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流浪者之歌》走自己的路悟自己的道

作者: wackynoteis (Wacky)   2022-11-28 14:06:43
《流浪者之歌》讀後心得:走自己的路悟自己的道
用自己的方式悟道,一段漫長且艱辛的流浪旅程
圖文好讀 https://readingoutpost.com/siddhartha/
在 2022 年 10 月的「走在閱讀路上」線上讀書會,我和 Jacky 跟 Jun 一起探討《流浪
者之歌》這本經典雋永的精彩小說,我一直期待讀這本很久了!這次讀書會最有趣的地方
是參與的「聽眾」發言超級踴躍!這本小說到底有什麼魔力!?若你有興趣的話可以直接
收聽 Podcast 「下一本讀什麼 EP.217」的讀書會對談,這篇文章是我自己對這本書的一
些心得,跟讀書會僅有少數重疊的部分。
這本書在說什麼?
《流浪者之歌》的作者是 1877 年出生於德國的赫曼.赫塞(Hermann Hesse),他是一
位帶有東方神祕色彩的現代「經典作家」。他曾經獲得歌德文學獎、馮塔納文學獎、獲諾
貝爾文學獎,被人稱之為「德國浪漫派的最後一位騎士」。特別是在 60 年代的美國形成
赫塞熱潮,那時的美國大學生幾乎是人手一本《流浪者之歌》。
這本書是以一個現代西方人的獨特視角,寫出了一個富有人生哲理又曲折動人的東方的「
佛」的故事。而這本書的書名又譯作《悉達多》(Siddhartha),書名的悉達多就是這本
小說的主角。他為了用自己的方式悟得智慧和真理,決定離家踏上一段漫長且艱辛的悟道
旅程,一段流浪者之旅。
愛也是一種輪迴嗎?
出生在古印度貴族的悉達多,年少的時候既英俊又聰明,人緣很好且總是令身邊的人開心
。但是,他自己的內心並不快樂。他為了追尋自我,透過很叛逆的方式向父親表達自己要
離家的念頭,在庭院站了一整天堅決表達離意。我雖然調侃他這種行為很像情緒勒索,但
也不得不佩服他勇於放下名利,用自己的生命去親自追尋真理。
當時年輕的悉達多,還不明白父親願意放手的情操有多麼偉大。直到後來年邁之後,悉達
多遇到在富貴當中長大的親兒子,他卻想引導親兒子接受簡樸的生活,卻遭到極大的反抗
和忤逆。直到那個時候,他才真切地體會到他對親兒子的那種盲目的愛,竟是一種極富人
性的情感,而這種愛本身就是輪迴,就是從深水湧出的煩惱之泉。
在這個同時。他也感覺到這種愛並不是毫無意義,因為這種愛就是出於自己的本性。他此
時才發現:「即使是這樣的情感、這樣的痛苦和蠢行也需要親身去體驗。」說不定,我們
對父母的諸多不解和誤會,終將透過自己成為父母時才會有新一層的體悟。
跟隨佛陀還是自己悟道?
在書中,作者將世尊佛陀的形象描繪得極為優美,是一種近乎聖潔無瑕的優雅之姿。雖然
悉達多非常欣賞佛陀,並跟佛陀有過短暫的對話,可是他並不想直接追隨佛陀,反而是悉
達多的友人選擇了直接追隨佛陀,而跟悉達多就此分道揚鑣。
悉達多對佛陀這麼說:「假如我成為您的信徒,我擔心這只會停留在表面,我擔心我會欺
騙自己,認為自己已然心靈平安並得到了救贖,而事實上自我卻繼續存在和生長。因為我
會將教義、我的後來者以及對您的熱愛澆灌成自我。」他認為真理並不在佛陀的話語之中
,而是他自己必須親自體驗,走上自己的路。
悉達多跟友人的兩種選擇,有點像我們在人生的選擇。悉達多不想直接從公認最優秀、最
完美的佛陀身上學,而是自己親自嘗試、犯錯和體驗,這條路肯定非常艱辛,但對他而言
卻意義非凡。他的友人直接向佛陀學習,比較像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前進,可以學得又快又
穩,但卻缺少了一些源自於自己人生經驗的開竅。我認為兩者沒有孰優孰劣,而是透過他
們倆個人不同的故事,給予我們自己做出選擇的參考。
看重行為還是看重言詞?
關於所謂的「教義」和「知識」,如果是透過言詞的傳達,或多或少都會有些失真。悉達
多認為:「一個人可以去愛世上之物,但一個人不能去愛詞句。所以教義於我毫無用處。
那些教義沒有軟硬的感覺,沒有顏色,沒有尖角,沒有氣息和味道,它們只是一些詞句而
已,可能就是這一點阻礙你得到內心的寧靜。」
他對於佛陀的看法則是:「對於這位偉大的導師,我認為事實比言詞更重要,他的生平事
蹟比他的教義更重要,他的姿儀比他的言論更重要,並非由於言論與思想,而是由於他的
生平與事蹟我才將他視為偉人。」他更看重的是一個人的行為,而不是那個人的言詞。
書中有一段話是這麼說的:知識可以傳授,但智慧不能。人們可以尋見智慧,在生命中體
現出智慧,以智慧自強,以智慧來創造奇蹟,但人們不可能傳授智慧。這段話對我的啟發
則是,智慧必須透過「體驗」來發掘,我們要避免陷入語義迷宮和言詞衝突,而是以行為
去愛、去活、去體驗。實際的體驗,勝過言詞的傳達。
後記:善待自己和這個世界
我覺得這本小說之所以引起眾多讀者的共鳴,就是因為悉達多的流浪之旅恰好映射了我們
人生必經的各種階段。像是一開始的反叛父親離家出走,那種堅定的內心和親情的拉扯。
接著是認識了佛陀卻不完全盡信他,而是選擇自己悟道。然後他碰到了教會他感官情愛的
名妓,以及跟富商學習商場和人性的算計。後半段他與自己親兒子的衝突,更是凸顯了他
父親願意讓他去流浪的偉大情操。
我常說,每個人都有自己要橫越的沙漠,每個人都有自己要面對的課題,剛好在書中也有
這麼一段話:「每個人都執著於自己的目標,每個人都為自己的目標所困擾,每個人都在
經受痛苦。」這本小說雖然是悉達多的流浪之旅,但是我們卻能從中學到該怎麼面對自己
的課題。
最後,再摘錄一句我最喜歡的話:「研究這個世界,解釋它或是鄙棄它,對於大思想家或
許很重要,但我以為唯一重要的就是去愛這個世界,而不是去鄙棄它。我們不應彼此仇視
,而應以愛、讚美與尊重來善待世界,善待我們自身以及一切生命。」無論世界再怎麼紛
亂無常,我們都能勇於體驗、勇於去愛。
作者: riddlerkuo (龍臥亭)   2022-11-28 14:47:00
流浪者的歌本。好慢好塞 著。
作者: qien (:[)   2022-11-28 20:25:00
Nice
作者: mintiest   2022-11-30 15:21:00
感謝分享!
作者: GameTheory9 (賽局)   2022-12-03 08:40:00
謝謝分享,寫得真好
作者: linmari (小瑪莉)   2022-12-09 07:31:00
感謝分享,真的寫的好好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