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錄] 台灣有台積電鴻海卻做不好汽車引擎

作者: cjol (勤樸)   2018-04-29 19:06:14
心得:
看來裕隆的走向是對的
引擎啥的台灣追不上人家
電動車是以後的王道
不如趕快佈局搶先機
作者: anono (nono) 看板: Gossiping
標題: Re: [問卦] 台灣有台積電鴻海卻做不好汽車引擎
時間: Sun Apr 29 16:52:15 2018
如果你把IC產業的全部流程一項項分解。
你會發現﹐引擎相當於汽車行業的CPU/GPU的角色
那台灣有自己生產設計的CPU/GPU麼﹐
除了早年的威盛﹐也就是MTK了
但MTK本身買的就是arm的公版設計﹐SOC方面也是一塌糊塗
技術先進麼﹐NO﹐也就是比展訊好一些
跑在他前面的還有高通﹐華為﹐samsung﹐以及intel
所以從這個角度﹐台灣的IC產業也主要是集中在代工
而不是產業鏈的上遊核心。比如EUV是荷蘭的
SOC涉及的3G﹐4G﹐5G通信技術也不是在台灣
連最近一波AI技術﹐MTK也是落後其它同行
如果瓦森納協議開放對中國大陸的技術封鎖
台積電現在早跑到中國大陸了。
面板行業上演的一幕也會重演一遍
台積電之所以耀眼﹐是因為IC產業是一個高度細分市場化的結構
在IC產業發展初期﹐台灣的工業基礎跟國際頂尖技術差距並不大
並且競爭對手也沒有這麼多。關稅也幾乎沒有。
這些都是台灣發展IC代工產業的先發優勢所在
但在汽車引擎領域完全不同。第一台汽車1880s年代就發明了
福特開賣T型車是在1908年﹐福特推廣8小時工作制是在1914年
實施汽車工業歷史上第一個流水線工廠是在1913年
你看下當年台灣的鋼鐵產業是什麼樣子﹐別說是台灣
就連當時的日本﹐鋼鐵產能和制造技術都很落後
日本制造的槍械﹐很容易炸膛開裂。
技術落後當時的歐洲和美國一大截
至於台灣﹐從來都缺乏重工業的基礎。想要彎道超車幾無可能。
沒有市場﹐沒有技術﹐沒有強人政治能推動他國開放市場。
台灣沒有美國駐軍﹐對應的也很難指望美國能開放市場和技術
民用行業裡面﹐汽車引擎是現代工業的頂峰
軍工航空領域﹐引擎的要求就更高了。
溫度要求和材料完全不是一個level
做這個沒有別的辦法﹐反復的試驗﹐材料科學﹐冶金技術。
沒有取巧的路徑﹐就算你有設計圖也沒用
如果連汽車引擎都做不好﹐更別指望航空引擎了。
對材料的要求就更好了。
※ 引述《cjol (勤樸)》之銘言:
: 台灣理組實力真的很強
: 台積電在國際上在美國也是舉足輕重
: 鴻海郭董射日驅韓替台灣人爭光
: 可見得台灣理組只要有心
: 一樣能在世界上發光發亮
: 可是 最基本的汽車引擎
: 台灣理組卻做不好
: 汽車太爛還被中國人笑翻
: 丟光台灣人的臉
: 裕隆敗家子不用期待,龍頭和泰國瑞幹啥吃的
: 丟人
: 台灣理組到底行不行
: 能越級打怪基本功卻超爛??
作者: YZRM1 (SNSD4ever)   2017-04-29 16:53:00
機車引擎就如此擺爛 何況汽車?
