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形與色的故事

作者: jerry1119   2019-09-18 15:09:54
網誌好讀版
https://jhe116.blogspot.com/2019/09/blog-post_18.html
(本文為個人觀點,可能涉及劇情請自行斟酌)
-
《形與色的故事》是犯罪小說大師勞倫斯.卜洛克(Lawrence Block)主編的短篇小說集。
《形與色的故事》可算是《光與暗的故事》續作,不過兩部作品的內容並不相關,僅是差
不多的作家陣容,以同樣的發想所組合而成的文集。
相較於上一部《光與暗的故事》完全圍繞著美國寫實畫家愛德華.霍普(Edward Hopper)
的作品;《形與色的故事》在主題上更為自由,各作家可自行選擇作品作為發想來撰寫故
事,且這次作品的選擇也包括了雕塑。
在陣容方面,除了包含史蒂芬.金(Stephen King)在內的幾位作家無法參與以外,其餘大
致和《光與暗的故事》差不多。
《形與色的故事》是我緊接著《光與暗的故事》的閱讀書目,因此較細微的差異、對比也
比較能感受到。從《光與暗的故事》的第一篇,Jill D. Block的《安全守則》可以感受
到作者對於這種「以畫作為發想的看圖說故事」寫作方式更熟練了;相較於Jill在《光與
暗的故事》中的收錄作品《凱洛琳的故事》(個人認為不是很有記憶點),《安全守則》在
鋪敘還有時空跳躍的行文上更為順暢。這樣的感覺同樣能在《形與色的故事》後面的篇章
和作者身上看出來。
《光與暗的故事》感覺像是作家們「先看好畫,再努力將畫作的畫面擴充為一篇小說」,
有時讀起來有些刻意、生硬;另一方面《形與色的故事》則感覺作家已有能力「先想好一
個故事,在自然地將畫作(雕塑)融入小說中」,讀起來更流暢,且因為是以小說為主體,
整個故事也更加立體。
然而我個人對於這樣的轉變反而是感到可惜的。對我而言,閱讀《光與暗的故事》的一大
樂趣在於思考、期待著「作者要怎麼把畫作的畫面塞進這個故事裡?」到作者描繪出畫作
畫面的那一剎那,看到這樣的段落時,總有水落石出的快感。
然而在《形與色的故事》中,畫作(雕塑)在故事中的重要性反而降低了,甚至有時僅為一
個不經意的小細節或作為一個象徵。當初看到Michael Connelly的《第三幅畫》採用15世
紀尼德蘭畫家波希(Bosch)的作品時,我真的非常期待;大部份的作家在選擇畫作(雕塑)
時,多會選擇畫面單純的作品以利描寫,但波希的畫作畫面基本上都極為混亂(視覺上或
主題上皆然)。然而小說本身則僅提及畫作的極小一部份,讓人略感失望;事實上,《第
三幅畫》仍是具娛樂性的,但配合畫作一起看的話,總讓人感到可惜。
除此之外,《形與色的故事》延續並加強了《光與暗的故事》中許多篇「更適合擴充為長
篇」的感覺。事實上,我認為有幾篇根本就是作者以寫長篇的心態在寫短篇,導致鋪敘和
伏筆的厚度很足,但故事結束時卻沒有任何解釋,徒留戛然而止的突兀感。《安全守則》
,即是一例;Thomas Pluck的《真理從她的井中爬出來羞辱人類》展現優秀《姑獲鳥之夏
》式的母性恐怖故事元素,但作為短篇還是不太完整。
不過話雖然是這麼說,要挑出我喜歡的幾篇談談也是可以的。
Gail Levin以《追索喬治亞.歐姬芙的花》延續了她在《光與暗的故事》中的優秀表現,
紀實式的小說筆法總讓人像是在上一堂藝術課程;同樣的,Joyce Carol Oates以《美好
的日子》再次展現女性細膩的心理狀態描寫和驚悚元素,這次更是加入了魔幻寫實的成份
,配上20世紀飽含戀童癖爭議的巴爾蒂絲(Balthus)的作品更是能看出作者的優秀寫作能
力。
Jonathan Santlofer的《煤氣燈下》巧妙運用"gaslighting"在英文中「誤導、操縱他人
導致其壞一自身記憶」的意思,配合比利時超現實藝術家瑪格利特(René Magritte)的應
景畫作,更是優秀地相互襯托出了其中光怪陸離的詭譎氣氛。《煤氣燈下》以誤導讀者起
頭,再以女主角其實也害死自己的雙親的轉折帶出女主角實為不可靠的敘事者
(unreliable narrator)這點,再以上面提到煤氣燈的符號隱喻作結,再次呼應前面女主
角的幻覺,《煤氣燈下》可說是《形與色的故事》中的上位圈。
接著《煤氣燈下》,Justin Scott的《陽光下的血》 一轉氛圍,和《光與暗的故事》中
的作品《陽光裡的女人一樣》,是一部充滿希望的作品。最後主角吉米從頂樓邊緣藉著推
下滴水石獸的力道將自己撐回樓頂,同時也是將滴水石獸推向居心叵測的藝評家柏恩,一
句「接住!」作結,頗有伊坂幸太郎的清爽感。
主編Lawrence Block的《尋找大衛》和David Morrell的《橘色代表焦慮,藍色代表瘋狂
》都是兩位作家從前發表過的作品。《橘色代表焦慮,藍色代表瘋狂》呈現極具有壓迫感
精神偏執狀態描寫,但這樣厚度的描寫使得結尾力道相形之下偏弱則是可惜之處;《尋找
大衛》同樣是我十分喜歡的一篇,《尋找大衛》在內容上和京極夏彥的《魍魎之匣》有異
曲同工之妙,以被視為完美的雕塑傑作《大衛像》作為故事發想更顯《尋找大衛》的力道

《形與色的故事》就小說的文學形而言,相比《光與暗的故事》可說是更進了一步,然而
就我個人的閱讀體驗和娛樂享受而言,反而是受到進步的影響而較《光與暗的故事》退步
,實在非常可惜。
值得一提的是,雖為同一位譯者,《形與色的故事》的翻譯品質倒是比《光與暗的故事》
來得好,雖仍然說不上頂好,但也已不至於影響到閱讀體驗。
結論是,《形與色的故事》是不錯的小說集,閱讀的過程中仍有許多樂趣,但就我個人而
言,我更為享受《光與暗的故事》。《光與暗的故事》和《形與色的故事》兩部作品並沒
有閱讀順序的問題,《形與色的故事》雖然在藝術作品的選擇上更為豐富,且文學性也高
,但若是以同樣創作模式來看的話,個人更推薦原文版(因為翻譯問題)的《光與暗的故事
》,不過這並不影響《形與色的故事》作為同樣有水準的小說集的事實。
作者: LovedayM (艾日‧曉敏)   2019-09-18 20:11:00
一直很好奇這兩本的差異,感謝原po詳細評比
作者: j31712 (手中的幸福)   2019-09-19 00:48:00
推,喜歡《光與暗的故事》中《秋天裡的自助機器用餐店》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