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最高自主學習法》不要更拼命而是更聰明

作者: wackynoteis (Wacky)   2020-12-24 22:20:52
《最高自主學習法》推薦心得:不要更拼命,而是更聰明
一生受用,快速提取資訊精華,駕馭各種複雜知識的學習方法
圖文好讀 https://readingoutpost.com/self-learning-blueprint/
「領導者都是終身學習者。」但是,學校和老師不會教你一輩子,你追隨的人生導師也有
可能隨著時間發生改變。與其被動等待別人餵養你資訊,主動出擊才是新時代的生存之道
。知道自己該學什麼、懂得自主學習的人,將化被動為主動,追求更有效率的學習方法,
讓自己學得更好、更快。
這本書在說什麼?
《最高自主學習法》的作者是心理學家彼得.霍林斯(Peter Hollins),他長年專攻人
類的表現極限,在學界和商界裡教導相關技巧,帶領人們掌握學習的秘訣、邁向成功。
這本書在 Amazon 和 Goodreads 的讀者評論分別拿到 4.7 和 4.2 顆星的評價,其中「
白話文的自學手冊」這類的留言評論,也是讓我產生興趣的主要原因。作者用很直白的說
法,重點式說明了自主學習的關鍵要素,「理論探究」和「實際步驟」的部份各佔了一半
,如果你對自主學習的方式還不熟悉,這本書是非常適合的入門。
這也是我掛名推薦的一本書,我在書封上推薦道:「在這個快速的年代,自主學習是每個
人必備的本領。這是一本豐富、實用、兼具廣度和深度的自學指南,帶領你拆解複雜主題
、提高學習效率、加強筆記技巧。」
我認為,這本書想要傳達的重點訊息在於:「想要達成你的學習目標,不要想著如何更拼
命,而是想辦法變得更聰明。」這裡的聰明指的不是智商程度的聰明,而是掌握「更有效
率和效果」的學習計畫、學習方法、和學習策略。我們不需要絕頂聰明,但我們一定能學
會如何聰明地學習。
關於自主學習必要條件的迷思
你可能會認為,那些看起來「無師自通」的人,一定是有著過於常人的智商,或打從娘胎
生下來就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你可能也想過,「自主學習」聽起來很難,沒有老師帶領
,更是難上加難。因此,作者在這本書的一開頭,就用了一整個章節,來破除我們既有的
迷思,到底掌握自學的本領,需要哪些必要條件?
天賦和智力不是必要條件。很多事情只是你現在「還不擅長」而已。重要的是「成長心態
」,無論你對那一個學科的天賦如何,只要懂得投入時間和精力,加上適當指導,便能精
通任何領域。
特定的方式不是必要條件。每個人都有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有些人喜歡靜靜地讀文字,
有些人喜歡看線上課程影片。當教材以最適合被學習的形式呈現時,每個人的學習效果才
是最好的。沒有最好,只有最適合。
特定的動機不是必要條件。如果你想等到靈光乍現的動機出現,才開始學習的話,你可能
會在等待中錯過很多事。重點在於「自信」,你相信自己有能力達成目標、克服困難,相
信自己能夠學會任何一項你真正在乎的事情。
學習的時間不是必要條件。自從《刻意練習》提出的一萬小時理論,被葛拉威爾引用成「
專精一項技能的必備時間」之後,拼命累積學習時數,成了一些人的迷思。作者指出,學
習的「總時間」是次要因素,學習的「高品質」才是主要因素。
接下來,我們看作者怎麼把「更聰明地學習」這件事情,拆解成「宏觀計畫」和「微觀計
畫」,想達成真正的高效率學習成果,在你理解這兩件事情之後,會開始有更清晰的樣貌

