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當下的釋放》喚醒內心潛藏的修復力

作者: wackynoteis (Wacky)   2022-08-05 11:53:20
《當下的釋放》讀後心得:喚醒內心潛藏的修復力
解身體的痛,療心裡的傷,釋放的盡頭就是愛
圖文好讀 https://readingoutpost.com/release-now/
你感到哀傷的時候,會哭出來嗎?你感到恐懼的時候,會說出來嗎?還是你已經習慣了壓
抑自己的情緒,或者強迫自己只能正向思考,不允許任何一絲的負面情緒呢?我想介紹給
你一種方法,這種方法可以幫我們看見靈魂深處的真實感受,擺脫頭腦控制,走出情緒慣
性,修復身心傷害。
這本書在說什麼?
《當下的釋放》的作者是劉素珍女士,過去十多年來帶領超過 300 多場關於氣功、靜心
和身心靈釋放的工作坊課程。她在書中提到自己二十多歲的時候,身邊最親近的父母和姐
姐在三個月內相繼過世,她還被很多家醫院同時診斷出來日不多的絶症。經過整整六天五
夜的痛哭和煎熬,她頓悟了跟自己的念頭和情緒相處的方式,整個人脫胎換骨,對生命的
態度也從此改觀。
她把這些領悟和經驗整理成了一套容易執行的方法,稱為「釋放練習」。如同這本書的副
標題「解身體的痛,療心裡的傷」,作者教的釋放練習,就是幫我們看到自己的思考模式
跟態度在製造的痛苦,然後釋放身體的糾結和內在的苦惱,讓自己重新感受到身心靈的自
由和輕鬆。
這本書的前半段是觀念的啟發,讓我們理解釋放和一般常聽到的正面思考或宣洩情緒有什
麼不同。中間的篇章談認識自己和接納自己的情緒,透過面對、覺知和清理的三個步驟,
去發現和釋放那些糾纏我們已久的心理障礙。最後則是處理各種情緒的釋放練習,像是愧
疚、認同、憤怒和恐懼…等情緒。
以下分享我對書中方法的心得和重點摘錄。
我對釋放練習的體會
「釋放練習」是一種認識自己的過程,我們不要壓抑情緒,而是把這些感受透過「釋放句
」說出來(例如:釋放悲傷的能量、釋放恐懼的能量)。我們不要去對抗和消滅負面情緒
,而是讓所有情緒跟自己同時存在,然後一層一層釋放出來,最後看清楚這些乍看真實的
感受,其實都是由我們自己創造出來的虛幻產物。
我自己試著照書中的練習句子緩緩念出這些釋放句,去釋放我在寫作和寫書上面遇到的壓
力和恐懼。在唸出句子的同時,我會感覺到胸腔震動,身體彷彿有能量的流動,體溫逐漸
變熱,毛細孔漸漸張開。理性的腦袋告訴我,這是因為聽覺的刺激和說話的共振現象;感
性的腦袋告訴我,這些情緒就是我真實感受的一部份,我看見造成這些情緒的源頭,但我
也不會覺得難為情。
這個現象讓我想到自己在早上做瑜珈的時候,喜歡放 YouTube 的學影片(Boho
Beautiful Yoga)邊看邊做。跟安靜地做瑜珈不一樣,影片的老師會用緩慢的引導話語,
帶領我做每一個動作。在耳邊有聲音的指引,真的會讓當下的心情更沉浸、更安穩。就像
「釋放練習」強調講出釋放句(或聽老師念)的方法,透過聽覺的刺激讓我們沐浴在當下
的身心感受,獲得全然的釋放。
如果你有興趣聽一次釋放練習的範例,YouTube 上面有作者親自錄製的解說音檔(
YouTube: awaking love)。
不要強迫自己正向思考
作者建議我們不要強迫自己「往好的地方想」,因為正向思考是停留在意識表層,而且比
較像在逃避痛苦。例如當我們在哀傷的時候,如果強迫告訴自己不要哀傷,一定要放下,
要感謝傷害我的人。這一刻,哀傷的確會不見,但沒多久後又跑出來,換成另外一種形式
的呈現(可能是憤怒)。
問題就出在我們沒有看出哀傷的根源,只能表面笑得很開朗,但真實的情緒仍藏在靈魂深
處。因為不懂得怎麼面對、不知道怎麼跨過這個障礙,只好靠正面思考去壓抑、去逃避。
我最近同時在讀另一本《正面思考的假象》書中也有提到類似觀念,太過度的正面思考反
而對自己是一種「弊大於利」的欺騙。
