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陽光只在那裡燦爛

作者: artreborn (yy)   2019-01-15 12:59:12
之前看過《陽光只在那裡燦爛》的改編電影(電影名為《陽光只在這裡燦爛》)就滿喜歡的
,電影2014年在日本上映、2015年引進台灣院線,上映當年被《電影旬報》評選為年度首
獎、隔年代表日本角逐奧斯卡獎,電影中那令人窒息的封閉和孤絕感,讓我印象深刻,這
次的中譯原著我也十分期待,也是五度入圍芥川獎的已故作家佐藤泰志首度在台出版。
我在讀完小說後,我一直想起了兩部作品,福澤徹三《年輕人們》、卡繆《異鄉人》。
《年輕人們》的原書名叫《東京難民》,整本書透過各種因緣際會的事件和求職歷程,讓
讀者看到一個平凡的大學生,如何在幾次的決斷錯誤後,便成為城市的邊陲難民:「在這
個毫無安全網的現代社會中,只要走錯一步,每個人都有可能成為遊民。」。裡面還提及
社會求職就是搶椅子的遊戲,但椅子的數量根本不夠。但年輕的難民尚有青春可以憑仗,
《陽光只在那裡燦爛》的主要角色則在社會多磨耗了十年,固然有鐵皮屋可供一家人勉強
棲身,但衝勁早已消褪。
達夫在小鋼珠店因一個打火機和拓兒相識,走入了鄰近焚化爐、北海道函館大海周遭巷弄
的破敗小屋,雖與市政府蓋的嶄新住宅相鄰,這裡卻像是住著被遺忘的一家人,被嶄新住
宅的鄰居所遺忘、被市公所遺忘、連自己都似乎不清楚自己究竟是誰。
為何這作品讓我想到《異鄉人》?《異鄉人》的主角莫梭,母親過世也照常與女友相好、
開槍射殺人的主因竟是歸咎於太陽太過刺眼。而《陽光只在那裡燦爛》的角色,縱然遭遇
到應該會很憤怒及崩潰的事,每個都活得像自己生命中的旁觀者,快樂也好、寂寞也罷,
我始終都覺得他們沒有很完整的存在任何一個狀態之中,各種情緒都輕輕地漂浮在海面上
(這或許是一種自我保護的機制),而海面下的狀態則是暗潮洶湧。
一般來說,無論是小說、電影、戲劇都是要看角色情感的起伏,讓讀者/觀眾隨著角色所
遭遇的事件、心情起伏而同感,但《陽光只在那裡燦爛》的所有角色,在出場前,他們或
多或少都已然崩壞,在看小說所改編的電影時,只感受到孤獨的人在相濡以沫,但讀完原
著我才發現,作者不是要讓你看見角色從善良的頂點墜落、也不單是邊緣人在互相舔舐傷
口,在小說中的第二部「如水滴落下的陽光」,從標題和內容都能清楚地感覺到,書中的
每一個角色,即便他們背負著各自的困擾和原罪,並不代表他們沒有嘗試拼湊一個名為善
的拼圖,即使拼出來的拼圖依舊七零八落,但終究不能抹煞在過程中他們所付出的努力。
(麥田出版邀請搶先試讀,《陽光只在那裡燦爛》1/25號發行)。
原文連結:
https://artreborn.pixnet.net/blog/post/119232091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