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抽獎] 為什麼有點變態,反而很可以?

作者: rosebyrne (螺螄拜恩)   2018-04-27 17:07:37
※抽獎贈書:科普心理學《為什麼有點變態,反而很可以?》
一、活動辦法:
1.加入粉絲團
https://www.facebook.com/rosetruth
2.抽獎活動頁面
https://goo.gl/9wLFDE
在本則動態下『按讚』+『留言』+『公開分享』索取。
3.留言請留:『《為什麼有點變態,反而很可以?》:心理學教你當變態的勇氣!』
4.完成以上步驟,即擁有抽獎資格。
二、獎品介紹:
https://imgur.com/Hf7jJWK
◆抽獎名額:《為什麼有點變態,反而很可以?》一本(三名)
◆活動時間:即日起,2018/04/30(一)晚上十一點截止,屆時將於粉絲團公布得獎名單
◆中獎公佈:至2018/04/30(一)晚上十一點半
◆請正取得獎者於2018/05/01(二)晚上十二點前,回覆寄件資訊,超過領獎期限未認領者
由備取遞補,寄送僅限台澎金馬。
三、讀後心得:
放眼望去,市面上的科普與心理學相關書籍何其多?有的讀者基於興趣研究;有的讀者以
為看過就會變聰明(其實不會,最後還是得靠自己)。看書的原因有千百種,但茫茫書海
中的科普與心理學書籍只有三種。
第一種名為「科普書」,實為「瞌睡書」,理論博大精深,非相關領域的讀者難以參透。
第二種表為「科普書」,內為「蝌蚪書」。之所以名為「蝌蚪」,表示其尚未長大。這類
書構局有如危樓,地震一來隨即散架。既無高深言論、亦無傑出見解,把三百頁的書拿起
來抖一抖,抖掉圖解、插畫和精美編輯,大概只剩一百頁,其中還包含十頁的序、跋、推
薦序和出版資訊。簡單來說,「蝌蚪書」只是一種心理安慰劑。
第三種則是貨真價實的科普書。從內容、結構到編排皆井然有序,也許內容有點硬,但作
者以清楚、詳實的文字與譬喻,引領讀者循序漸進品味智慧的結晶。它是一種有計畫的寫
作,既可獨立成篇,亦能觸類旁通,分支細流最終亦川流入海。當所有知識在讀者腦中融
會貫通之際,便進入獨孤求敗之無書勝有書的境地,能實際應用於生活中解開謎題。
這本《為什麼有點變態,反而很可以?》正是第三類的科普書(鋪梗也鋪太久),約莫讀
三十本才會出現一本的科普書至尊,如同乙女遊戲攻略全部男角後,才會出現的神祕角色
(而且好/壞結局都得通關兩遍)。全書從心理學的定義、起源、學術演變過程,和不同
學派的歧見講起,讓讀者對心理學擁有初步和全面性的理解。本書文筆輕鬆幽默,然內容
密度很強,只需要用上一點專注力消化,即可品味這碗打通任督二脈的熱湯。
其中我最喜歡的是〈我們為什麼喜歡恐怖電影?〉這則Q&A。個人閱讀此篇時深感慚愧與
佩服,我當年的碩士論文正是研究恐怖電影,雖然修過基礎心理學和發展心理學等課程,
但皆淺嚐即止,沒有進一步鑽研、涉獵。假如當時我手邊有這本書,便可按圖索驥,尋找
有力的心理學理論支援論文說法,令研究內容更為縝密。
除卻對研究者的貢獻,本書對一般大眾亦為趣味兼實用性之閱讀佳作,例如書中提到〈有
人找你吐苦水,怎麼回話最省事?〉,相信這是許多人的困擾。閱畢該篇章,除了重覆播
放《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和用封箱膠帶貼住對方嘴巴,你又多了一項更為人性的選擇。
而〈你是左腦人還是右腦人?差在哪?〉一節,則充分顯示大眾如何被所謂的科學迷思誤
導(想想我們做了多少類似的心理測驗,甚而歡天喜地張貼在臉書上分享給朋友,現在趕
快登入帳號通通刪掉啊~),過往許多熟知的錯誤理論和概念,於書中一一推翻,以最新
理論重新詮釋,並賦予實用意義。
本書唯一的缺點,大概是威廉王子(Prince William)或許會跳過〈禿頭為什麼當不了總
統?〉這一節希望他不要放棄希望、堅持讀完,因為最後實驗證明「禿頭當不了總統」只
是刻板印象,他的王位之路前途無量(亮)。
https://imgur.com/TC2GIyL
威廉王子顏值顛峰期大概是16歲,那時我非常想麻雀變鳳凰躍上枝頭當王妃(就算進宮會
被罵賤民),但隨著他髮線推移到無路可退時,夢想亦雲淡風輕,讓給凱特也可以(你以為
你是誰)。
從威廉的髮型(?)即知,貴為一國王子都有無力挽回的事情,可見世界上暫無生髮特效藥
,大家切勿輕信謠言。
https://imgur.com/fEKwsWi
書末收錄了中英對照的「專有名詞一覽」,我很欣賞這點。
四、博客來簡介:
其實,每個人都有點變態!