作者: gogobar (GOGOBAR)   2017-04-29 16:54:00
藍綠垃圾執政
作者: StanGetz (StanGetz)   2017-04-29 16:55:00
而且內燃機一些重要專利早就被國際大廠牢牢覆蓋
作者: ynd (世態有如雲變改)   2017-04-29 16:55:00
光vacancy 就死一堆了 XDDDD 根本 ㄏㄏ
作者: StanGetz (StanGetz)   2017-04-29 16:56:00
其實發展傳統汽車工業 以自有引擎為目標 好像是死路
作者: ynd (世態有如雲變改)   2017-04-29 16:56:00
模擬圖跑的是一回事 倒漿又是一回事
作者: StanGetz (StanGetz)   2017-04-29 16:57:00
要虛耗台灣很簡單 就去總統府打針說 建立國防工業體系擁有自己的汽車引擎有多重要 就可以耗死台灣
作者: ynd (世態有如雲變改)   2017-04-29 16:59:00
...............還是別浪費時間
作者: chrisjeremy (Yomi)   2017-04-29 17:09:00
台灣的理組人材大多集中在IT產業,別肖像所有的產業都能有一家像GG那樣的公司
作者: zephyr105 (跳跳)   2017-04-29 17:20:00
顆顆 台灣人是不怎麼支持國貨的 怎麼養
作者: wulaw5566   2017-04-29 17:34:00
MTK的SOC一塌糊塗那中國就全是不可燃垃圾了,瓦納森協議根本中國人自己的被害幻想,中芯連28奈米都不能量產了,有了更先進機台還是無法突破14奈米,中國自己爛就不要找藉口了,只能靠補助吸引聯電力晶那些在台灣確定失敗的公司就別肖想台積電了,等級有差,張忠謀願意在南京蓋個小廠對中國已經是仁至義盡了
作者: bearq258 (bearQ)   2017-04-29 17:50:00
MTK與高通有專利授權問題,取向都中低價位 CAT等級不會高,花錢買別人的IP搞CAT.18 短期是不會做去年報導一顆晶片的失誤 為何讓聯發科市值蒸發近三千億有提到他們失誤地方,重新設計還是走中階路線
作者: Tosca (hi)   2018-04-29 19:22:00
引擎不難 但要符合越來越嚴格的排放標準很難
作者: chienjr (瞭解自己也是很難的任務)   2018-04-29 19:23:00
台灣的電子產業,也只有少數像tsmc這樣會做中長期投資的
作者: Tosca (hi)   2018-04-29 19:23:00
歐美訂立那麼嚴格的排放標準 就是要打壓還在研發引擎的國家所以後進國家要發展引擎很難 因為無法符合超嚴格的排放標準
作者: chienjr (瞭解自己也是很難的任務)   2018-04-29 19:26:00
MTK的產品歷史,長期是家me2的地攤貨公司,"破壞性創新"就是他們自己說的委婉說法..
作者: a9564208 (YOU OUT!!)   2018-04-29 19:27:00
有腦一點的會發展電動車台灣在電動馬達、傳動系統、電池管理還是在世界前面
作者: Qaaaa (小Qa)   2018-04-29 19:31:00
所以嚴董有腦 發展電動車
作者: Alderamin (Alderamin)   2018-04-29 19:40:00
晶圓廠成本太高 才會有fabless製造跟設計分流
作者: PerfectID (完美埃低)   2018-04-29 19:47:00
台灣不適合發展任何產業,台灣出口最多的是人才,好好出口人才,不要妨礙這些人才就好了
作者: tetsu0401 (餃子)   2018-04-29 19:50:00
裕隆是廢的 不是對的
作者: juunuon (NANACON)   2018-04-29 19:54:00
嚴董有腦 語畢 哄堂大笑電動交通工具台灣只有機車算走在前面 汽車早就已經輸掉了不說tesla 對岸的電動汽車就能贏嚴董了
作者: MattOwl (麥特貓頭鷹)   2018-04-29 20:19:00
作者: s39602104 (see)   2018-04-29 20:22:00
電動車花10幾年就快超越發展100多年的內燃機了 未來該發展啥很多清楚
作者: bluerinoa (約束之地)   2018-04-29 21:05:00
因為台灣只有癌董沒有本田宗一郎
作者: POWERSERIES (控訴社會不公)   2018-04-29 21:44:00
把晶圓製造的關鍵技術都放在EUV也太簡化了吧
作者: hysw   2018-04-29 21:50:00
支那人嗎?光刻機...........其他部份不評論,你把台積電的技術講得太簡單了吧......無言欸IC產業就是製造部份一個專業,設計部分一個專業,並不是單純的代工.....怎麼一堆人搞不懂?
作者: wandog (慢跑中毒)   2018-04-29 22:08:00
晶心科技有在開發台灣自己的CPU 是MTK投資的 中國不知道有沒有這樣的公司
作者: hillgill (回憶是最動聽的歌聲..^_^)   2018-04-29 22:24:00
你真的把台積電的太簡單了、毛利60%不是隨便給你賺的再說IC設計各有各的強項、你都只提別人強的部份
作者: OrzOGC (洞八達人.拖哨天王)   2018-04-29 22:41:00
代工代到毛利破50%的除了GG台灣沒幾間吧
作者: gestapo (gestapo)   2018-04-29 22:52:00
是有幾個國家可以樣樣行的…不過如果你說連車機都做不好,我就不能同意更多了
作者: cyclohexene (好累)   2018-04-29 22:52:00
台灣目前很大的一個問題是人才過度集中在某個特定產業上每年四大碩畢理工多少比例的人進GG?如果降低一點比例將這些人學以致用 其實長久來看就會有成果
作者: princeyu (prince-)   2018-04-29 22:55:00
很有技術的代工是什麼 還是代工
作者: OrzOGC (洞八達人.拖哨天王)   2018-04-29 22:55:00
薪水福利和GG一樣好的話自然有人會去,問題就是沒有
作者: PauFrank5566 (PaulFrank5566)   2018-04-29 23:06:00
看得出是 老闆問題吧
作者: oxygenlucky7 (Oxygen)   2018-04-29 23:27:00
這些四大畢業大舉入侵GG不是才這四五年的事情嗎?
