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逛日本超市買了奇妙的書

作者: miserneo (銀色快手)   2019-09-18 01:32:43
逛日本超市不小心買了奇妙的書。
 
一本是内海聡 / 著《精神科は今日も、やりたい放題》(精神科今天也要胡搞瞎搞)PHP
文庫,另一本是西多昌規 / 著《自分の「異常性」に気づかない人たち 病識と否認の心
理》(沒有察覺到自己「精神」異常的人們,病識感與否認的心理)草思社。
 
 
日本是言論自由的出版大國,各種對立與矛盾的言論都有不同領域的專家或學者,以及專
研的達人出版著作,這二書,分別在討論,精神科醫學的誤診情況與權力的濫用,以及如
果身心狀態有異常的人們,我們如何看待這些人缺乏病識感以及否認自己有病的心理。
 
 
內海聡的著作,向精神醫學界拋出一枚震撼彈,看似危言聳聽,細看內容又有幾分道理,
還提出了許多精神科醫學史上的案例,想告訴你在精神醫學的治療上,其實藏有不為人知
的暴力和暗黑內幕,在法律之外,其實這些屬於非生理上的疾病,大部分是被創造出來的
,主要原因是人們想要瞭解到底自己與家人的精神狀態出了什麼問題,才會導致溝通不良
,無法正常生活,想法和思考有所偏差,人們需要一個合理的答案。
 
 
精神上生病了,心理出問題了,被某種看不見的東西感染了,先天性的腦病變,或是後天
的創傷和刺激,導致這些精神障礙與心理疾患的產生,醫生都是這麼說的,他們那麼專業
,相信醫生的說法準沒錯。
 
 
可是在臨床個案的治療過程,其實很多醫生也沒有把握自己的判斷和診療方式是正確無誤
,所以許多誤診的情況屢見不鮮,本來不需要用藥物或電擊治療的,最後反而因為錯誤的
療程,使一位可以自行回到生活常軌的人,墮入永劫不復的深淵。
 
 
有些人的腦子確實是吃藥吃到壞掉,用藥成癮造成許多新的問題,精神科醫學就像是不正
常人類實驗中心,患者其實是自願的白老鼠,用來提供精神狀態的各種大數據,目的很可
能是為了優生學、遺傳工程學,或研究者的論文升等。
 
 
書中從精神醫學的起源開始講起,非科學的精神醫學是如何透過層層的假說建構走到今天
的模樣,而實際上精神醫學並沒有一套放諸四海皆準的診斷標準,很多時候完全是看精神
科醫師當天的心情來決定,醫師在某種程度實質扮演著上帝的角色,當病人不聽話的時候
,他可以憑著一己之私進行審判和裁決,認定這個人有沒有病,基本上就是一種權力與暴
力。
 
 
二次世界大戰後,許多精神科醫師或是精神病院,他們採取非常不人道的治療法,例如拷
問治療、禁閉治療、電擊治療,或是切除大腦前額葉或顳葉的手術,這些在歐美電影裡屢
見不鮮,許多精神病院傳出患者接連死亡,後來這些被定義為治療的空間,就會荒廢成為
鬼故事和恐怖片的題材。
 
 
事實上並不存在什麼安全的精神科藥物,所有的藥物都有大量的副作用,基本上藥物的研
發,同時也在創造新的毒品和成癮型藥物,因為這些藥物多半來自激發或抑制腦內分泌的
化學物質,進而達到某種控制病患的情緒和他們的分內泌。有些治療用的藥物本身就是毒
品,醫師握有開立處方箋的權力,他們大可使用這樣的權力合法的開藥給所謂的病人,而
病人並沒有能力質疑醫師的用藥是否有誤或者過量,還有許多精神病院都面臨相同的問題
,為什麼送進來的病人每年都有一些個案死亡,卻說不出個明確的死因。
 
 
精神病院像是個不能碰觸的社會禁忌,裡面潛藏著不能被攤在陽光下的黑幕,在很多方面
,精神病院彷彿邪教機構一般的存在,處置病人與行為控管的方式,藥物控制和洗腦,在
高夫曼的著作Erving Goffman《精神病院:論精神病患與其他被收容者的社會處境》也有
談到這個部分。
 
 
說白了精神病院也是歐美電影愛用的老梗,因為存在著太多內規和秘密,讓人不得不合理
的懷疑「精神病院」存在的目的,就是為了創造一所用來隔離被定義為非正常人的集中營
,美其名是治療,實質上是將這些不受控制的人類進行徹底的排除,剝奪他們的行為自主
權,而這後面可能存在著龐大利益的共犯結構。
 
 
「所謂的早期介入和早期治療,基本上就是一種詐欺行為」身為執業醫師的內海聡如是說
。究竟這位作者何許人也,竟然敢挑戰醫學界權威,語出驚人的揭露一般人所不知道的醫
學內幕,我把博客來的作者簡介直接貼過來:
 
