。這烙鐵,也烙在他身上,一生
為學生做出莊嚴的示範,什麼叫造 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
  應該是個微寒天氣,猶記得自己三十多年前的樣子︰綁兩條辮子, 穿長袖綠格子上
衣,黑長褲,球鞋。跟隨一位溫文儒雅的學長,彎入 溫州街的巷弄。這是雌雄未辨、我
的大一模樣。巷弄裡,據說住著一 位很特別的老師,我不知道他是誰。
  大一,我唸哲學系,其實醉心的是中文系。甫從一切以聯考為學習 目的的高中刻板
教學掙脫出來,貪婪地遊走於文學院各系聽課,也饑 餓地參加幾個文學性社團,其中之
一是國學社。有位理學院學長提到 天德黌舍及毓老師,說他講四書非常精彩,建議我們
一定要去上課。 但必須先拜見老師,看他收不收。
  我聽都沒聽過這回事,頗感不解。坊間開班授徒者,無不要求學生 廣為宣傳,拉同
學邀朋友,打折優惠,以求爆滿,豈有挑學生的?三 十多年前的社會雖然還算純樸,但
功利的風一向吹拂每個時代,怎有 這麼不功利的地方?我好奇。學長如何描述這位很特
別的老師,我已 忘記,但他言談間所流露之恭敬景仰,令我印象深刻。我想,就去拜 見
拜見吧,先上看看,要是不喜歡再蹺課。大一沒別的本事,最會蹺 課。
  孜孜不倦 搶聞淵博教誨
  我們在客廳等著,不尋常的安靜,嚴肅。忽然,清喉嚨的聲音從後 邊兒傳來,一轉
頭,好大的身影逼近眼前,一身象牙白中式衣著,長 鬍鬚,戴黑框眼鏡。我的第一個念
頭是︰「古人!」頓時,心生時空 錯置之感,不知身在何代。
  學長恭恭敬敬地介紹我們,提到我,說︰「她唸哲學系,喜歡寫作 。」還說些什麼
,不記得了,我一心一意在偷偷打量老師,覺得除了 懾人的第一印象之外,在他身上還
有一股什麼……。那日,老師的談 興似乎不錯,沒讓我覺得他嫌我們只不過是幾個啥都
不懂的小毛頭, 敷衍幾句就該進行到起立、敬禮、老師再見。他沒問我們問題,純聊 天
。七十多歲的他忽然有一瞬間像個爺爺,溫且厚、沉而寬的聲音, 說著儒家文化、宮中
舊事,又提到師承。有幾個名字我在課本上讀過 ,遂非常唐突地插了話,問︰「某某某
的年紀比您小,怎會是您的老 師?」只見他哈哈大笑一聲,說︰「傻丫頭,年紀小就不
能當老師啊 ?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
  也對,韓愈〈師說〉。
  辭別而出,往學校走的路上,學長說,沒見過老師笑得這麼開心。 我沒搭腔,心想
,今天真是傻夠了,恐怕老師不會收的。
  這是我唯一一次聽毓老師聊天。此後相見,皆在課堂上,人群中。
  課室在地下室,空間不算大,一百多個學生(或許更多)擠在一起 。沒有桌子,只
有最克難的圓凳子,整齊地排列著。這種配備,適合 戶外看野台戲或聽民歌演唱,順便
打香腸烤魷魚逛夜市,用來上「論 孟」,極其艱辛。別的不說,連打瞌睡都不可能──
要不是跌倒在地 ,就是趴上前面同學的背,再兇猛的瞌睡蟲都不可能在這種環境存活 的

  入夏之後的晚上,空氣不流通的課室更是悶熱難當。只有幾支電風 扇吹著熱風,不
多時即汗流浹背,寫筆記時,手腕黏著紙,前後左右 同學的汗味和著自己的,形成一陣
陣餿浪,刺激鼻腔,幾度欲昏厥而 倒下。總希望有人受不了這種酷刑而蹺課,好讓我寬
坐些、多吸一點 空氣,沒想到人還是一樣多,貌似打死不退;本想,你們不蹺我蹺好 了
,但轉念又想,既然你們打死不退,我為什麼要沒志氣地死在你們 前面。孔子五十五歲
還要周遊列國看人家臉色,我中暑算什麼,不退 ,撐著。
  以身作則 鑄造理想人格
  於今回想,簡陋的物質更能激勵求學之心,且足以鍛造意志。當然 ,不是凳子本身
的材質所致,是毓老師,他具有神奇的力量,鎮住滿 室年輕且毛躁的心,讓圓凳變成鑄
劍之爐,火勢熊熊,叫我們鍛造自 己。
  老師講課,既無幻燈投影也無圖片、錄音機、道具之助,端坐椅上 ,全憑口說。他
聲如洪鐘,抑揚頓挫之間喚出一個文明古國,朝代更 迭,興亡一瞬,盡在那時而高亢時
而低迴的聲音裡。老師學問淵博, 經史子集盡藏胸臆,信手拈來,皆有典故、出處。是
以,一部論語, 經他詮釋、延伸、驗證,宛如中國讀書人的聖經,修身齊家治國平天 下
,我們被老師言談間的期許給打動了,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
  「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我們如此年 輕,回顧學校課
堂的教學無不以考試為目的,鑽研辭義、支解章句, 鮮有餘暇讓老師於「子曰」之中,
喚出謙謙君子的理想形象。「貧與 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正因
為年輕,渴望尋 找典範以有所景仰、追隨,在踏入社會前,能繼承一份精神上的祖產 。
「君子去仁,惡乎成名?君子無終食之閒違仁,造次必於是,顛沛 必於是。」我們靜肅
、認真坐在圓凳上聽老師授課,非炫惑於其帝國 身世,非為了求取功名利祿,是為了鑄
造自己理想中的人格,一生實 踐。
  這是毓老師烙給我們的君子印記。這烙鐵,也烙在他身上,一生為 學生做出莊嚴的
示範,什麼叫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
  回想三十多年前這一段課緣,深感慶幸,卻也因半生庸庸碌碌已過 ,一事無成,辜
負當年課室中之自我期許而有愧,更因未曾有機會向 老師致謝而抱憾。輝誠以一年多時
間撰寫老師傳記,情深力專,庶幾 乎以字報恩。再三捧讀,彷彿重返課室,滿座肅靜,
等著木門被推開 ──
  毓老師,重現眼前。
  (本文係作者為張輝誠新書《毓老真精神》所撰寫的序文,印刻出 版)
作者: fondness (迷走他日)   2012-07-15 02:12:00
多謝分享。建議稍做排版 :)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