作者: atlaswhz (王仔)   2018-04-29 23:30:00
看到"嗎麼"分不清,就是支那人,因為支那一簡對多繁
作者: cyclohexene (好累)   2018-04-29 23:33:00
代工又如何? 能代工到毛利50趴 哪個自有品牌台灣企業能做到?
作者: finaleWL (Got to move on)   2018-04-29 23:34:00
名詞解釋問題,代工難聽,講製造就顯得還可以吧台灣這樣哪有什麼問題,沒看清台灣的未來才會覺得有問題
作者: atlaswhz (王仔)   2018-04-29 23:34:00
講些文組可以懂的:台G是客戶排隊拜託台G代工
作者: hcshin (behind the mask號:)   2018-04-29 23:39:00
台積電也只是晶圓「代工」,國產車是組裝汽車「代工」XD又在酸支那了,酸民都不知道我們的國號是ROC
作者: cyclohexene (好累)   2018-04-29 23:42:00
其實國產車完全就是一個很詭異的名詞阿.....品牌別人的 引擎別人的 只是自己在組裝罷了
作者: KGSox (天天開心)   2018-04-29 23:48:00
通訊晶片不是都WLCSP嗎?怎麼是SOC? 0.0不過說MTK輸別人一屁股好像也沒錯
作者: dai26 (dai)   2018-04-29 23:54:00
引擎不難XDDDDD醫生又提供新見解了
作者: Hohenzollern   2018-04-30 00:15:00
中芯為了學FinFET把梁孟松請去了
作者: dick70043 (dick70043)   2018-04-30 00:24:00
我覺得是專利佈局都被鎖死的問題
作者: SUZUKI5566 (鈴木56- 鍵盤園子)   2018-04-30 01:31:00
本田都飛天了,鹽懂還在爬
作者: maikxz (超級痛痛人)   2018-04-30 01:46:00
十萬青年十萬肝
作者: abyssa1 (abyssa1)   2018-04-30 02:23:00
引擎夕陽產業啦 電動車只需要馬達看小廠收的收 大廠交互授權 成熟寡占市場 不值得投入台積電一年賺幾千億 引擎有比IC好賺?
作者: suntex01 (tears in my heart)   2018-04-30 02:26:00
EUV是荷蘭人的?你把EuV技術開發也太簡化了.
作者: hooorb (Hooorb)   2018-04-30 02:45:00
高通也是用ARM. 結論 高通很低階IC產業發展初期跟國際差距不大?當初台灣IC產業幾乎等於零技術還是從RCA來的 RCA是想要停掉半導體事業 才會技轉給台灣 也就是台灣當初拿到的是很沒競爭力的技術 鹽董汽車做不起來 不要牽託啦
作者: Hohenzollern   2018-04-30 04:12:00
不是有人爆S3原來要搭自家設計的1.5T引擎太糞才買東風的來抖動熄火
作者: johnny10724 (我是強尼!)   2018-04-30 06:09:00
反過來 一開始S3就是吃中國的奶水才生的出來自然被中國強逼吞連中國都競爭力不足的爛貨 1.5T才會不受重視到胎死腹中
作者: RANCE624 (燈泡)   2018-04-30 06:46:00
台灣不叫光刻機吧,叫曝光機
作者: thigefe (米麩)   2018-04-30 08:46:00
台積電的成果難以套到其他產業
作者: Alderamin (Alderamin)   2018-04-30 09:07:00
我都叫scanner
作者: ery001 (動感超人)   2018-04-30 09:12:00
MTK我不予置評,但台積的確是不可小看的狠角色
作者: bryanyang507   2018-04-30 10:27:00
台積/MTK都是有美國技術支援的 台灣自行研發的能力
作者: Neo123 (尼歐)   2018-04-30 20:29:00
門外漢才會把晶圓代工跟鴻爸爸那種代工混合一談 笑死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