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 當然有意義 tesla 2年前的拖拉測試

作者: Dukkha (新手)   2019-11-28 09:10:37
https://youtu.be/DhM7we2Bzao
悍馬3200kg+更大更寬的輪胎
Vs
Model X 2600kg +超小的輪胎
第一場跟第二場悍馬先踩煞車
第三場同時踩油門 『Tesla獲勝』
——————————
上一篇文樓主下了結論『無意義』
Jason說贏的點在『重量』
第二重點放在摩擦係數
真的這麼簡單 跟 無意義?
這影片證實了
重量跟摩擦係數佔了絕對優勢
照樣會輸………
就像專業的『拔河比賽』
1當地板一樣
2鞋子一樣,都穿全磨平無紋路的拔河專用鞋
3兩邊選手量級也一樣,都會控制在相近的水準
4拔河傾斜角度控制在30度上下
5技巧也一樣,都是喊口令集中一起拉
那勝負差在哪?
大概就只剩『力量』或是『出力的集中度』
但前前篇
「有網友反駁說扭力無意義
因為其實兩台車的『扭力都過剩』」
但事實不是這麼簡單
這裡的計算 不是我們這種學點皮毛物理
看了幾十年的車,就能理解的
這世界上有很多車迷
包含前一篇的jason
看了很多車跟文章
買了很多車
開過很多2000萬以上的車
看了無數的比賽 利曼 F1等等
看了無數的北紐伯林20公里的影片
各種車型號 如數家珍倒背如流。
但真正去做車子動力與結構的人卻是極度的少
這類人才都在白人世界 亞洲在日本為多
顯然我們台灣沒有
我們連個『像樣的引擎都做不出來』
至少『現代』還算有模有樣
他們連油電車都上市了
所以絕對不是『無意義』
而是我們看不懂
model S 在紐伯林 四門領域已經拿第一名了
好像是7:12秒
Porsche919油電 拿5分19秒 目前為止最速
我們連車都拿不出來
顯然我們沒有真正汽車人才
也沒什麼人真正很『懂車』
我們只能看看國外那種外行的報導
開過幾台車
然後就可以開始評論
操控 過彎 轉向 動力 調教balabala
『好像很懂車』
結果 真正到設計車 、做一台車
這種非常吃技術、物理跟經驗的領域時
我們成績幾乎是0......
所以做一台車是真正頂級高手金頭腦在做的事
我們外行就看戲 買台車開就好
沒必要去批評別人
甚至貶低別人『無意義』
看看自己做了什麼先吧
作者: chandler0227 (錢德勒)   2019-11-28 10:19:00
驅動輪正向力 摩擦係數 end跟出力沒啥關係,而是四輪可提供的極限縱向力總和車迷????? 怎麼覺得有點好笑XD曳引力受到四輪能提供的縱向力總和限制,扭力再大變空轉,這根本不是啥高深理論.....輪胎可提供的縱向力會受正向力(重量)影響啊四輪出力適當分配也是提升曳引力的方法但前提是要兩者重量(正向力)相當,比較才有意義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