那些你不解的(異常)人類行為,心理學家都有答案!
◎人們為什麼會談戀愛?最大關鍵竟然是嗅覺?
◎約會時不看恐怖電影,你就虧大了,為什麼?
◎為什麼有的人特別容易害羞?有的人臉皮卻比防彈衣還厚?
◎為什麼難相處的人薪水反而高?好人真的難出頭?
◎何謂正常?何謂不正常?如何分辨那些讓人不安的精神病態者?
你或許讀過許多關於科普、心理學的冷知識,
閒聊時拿出來嘴,對背後的成因仍是一知半解。
本書作者喬爾.利維是英國知名科普心理學家,
他蒐集了41種很常見,你卻不知裡頭大有學問的人類行為,
用最直白簡單的語言,一次替你講清楚、說明白!
全書單篇獨立,每翻開一頁,都是一個探索解答的開始:
◎想脫魯?你得用聞的!為什麼?
談戀愛還在迷信「速配」?尋找「互補」才是硬道理!
而互補基因就藏在人的體味裡,尤其女性更擅長此道。
◎約會不看恐怖電影,真的不酷?
全世界的人都看得懂恐怖片,這源自生物演化的避險機制。
佛洛伊德說:恐怖片是二手(且安全)的驚悚體驗,滿足本我欲望;
「依偎效應」更直言,約會不看恐怖電影,你就虧大了,為什麼?
◎為什麼我特別容易害羞?他的臉皮卻比防彈衣還厚?
這個問題從古希臘就有研究,從四種體液(咦)上溯到腦袋,
終於發現問題出在大腦皮質(會不會太高科技)?
◎為什麼難相處的人薪水反而高?好人真的難出頭?
真的有證據證明,好人在愛情、人生、金錢上總是最後一名嗎?
研究顯示「好相處」得分低於平均的男性,賺的錢比好心男多18%左右。
◎何謂正常?何謂不正常?
聰明、理想主義者、有強烈好奇心、排行老大或獨生子女……,
很抱歉,在異常心理學家眼中,上述特質都屬「反常」(地圖砲無誤)!
◎那些讓人不安的精神病態者,可能就在你身邊?
‧頂尖商業領袖,「就因為是」(而非「大多是」)重度精神變態才會成功,
所以你極有可能在生活中碰到變態,甚至正在替某個變態工作!
‧別擔心,隨書附贈變態人格小測試,回答10個問題,
你就大概知道對方(或自己)落在「精神變態光譜」的哪裡。
還有更多人類行為Q&A,你一定想知道:
‧小孩子是何時才知道,矇住眼睛不代表自己消失?
‧判斷一張臉是否值得信任,只需要38毫秒(眨眼都沒這麼快)?
‧愛抽雪茄(或香菸),可能是對童年陰影的補償心理?
‧不得不聽朋友抱怨時,怎麼回答能讓對方覺得你有在聽?
‧為什麼感冒發燒,反而覺得冷?(提示:去摸熱烤爐。)
社會在走,知識要有!就算有點變態也可以!
史上最直白有梗的科普心理學大哉問,教你撩妹、防雷、避三寶!
作者: kbmpig122 (Judy)   2018-04-28 19:43:00
感覺很好看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