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 出版社需要政府保護嗎?

作者: newoldme (^o6)   2023-04-30 09:39:40
這兩天剛好版上有這個議題討論,蠻有趣的,我想從自己比較商業面的角度來切入前文幾
個作者提出的兩個觀點。
1. 出版社能培育及扶持本土作家
2. 出版社倒光,之後的書籍作品變成粗製濫造
1. 出版社能培育及扶持本土作家
幾篇文章都高舉著保護文化的大旗,這句話這麼說並不是要批評什麼,只是想釐清是否如
此。我想這句話的意思是指:出版社背負著一種社會責任,又或者出版社產業在營利的過
程促進了本土文化的興盛。
那麼問題來了,出版社到底培育及扶持了多少本土作家,比較簡單的量化方式,其中支出
的金額是多少?
a. 這些金額是作家應得的嗎?是否真有培育的作用?
b. 出版社有額外溢出支付嗎?是讓作家獲得能更精進自己的收入嗎?
c. 培育作家功能只有出版社能提供嗎?是否有其他替代方式?
因為不清楚出版社的產業結構,但我相信如果能極度透明的列出來,主要的利益結構:公
司經營者、股東、員工薪資、作家薪資、收入、盈利模式等,相信可以比較容易判斷各自
利益的立場跟驗證這句話的說法。如果該產業是個需要政府保護跟介入的產業,那如果用
納稅人的錢,又或者要爭取民眾支持,這些透明度我想內部人士應該提供。
2. 出版社倒光,之後的書籍作品變成粗製濫造
這個論點我比較感興趣,我個人是從商的業者,對於商業市場有些部分經營的心得,我也
喜歡看書瞭解不同的知識,因此想提出一些看法來討論。
這一句話講得是一種主觀的觀點,我試著用客觀的量化來表明。
>>>>粗製濫造的定義是什麼?書本的內容如何定義粗製濫造呢?
外國文學需要的:翻譯、排版,為了壓低成本,可能翻譯的品質降低了,因為成本不夠。
本土文學需要的:付給作家的費用降低,作家沒飯吃了,所有人轉行不寫了,或是亂寫一
通。
這種狀況是一種推測,事實上真的會發生嗎?就我個人的經驗,市場上充斥著越來越爛的
產品,這種機率很低。因為商品品質是一種競爭方式,也很直接涉及能獲利多少。只要有
利可圖,作家也會被驅動跟改進自己哩。假設現行市場書籍品質都很爛,大家很難忍受。
這時候就會有個人發現,這是一個新的切入點,只要主打品質好,就是一個很有利的賣點
,促使他更新品質投入,也會得利益上的回饋。看看南門書局的轉型吧,很多版友都說他
們書籍品質不錯,這就是自由市場的良性競爭。
>>只是會有一個問題是,完全交由市場處理,大眾品味優先才能存活,小眾商品需要找到
自己存活的方式。
假設一個狀況,出版社倒光了,因為momo博客來誠品議價能力太高,給予出版社的錢太少
,出版社的人發現賠錢不幹。
所以momo、博客來、誠品就沒有書可以賣,但是賣書又是一門收入來源(製作書籍還是有
利可圖的情況下),於是他們自己組成一間製作公司,又或者有其他財團看準了利益點,
馬上開一間公司切入要賺這筆錢。
於是又回了原點,書籍從國外跟本土開始製作跟經營,至於內容會粗製濫造嗎?
這繼續涉及原本的問題,如何定義或量化粗製濫造
a. 國外書籍翻譯,如無意外一定是找原本那批人,只是從出版社換成了一間新公司,對
翻譯來說就是換個老闆,有可能會壓榨翻譯嗎?有可能,但也有可能新公司重視品質,反
而做得比原出版社更好
b. 本土作家書籍:
甲、 新公司直接放棄本土作業,都是賠錢乾脆不做
乙、 新公司直接繼承原出版社,支付類似的錢給作家
丙、 新公司更重視本土作家了,經營得更好,獲得更多收入,支付給作家更多的錢
這兩個點如何量化有個簡單的方式,
(1) 看新公司支付給翻譯跟作家的錢有沒有提高,他們分潤有沒有提高
(2) 看新公司銷售的書籍數量是不是更高,如果更高合理推論更多人看到書籍跟知識
透過這些切分跟量化,應該可以更清楚來衡量這句話的可信度。
我對市場理解應該就一句話:天下熙熙皆為利來 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只要有利可圖,把知識轉化成實體書或電子書,這個商品不可能停售
只是重新分配裡面的利益關係而已,如果把裡面的利益關係全部公開攤開來看,或許會比
較有說服力一點
最後我想討論一個點,就是商品品質會因為通路壟斷而變得更低呢?