 
1974年,出生於兵庫縣。筑波大學醫學院畢業後,於東京女子醫科大學附屬東洋醫學研究
所,以及東京警察醫院擔任內科醫師。在精神醫療領域,深刻感受到「精神科醫療只會使
病情惡化」的現實狀況,提筆撰寫《精神科今天也要胡搞瞎搞》。之後,陸續出版許多引
起話題的作品,包括《笑死人!精神醫學》、《醫學不要論》、《兒童諮商所的駭人聽聞
》,並積極到處演講,努力傳達「醫學真相」給社會大眾。
 
 
總而言之,這位作者內海聡致力於,讓世人知道,你可以選擇不要精神醫學,不要淪為實
驗白老鼠,認清楚精神醫學的事實與真相,有助於我們在尋求協助上一種清醒的參考,當
你知道西方毒品的發展史,恰好和成癮性藥物、禁藥、覺醒劑、鎮定劑的研究發展時間是
重疊的,甚至聰明藥也是。
 
 
努力宣揚精神科藥物的好處可以舒緩或協助患者達到穩定情緒,控制情緒的作用,但同時
也傷害了大腦的化學機制,副作用很可怕,但沒有人去討論這些副作用,都讓用藥的患者
獨自去承擔,身邊的人也很難去察覺或體會用藥者的身心痛苦。
 
 
書中舉了大量的實例,告訴讀者精神病是被創造出來的,包括發展遲緩(Development
delay)、憂鬱症、狂躁症、強迫症、焦慮症、恐懼症、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人
格分裂(解離性身分疾患、多重人格、簡稱DID)、思覺失調(early psychosis)、厭食
症、暴食症、統合失調症(Schizophrenia)、依賴型人格障礙(DPD)。
 
 
有沒有發現一件事,精神科醫學不斷在為我們創造及定義新的名詞,就像天文學家在浩瀚
的宇宙,又一次發現了新的星星,並且需要為這些星星取名字,姑且不論作者主張的「我
們不需要精神醫學」是否可以成立,光是這些新名詞,就讓小說創作者、電影創作者、舞
台劇創作者、漫畫創作者樂翻了。
 
 
他們真的非常嗨,只要跟精神醫學和異常心理相關的主題,一定可以成為可發揮的故事題
材,於是精神醫學和心理分析透過媒體的報導和大肆渲染,以及電影等多媒體的推波助瀾
,它本身已經是一種無可撼動的信仰體系,任誰去戳破真相或是挑戰權威,都會被視為是
異端,不知情的民眾會幫忙獵巫,而精神醫學的權威和藥品製造商的信賴得以確保。
 
 
如果你還不懂什麼是精神醫學,我覺得這本書是很好的入門書,出版社應該要積極的引進
,把內容全部翻譯成中文,以饗國內的讀者,我們都需要有「知的權力」在言論自由的社
會更是如此,如何在不用藥的情況下,給予失去正常生活的人們一個安心而妥善的環境和
陪伴照顧的方式,我覺得是這本書具有可讀性的一項社會價值,至於另一本書,下次有機
會再跟大家介紹。
 
 
本文內容大多摘自內海聡《精神科今天也要胡搞瞎搞》有問題可以去問作者或是精神科醫
師,不要問我,我不是精神科醫師,我只是一個腦子有病的人,很可惜我沒有服用精神藥
物的習慣,因為那會阻礙了我進行大量閱讀的日常生活。 
筆於北海道札幌中央區
20190918 am 00:57 一天擁有25小時的人
作者: hwider (海裡的星辰)   2019-09-18 07:11:00
推推
作者: Jimmy030489 (jimmychen)   2019-09-18 10:26:00
作者: Celestine   2019-09-18 11:59:00
這本書感覺蠻有趣的
作者: breeze317   2019-09-18 15:38:00
這個題材好像很有趣耶~可惜圖書館找不到,不知道能不能找到類似的書
作者: seiranryuki (小呆)   2019-09-18 18:27:00
查了一下作者似乎是消化內科醫師 並非精神科醫師?
作者: celebleaf (Polaris)   2019-09-18 22:42:00
原來也是有這樣的論點,希望未來能出中文版拜讀
作者: kiki41052 (緹)   2019-09-19 07:43:00
另類療法一直在探索這塊領域啊 只能說藥廠哪顧人命
作者: thinkerCKD (Cogito ergo sum.)   2019-09-20 01:23:00
先前有一本「失控的心理學」有一些類似的說法,不過這本主要是談心理學,少部分談到心理疾病
作者: y6837660 (y6837660)   2019-09-20 02:44:00
有一本<我的悲傷不是病:憂鬱症的起源、確立與誤解>不是反精神醫學的書,但是對某些狀態的疾病化提出一些想法
作者: alkene (alkene)   2019-09-20 14:56:00
推一下這本也很有趣 https://i.imgur.com/66ixBgY.jpg
作者: in09   2019-09-22 11:00:00
日本這種書很多啊,有些很瞎
作者: qien (:[)   2019-09-24 10:56:00
吃藥有副作用,不吃藥也有副作用,作者不是精神科醫生,了解未必全面性,不能一昧否定精神科用藥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