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俠隱>看不見的情仇依然深刻

作者: otter1985   2018-07-28 20:30:56
<俠隱>
讀完了張北海的<俠隱>
我真是好久~~沒有讀武俠小說了
好像趙晨光(個人喜好)之後就沒有再看見什麼比較吸引人的
總在那些記憶中的亭台樓閣,高山大水間兜兜轉轉都沒有進去
這次算是意外走進一處不錯的所在
<俠隱>故事很簡單
講述一個全門(師父、師娘、二師兄、師妹)都被背叛的大師兄滅門的少年
怎麼逃出生天
怎麼被一位路過的在北平執醫的神父救起
把他送到美國希望他忘卻江湖的恩恩怨怨
但卻為了神父的女兒跟美國流氓起了爭執
後被美國政府驅逐出境 再度回到北平報仇的故事
故事一開始李天然(主角)就回到北平了
作者的敘事筆觸很精簡
簡單講作者講故事的方法“很會”
從一開始鋪成李天然的出現就令人很“入戲”
舊北平車站的氛圍
在陰鬱的,煤煙繚繞中的月台
如梭的人群間
一位青年緩緩步出
跟神父緊緊擁抱
上了車神父一句
「天然,讓我先看看你的臉……不錯,連我…不說都看不出來」
少年微笑沒有說話
只是摸了摸面前的儀表板說
「還是那部?」
兩句對話就點出少年雖然容貌已變
但內心卻仍是當初那個離開北平
背負著家恨的熱血澎湃的人
作者用字頗精
例如一段講北平之花唐鳳儀的橋段說
「她先從白茶几上一個銀盒裡取出一支香菸,才在李天然對面長沙發上癱了下去,
右手中食指之間還夾著那根菸卷兒,兩眼望著天然。」
那個“癱”字用得實在太好
一個慵懶風流女子陷入鬆軟沙發的場景就出來了
像照片一樣鮮明
故事節奏明快
主線講述著少年與北平一班好友或是敵人(日本人、特務等)交手的生活
看似雲淡風輕的日常
卻實則在側寫著盧溝橋事變前夕的北平
作者輕輕幾筆就讓讀者感受到歷史巨輪將要輾壓前的那種迫人的風平浪靜
副線穿插著他與師叔如何蟄伏等著報仇的過程
帶出當時國際的一些事件
然後在故事行走間 慢慢捋出少年這七年的生活
整部書讀起來並沒有那種江湖快意恩仇後的痛快
反而因為已知歷史的殘酷
武藝與科技碰撞必然的勢弱
還有時代轉換中許多令人不甘的妥協
都讓整個故事有種沈重的感受
故事最後少年當然報了仇
有趣的是 用了近整本書描述調查 等待的過程
真正報仇時卻只有一頁
人生不就是這樣
目標達成的那瞬間總是像“魔幻時刻”一樣
稍縱即逝
回頭再看
所有記憶都被過程填滿了
整本書作者看似要寫一個江湖的故事
卻其實是要寫一個他記憶中的北平
在後記中王德威寫了一段話
「上個世紀末的北京又經歷了一輪新的大建設。在一片拆遷更新的工事中,
蟄居海外的作家卻懷著無比的決心,要重建京城的原貌。當年侯榕生所痛失
的城樓必須復原,唐魯孫所懷念的生活情調必須喚回。而張北海所依賴的,
不是悼亡傷逝的情緒,而是文字再現的力量。除了懷舊,他更要創造他的
理想城市。是在這裡,回憶與虛構相互借鏡,印象與想像合而為一。」
我想起了Pierre Nora著作<記憶所繫之處>所探討的
記憶如何建構起一個所有人心中的“法國”
Nora講述一種物質或非物質實體如何經由人類或時間轉變
而成為一個社群的象徵性遺產
「我們探究的不是那些具有決定性的事務,而是它們造成的影響;不是那些被記憶
或被紀念的行動,而是它們留下的痕跡以及相關紀念活動的安排;……不是重建,
甚至不是再現,而是一種再記憶。是記憶,而不是回憶,是現在對於過去的全盤操
作與支配管理。(p18-19)」
就像是Italo Calvino的<看不見的城市>中「城市與記憶」這一章
用再記憶,網織了空間、時間與事件
還有人(主角們)的互動
若真若假 半實半虛的建構起了他記憶中的
希望被記住的那個北平
因此我們得以看見張北海記憶中的北平
如何在李天然生命的走動間成了我們印象中北平的一部分
共築成了記憶中那道李天然飛簷走壁的磚牆
月半蟄伏的墨黑屋瓦
街角的小販 大街的飯館
或是四合院中馬大夫仰躺著曬著暖陽的小跨院
那是個俠義還被當作傳統一部分被理解的
是個兒女情長還很純粹的
是個很多事可以性命相託的時代
算是部挺有情懷跟畫面的小說
不用寄望有什麼國仇得報的轟轟烈烈情節
但卻很有亂世中努力生存的各式人物的描繪
三株半竹子推
本文同步發布於Ep https://episode.cc/read/otter1985/my.180607.181620
作者: shihyenjudy (豬弟)   2018-07-30 14:08:00
身為武俠小說結果復仇時用了子彈,我不能接碩XD不過俠隱根本是另類的北平美食記敘吧,看他吃餃子、餅、烤肉、威士忌,真是越讀越餓~~~~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