宏觀計畫
宏觀計畫與你把時間花在學習的「原因」有關,是為了確保目標是你真正想要的。在這個
階段非常重要,你要知道自己的總體學習目標和目的,確保即將花費的學習時間,可以創
造出你想要的結果。
我在讀這本書的時候,不斷回想起我在去年的時候,花了兩個月的時間,自主學習的一個
新技能「烹飪義式料理」。我稍微整理了一下心路歷程之後,發現跟書中談的方法很有關
聯,試著將這個經驗連結起來。書中提到,所謂的宏觀計畫包含了以下六個步驟:
你到底要學什麼?
我想要學習如何烹飪,目標是學會烹飪義式料理,除了在自己煮真的比較健康之外,還可
以 PO 上臉書曬一下自己的廚藝。
你跟目標之間的知識落差
我完全沒學過烹飪,知識落差很大。對於食材挑選、如何備料、火侯掌控都沒什麼概念。
但是我吃過很多義式料理,大概知道什麼樣的義式料理算得上是「好吃」。
達成目標的方式
觀看「地獄廚神」高登.拉姆齊(Gordon Ramsay)和傑米.奧利佛(Jamie Oliver)的
YouTube 教學影片。每個週末依樣畫葫蘆烹飪兩道料理。
畫出你的學習藍圖
從最基礎的廚具購買,到廚房準備、清潔,以及肉品菜類的準備手續影片開始學起。挑選
自己喜歡的料理,當成每個禮拜不同的作業。
制定可衡量的目標
每一週烹飪至少兩道料理,連續兩個月。我要學會各種義大利麵、燉飯、濃湯、燉肉。我
把喜歡的料理全放在 YouTube 待看清單一樣樣實作。
反思和回顧學習成效
無論烹飪成功或失敗,記錄下來作為下次改善之用。料理好吃與否,味蕾最清楚,吃下去
的感覺騙不了自己。
微觀計畫
微觀計畫與你每天應該進行的「實際活動」有關,是為了確保你能夠達成你的目標。除了
閱讀、聆聽和觀看之外,我們實際上該做些什麼?我們與資訊產生的互動就是學習本身,
並且必須帶著目標來運用下列四種方法:
換句話說
這個方法講求的是轉換和綜合資訊,用你自己的話來表達新的資訊。對應到烹飪,其實就
是把教學影片裡的流程,拆成各個小步驟,在自己的廚房實際下廚練習。做完料理之後,
我會和女友分享下廚的時候做錯和做對的地方。她很擅長中式料理,但是對西式料理沒什
麼概念,聽我分享的時候也會學到一些新東西,還能給我一些很棒的回饋。
發揮聯想力
運用類比的方式思考,將新的資訊和概念,與我們熟悉的事物結合起來。每一次學習不同
的料理的時候,例如要調配白醬、紅醬、青醬,就可以觀察這些醬料之間的配方有什麼異
同,甚至高登和奧立佛兩個廚師的配方也不太一樣。做料理也有點像學生時候做過的化學
實驗,從設計流程、備料調製、進行實驗,到後的清洗收拾,很多地方都非常相似(理工
科in廚房)。
自我評估
這個方使指的是自我測試、以及從大腦中提取新學到的資訊。有時候也可以出考題考自己
,提取記憶和資訊,可以讓知識更加活用。在練習了前幾週之後,我開始可以不太需要看
教學影片的備料流程,也漸漸地可以回想起許多環節,對於調味、爆香、煸油有了基本的
熟悉度。
時間、空間、精力
有效率的學習必須注意三件事情:持續練習的時間、間隔式複習、適當強度的訓練。如果
你想學習「知識」,書中的這個部分有很精準的說明,我在這邊就不細講。對於我自己的
烹飪學習而言,每週兩道菜的練習強度算是恰到好處,持續練習的時間就是用餐前後的兩
三小時,只利用周末練習也起到了間隔式複習的效果。
自主學習者的50-50法則
作者在書中提到,無論你想「自主學習」任何事情,一定要記得50-50法則,也就是「吸
收」和「消化」的時間要「各佔一半」。單純的閱讀和收聽資訊是不夠的,一定要試著將
知識運用到日常生活,跟自己的經驗做出串聯。「自己教自己」和「說給別人聽懂」是最
有效的兩個方式。知識,正是在你苦惱著如何表達和應用的時候,成為你生命中的一部份

我自己在學習烹飪的過程中,透過大量的實作、試錯,並且聽取自己和女友試菜後的意見
回饋,在下一次的練習上做出改進。從單方面的觀看教學影片,到實際運用到日常料理,
在兩個月的時間裡逐漸掌握烹飪的技巧,到現在能夠隨手端出一道義式料理。
|如果你不能用簡單的話來表達你知道的事,你就不是真的瞭解。
後記:成為一個自主學習者
《最高自主學習法》的後半段,還包含了對於「學科知識」方面的學習策略,這點跟烹飪
的這種技能又有些不同。例如運用「番茄鐘」來管理專注力和精神力,懂得「改變地點學
習」提升自己的效率和專注,運用「圖像化思考」加深知識的連結和記憶,用「蘇格拉底
式提問」對學習主題產生更深層的理解。還有關於「做筆記」和「克服學習障礙」的專章
討論,作者都善用步驟式、條列式的方法給出非常實用的建議。
讀完這本書之後,我再次感受到,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自學能力比任何事情都重要。
作者也建議我們在觀察那些成功人士的時候,記得去尋找他們「失敗」的經驗和克服的過
程,關鍵在於他們在艱困的時刻仍會不斷嘗試,找到更有效、更快速的復原方式。
學會自主學習,會帶給你需要的力量。
作者: habodaha (零食)   2020-12-24 23:47:00
謝謝分享
作者: gai78 (gai)   2020-12-25 23:26:00
推!這本書感覺我很需要!
作者: jeeyi345 (letmein)   2020-12-25 23:27:00
跟超速學習等學習書比呢 book walker猶豫中
作者: wackynoteis (Wacky)   2020-12-26 11:03:00
這本書文字量較少,重實踐的步驟和方法,偏初中階超速學習較多理論和實例,適合已有實踐經驗的人咀嚼
作者: jeeyi345 (letmein)   2020-12-26 11:08:00
了解謝謝,這本應該比較適合我
作者: Kazimir (Kazimir)   2020-12-26 13:28:00
我看過還蠻多關於自學的書的 我認為最重要的一本是make it stick 裡面有解答很多學習上的迷思 超速學習比較像是young的讀書和實踐心得 自己有實踐之後再看那本會比較好
作者: asagi   2020-12-27 14:26:00
感謝分享
作者: emile1224   2020-12-30 22:42:00
謝謝分享
作者: jeeyi345 (letmein)   2020-12-30 22:54:00
謝謝7F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