各位覺得7-11提供的商品品質有沒有比自營超商更好呢?
全聯超市提供的價格是不是真的比本土超市更低呢?
串流影劇、音樂的服務有沒有比以前更高更哄抬呢?
我想答案很清楚喔!
1. 通路壟斷是在極端的情況下需要政府介入,例如全部通路都倒光了,momo一家獨大,
才有可能不利消費者,如果博客來跟誠品都還在,不可能
2. 商品品質是會退步的嗎?照理來說,不會喔!因為科技會一直進步,以後說不好用人
工智能處理校正跟排版、印刷,或是線上一條龍投稿書籍跟發布,還能做得比舊產業更好
。原理是什麼,如果你能提供更多的利益點(例如品質更好),則客人的訂單會向你而去
,你會獲利利益上的好處,因此更熱衷於提供更好的商品品質或服務。
至於另一個議題:大型財團、公司、通路商,利用其大型的資本投資席捲整個市場,導致
小店家陸續倒閉。這樣子是否不利於整個產業發展或者應該保護小商店的多元性。
這個部分比較複雜,我對這個議題也蠻關注的,不過我還沒有很清楚的想法,如果有人有
見解也可以分享,謝謝
在此跟大家推薦一本近期我看得書“原則”,剛剛上述我分析的方式就是利用作者講得一
些觀點:極度透明、極度客觀。然後他還提到一件事情我還蠻受用的,如果你發現對方學
識比你高,你需要放下無謂的堅持,主動向對方請教。
然後關於出版社的利益結盟跟組織,如果想了解的話也可以參考陳時中的自傳(推薦),
他裡面提到很多實務上業者為了各自的利益,過程怎麼爭吵跟喬,可以從中揣摩這些利益
團體的想法做法,應該人性大多數都差不多。
另外打個廣告,我有在studygroup開設一個公司經營閱讀群組,有興趣的公司負責人可以
來參加喔!
作者: ctw01 (0000)   2023-04-30 10:04:00
小眾的書不乏好書,許多哲學、史學、文學著作對台灣來說都是小眾,出版社倒光或失去多元性導致的就是這些小眾書消失,未來要找可能只剩簡體字版(現在就有這種感覺然後還有你說的本土作家問題本土作家失去舞台,台灣人的閱聽只剩國外作品,本土完全式微我覺得你的推斷最大問題在於把書都當成一種商品你當然會得出少數通路整合資源更有效率商品品質更好的結論但實際情況是例如我媽以前要煮腰子,她絕對會去傳統市場找而不是去更近的全聯或美聯社甚至五花肉也是傳統市場能找到更肥美的,但若是找你那套簡化一點的推斷,肉,就是同種商品,全聯更有效率提供大量且高品質的肉,所以全聯獨霸也是沒關係的
作者: tan2 (tan2)   2023-04-30 10:33:00
非常同意你提出的問題跟論點書籍出版的商業模式在新的科技影響下需要重新建立在網路時代,小眾文化作者應該能靠自己而不是依賴出版社,來聚集客戶
作者: widec (☑30cm)   2023-04-30 10:54:00
我認為應該在商言商,不該把出版物賦予太多傳承文化的想像
作者: lorena409 (羅蕾娜)   2023-04-30 12:39:00
是要保護整個產業,但不是保護不思進取的產業,比如台灣國產車!還有現在就覺得只剩簡體版,那可見根本和小眾多元性無關!出了會賣不好的東西,你是要出版社怎麼出?
作者: richardplch (小路)   2023-04-30 17:42:00
台灣的本土作家應該早就不靠出版社了。作家們比出版社靈活得多,各種斜槓比比皆是,尤其經紀人的角色漸漸浮現,出版社只能算是收入來源的其中之一。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