正面思考像是一種天真的錯覺,我們以為繞過了這個情緒就沒事了,可是卻沒有去面對真
實的自己。得失心不要太重,不要認為事情一定會變好,或者事情總是在變糟。而是接受
「所有可能會發生的情況」。因為無論發生什麼,時間拉長來看,都有它自己的道理。一
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跟自己的負面情緒同在
作者說她在聽到自己來日不多的噩耗時,心裡想的都是「我的兒子怎麼辦」「我的金錢怎
麼辦」「我的伴侶怎麼辦」。她才驚覺,自己都已經要死了,心裡想的全都是別人,卻不
想想自己。都在最後關頭,她想的還是要讓別人更多、更好。此時的她對外在虛幻的執著
,反而遠大於對自己內心的關懷。
在這個面臨死亡威脅的關頭,她用「同在」的方法,讓她自己看清楚絕對的真實。「同在
」不是要直接消滅和解決痛苦的負面情緒,而是看到「這個痛苦是我的頭腦創造出來的,
它是虛幻的。」真正的同在不是對抗它和消滅它,而是知道它是虛幻的。也就是單純面對
自己,再醜陋也好、再不堪也無所謂。只有當我們跟最真實的自己同在,才能用更具生命
力的方式去對待別人。
我認為同在就是接受事情最真實的樣貌,所有發生的事情都是好事情,都有它的原因。所
有我們的當下,就是最好的我們,不會再更好了。所有我們周遭的狀態,都是最幸福的模
樣,不會再更幸福了。
活在當下,就是與當下自己的一切「同在」,勇敢釋放我們感受到的一切能量。
發洩和釋放是截然不同的
發洩和釋放在字面上聽起來,好像都是把情緒表達出來,但他們有微妙的差異。
「發洩」是很生氣的時候就一直罵人,很難過的時候就一直哭,發洩是停留在原本受傷的
劇本裡面。這個劇本裡面有希望、有恐懼、有想要、有不要:這個人怎麼可以這樣對我!
我希望那個人那樣對我!
「釋放」則是讓我們跟受傷的劇本保持距離,我們跟自己產生情緒的念頭是有距離的。當
我釋放的時候,會用「同在」的心態,也就是沒有希望和沒有恐懼的狀態。沒有希望事情
變成這樣,也沒有害怕事情變成那樣。
發洩的頭腦活在「過去」和「未來」。釋放的頭腦活在「當下」。
我認為釋放就是一種「無所求」和沒有「得失心」的態度,而是接受當下最好的安排。我
們不是真的委屈,只是事情不如我們的期待。難道我不能希望事情變好嗎?如同我之前寫
過「沒有希望是一件好事」的感悟,我們只要放下對於希望的執著,跟當下的情緒同在就
可以了。抱持希望是用來指引下一步行動的方向,而不是當下情緒的枷鎖。
擁有樂觀的希望是用來對行動微調,而不該成為痛苦的元凶。
後記:跟自己的心靈相處
在讀這本書釋放練習的時候,我也回想起另一套轉念的方法,兩者有一個明顯的區別。
《轉念的力量》比較像是運用腦袋的「理性思考」,透過明確的提問去挖掘自己真正的想
法,然後讓理性的腦袋自動想出轉換之後的念頭。《當下的釋放》則是釋放心靈情緒的「
感性思考」,相信所有的情緒都有存在的理由,不刻意壓抑和逃避,而是視它們為活力的
來源。釋放就是把這種活力復原成其他的狀態,例如熱情和喜悅。
但是兩者都有一個共通點:「是我們內心的思考模式跟態度,在製造出這些念頭和情緒。
」如同古羅馬皇帝 Marcus Aurelius 在《沉思錄》的洞見:「能壓垮人的從來不是外在
事物,而是內心感受。」我們想要抱持什麼樣的念頭,想要擁有什麼樣的感受,都是我們
自身的「選擇」。
我覺得學習釋放或轉念,並不是要我們成為自己心靈的控制大師,而是成為自己心靈的夥
伴。釋放認為情緒的活力是可以轉換的,轉念認為念頭的方向是可以轉換的,而我認為我
們的心靈是需要被陪伴的。我們傾聽、接受、說出、面對自己的心靈感受,這份對自己的
關懷和同理,自然會引導我們做出最好的選擇。
作者: emile1224   2022-08-06 22:38:00
推,謝謝分享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