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有錢人想的和你不一樣

作者: plumate (毣)   2020-12-05 16:16:45
ISBN:9867291816
Secrets of the Millionaire Mind
不要相信他講的任何一個字。
同時,也不要相信你說過的,甚至只是腦中閃過的,每字每句。
我們得“觀察你自己,你的想法,你的恐懼,你的信念,你的習慣,你的行動,甚至你的
不行動。把你自己放在顯微鏡底下,研究它。”
這並非刻版印象的求財教科書,著重於金錢觀念的改造與建立。
認清自己在人生道路上真實的需求,然後確實的、用盡全力的達成它。
讀這本書的前提是,必須懷抱著完全開放的心去讀。
還記得半年前初次讀這本書時,我花了許多時間。並不是因為艱澀難懂或篇幅冗長,而是
心結。
直到我實踐了書中建議執行的部分任務,有許多已在多次練習後變成習慣,只是在持續閱
讀的日常累積,早已有些忘了根源於這本書中。
時至今日,為了分享這本書,著手整理書中內容,才理解到,那些我曾經看不懂的、排斥
的片段,就是我的消極情緒,侷限了自己。
曾經我對自己是有許多肯定句的,認為自己就是什麼樣子,什麼事情一定是如何,不論我
是否嘗試過、是否親身經歷過。
那時的我從不認為自己會把不真實或虛構的人事物當作是真的,甚至牢牢鎖在心上,成為
我的潛意識。
還記得當初讀到作者要我們去檢視,提到金錢,我們腦中會浮現哪些句子。
我把它們一一記錄下來了:
◎ 做OOXX會窮。
◎ 不好好讀書,長大就撿角。
以及這次整理又讀到那一段時,腦中突然冒出來的:
◎ 有錢會有很多煩惱。
◎ 富不過三代。
以上,得先說,觀念沒有對錯。這本書的軸線在於,我們得整理自己的觀念。
就像現在的教養理念認為,父母要有一致的方式,一方教導要有禮貌時,假如另一方說一
點點沒禮貌也沒關係,就會造成孩子的錯亂。
每次想到這方面的事,我都會想到陳之藩的〈謝天〉。
假如我們做人處事,對很多事都三心二意充滿矛盾與限制,那身邊的人就會不知所措,一
旦出現機會也不知道是否要讓我們知道。
正因為自身的一致性,你會發現自己對某些關鍵字的敏感度提高,周邊的人事物就會充滿
機緣,相關的人事物即便你沒主動接觸,他們也會透過各種方式找上你。
這不論好事壞事都是如此,我們自己吸引來的。
我消極的時候不懂,只是抱怨倒楣;積極的我卻不知道從何謝起,萬事萬物都值得一謝,
只好謝天。
作者提到:
“習慣分成兩種:習慣了「去做」,以及習慣了「不去做」。”
那時這句話給我的震撼很大,我一直想培養「去做」好習慣,卻忽視了自己有哪些習慣「
不去做」的事。
例如,明明知道自己很健忘,卻總是認為某件事「不做筆記」也會記得。
例如,明明知道每個人都有自制力不足的時候,卻「不記帳」「不找適合自己的記帳方式
」,或是在買東西前「不先看看帳本是否已經超支」。
例如,明明不確定某些話語是否是真理或通則,卻直接相信權威或習俗,「不再評估測試
」。
剛學習投資理財時,會有一個迷惑,為何某些機會明明很棒,為什麼會被人抹黑而一概否
定。
感覺風險很高,只是一種感覺,想釐清,就得做功課。
懂得花心力去做的人,知道是否可以信任,於是敢於投入,懂的更多元,懂得要量力而為
,就知道要資產配置;
跟風的人,若不是半信半疑投入太少,就是過於相信投入太多在一個籃子。
於是,努力的人、專精於此的人,賺走了大部分的錢,少部分被運氣好的賺走,還有一群
虧損的人怪風險太高自怨自艾。
許多觀念也是這樣,我們需要花時間釐清這些鎖著我們的制約,究竟是少數情況、努力就
能克服的情況,還是通則。
甚至,在檢視時,會發現過時的觀念,只能選擇拋棄它,或尋找新的正確的財富檔案覆蓋
它。
然而這些,都關於自我認識的程度,這不僅僅會影響到財務狀況,還影響生活中的方方面
面。
你的財務(生活)是,因為怕虧損(失敗),所以什麼都買一點(什麼都沾一下),事事
不專精,事事憂懼呢?
還是,只做一件事(工作),做好就好,其他事(家庭、健康)都漠不關心,以至於一著
錯滿盤輸?
或是,你懂得從了解自身的能力做起,逐步努力堆疊出多元且專屬於你的生活樣貌呢?
最後,
“你做一件事情的方式,就是你做所有事情的方式。”
挖掘自己,認清自己,讓自己發光,共勉之。
.與書有關的其他:
書中還有完整的「17種思考方式和行為」
其中有我最喜歡的「6戶1罐」理財法(誰准你縮寫XD)
.與書有點無關的其他:
曾經,我很排斥作者在書中介紹自己的課程。
那時候的我只懂得用自己的觀點套在他人的行為上,例如我認為他很簡單的就是想賺課程
費。
但我忘了每種行為都可能有多種不同的目的,例如當我今天選擇走別條路回家,可能不只
是想買晚餐,也想去買水果。
他推廣課程,是他認為這門課對人有所幫助,同時也能讓他賺到錢。這種可能並不互斥。
那他究竟是「幫助他人」還是「賺錢」比較多?
陷入這種現在看來奇怪的糾結的我,直到開始察覺並深思自己被引發的情緒時才逐漸消失

他想「幫助他人」與「賺錢」是同時達到的目的,不論誰多誰少,為何我只注意到「賺錢
」這個目的上呢?
放下它吧!至少不要讓它影響到情緒,進而影響我們吸收這本書的知識。
原本就接受的人獲得許多,但排斥的人若把它當作訓練,或許也學得更加精煉透徹。
不必勉強自己直接從零變成一百,持續前進就好。
作者: tomx (長門大明神保佑)   2020-12-05 17:05:00
作者: askajay ( askajay)   2020-12-05 22:22:00
雞婆訂正:誰「准」你縮寫
作者: gladopo (glad)   2020-12-05 22:56:00
我也有這樣,但我覺得就是給想成為有錢人的雞湯文
作者: Nasta (Nasta)   2020-12-07 18:45:00
以前有人問過有錢人老師,老師說本書harmless
作者: bruce3166 (bruce3166)   2020-12-15 11:59:00
謝謝分享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