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生命對你來說意味著什麼-自卑與超越

作者: neiltsang (CatLulu)   2020-11-06 05:39:18
如果有人問我:我讀過最差勁的書,是什麼?
我的回答將會是,沒有讀《自卑與超越》。
https://imgur.com/S1KQT69
對,很荒謬的文不對題答案d(`・∀・)b ,卻是實際的回答了這個問題。
因為,
人生的意義有時候並不是追求「好的答案」,應該要追求的是「好的問題」。
為了錯誤的問題尋找解答,就像是走進迷失的荒野裡賣力奔跑;
擁有正確的問題再開始行動,
就像是擁有了羅盤與天文知識後,從平地一路到登峰造極。
也許依然需要漫長的攀爬,也許途中仍然會體力不支、想要放棄、看不見希望,
但是天空上耀眼的星星就在那邊眨眼著,好像告訴你:「我們距離不遠,你也能靠近」。
自卑與超越這本書完全改變了我、改變了我的世界(ゝ∀・)。
阿德勒這本書從早年記憶,家庭還有學校,以及朋友同儕開始討論起。
很關鍵的點出,為什麼人會有些失能的表現,為何犯罪者會決定犯罪的心理機制?
還有「家庭重要性」,應該扮演怎樣的腳色。
很重要的是「權威並不重要」,無論是家長還是導師都一樣(甚至是我們的社會)。
本書強調的是「合作」。
如果要說哪一個詞語貫穿全部作品核心指標意涵,那很明顯就是合作。
不只是小孩/罪犯需要合作的能力,「家長與導師」也是,甚至更需要。
也許我們的老闆跟政府機構也要好好的理解(無奈^^)。
理解了這個轉變現實的觀點,會開始逐漸明白那些被社會視為失常與異常的行為理由。
可想而知大多數學校死古板的老師,用權威壓制學生導致的反效果。
為何那些"壞學生"更屌兒郎噹?
為何那些"壞小孩"總是不聽長輩的"苦口婆心"?
也許以下是過去舊時代的(甚至到現在依然主流)的思想:
教育不就是要「教育」嗎?
家長是一家之主扛起「教育責任」,讓小孩閉嘴、讓小孩別做一些自己的決定怎麼了?
導師是學校的根基,領薪水負責把學生訓斥的安安靜靜、改善痛斥他們錯誤的品性怎了?
這些東西有什麼錯?難道要完全放任他們自由發展變成社會「敗類嗎」?
然而諷刺的是,所有的「敗類」、不被家長希望的「心理疾病」誕生,
都來自於這種教育。
對,「教育」(((諷刺啊諷刺ヽ(・×・′)ゞ)。
讓我解釋一下完全改變眾人已知的觀點,
一個你可能現在也有「完全錯誤」的觀點,而且是你深深相信的觀點。
“殺人犯都是家長沒教好”。你,鄉民,每個人都有可能把那錯誤怪罪到"家教"上。
事實是這完全錯誤。
*更正:沒教好一詞不準確 應為:"都是家長沒在教育啦" "都是家長不管小孩"
真正的真相是:「通常殺人犯反而是被過度教育的!」
他們生存在家教很嚴的環境。
Jennifer Pan就是一個案例。
欺騙家長,找男友合謀弒父,背景就是被父親嚴格教導、跟蹤發現她交男友。
《誰都可以就是想殺人》這一本書談到日本隨機殺人犯也都有類似情況。
是不是完全顛覆想像?
跟文化裡教育的方針「不打不成器」是完全相反的!
所以學校那些以權威的教育其實跟虎爸虎媽是沒有差別的。
阿德勒在書本中貫穿的合作就解釋了這背後的機制。
學生本身失去了"合作的能力",顯然是因為家庭教育沒有教給他們合作的功能。
如果導師們卻用要自以為幫助、教育的心態,透過「權威」二度帶給孩子壓迫,
那麼經過孩子多次被對待的經驗,就會認定這個世界是敵人。
這個世界是不可合作的部分。
於是心理疾病的心理疾病,犯罪的犯罪,
其他人有的行為正常卻是擁有一輩子的創傷,永遠都可能搖擺不定變成崩壞的joker。
"I would never call my students trash"
-Great Teacher Onizuka
這是麻辣教師GTO裡面鬼塚的名言。
諷刺的是沒受過教育的他,才真正知道該如何教育學生。
合作。
https://imgur.com/8xJggB0
看完這本書,終於,
探究自己的人生意義至少有了清晰的箭頭,指著光亮的方向。
作者: bigjudy (bigjudy)   2020-11-06 14:45:00
其實過度教養或權威教育也是「沒教好」的一種所謂「教好」一個孩子,必須要兼顧小孩的身理和心理上的健康發展,只是「嚴格教養」絕對是不足夠的。
作者: ace9999 (王牌)   2020-11-07 00:35:00
這就是無情的管理,不是教育,這是”不會教”
作者: koalaq (忘了)   2020-11-15 18:34:00
謝謝分享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