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劉慈欣中短篇小說,導引與簡感(一)

作者: tchaikov1812 (柴犬夫斯基)   2017-09-20 18:16:24
  如果有關注科幻小說的朋友,應該不會沒有聽過「劉慈欣」這三個字。這位來自對岸的華文作家,在三年前小說獲得雨果獎後增添了許多知名度,也是中國科幻迷中常常被討論到的作家。今年赫爾辛基的雨果獎他二度入圍六人名單,那時作為「慈鐵」的我,抱著或有或無的期望,看著典禮臨時搭建的文字實況,守至深夜四點。惜卒未獲獎。不過作為第一個獲雨果獎的亞裔作家,他本身的成就仍是不可撼動的。
  這兩次入圍的作品都是他最名聞遐邇的系列作,《三體》系列。首集以文革開筆,寫盡人性瘋狂,並塑造了殘酷環境中誕生的三體文明。一切波瀾壯闊,為下集作序;第二集可說是最戲劇性,寫人類與三體間的大博弈,三個面壁者計畫、與之相對的破壁者,「社會學擊敗外星人」,各種新穎的科幻概念被從中提出;第三集則是最宏觀,如果第一集仍糾結於地表上的爭鬥,第二集談兩星球間的衝突,尾段則視野上升,寫到宇宙無數文明的黑暗。第三集則回歸了一個科幻作品最常提到的「最後問題」,「宇宙本身的來去」。
  不過,本篇不提《三體》,說《三體》的文章太多了,也太深了。僅有淺浮知識的我自然沒那個能耐,我只想以心得談談大劉的其他小說——中短篇者。
  事實上,對於推坑粉絲,我與其建議他們讀《三體》,不如讀大劉的短篇。首先三體字數極厚,且首集並未如後兩集具亮點,常常會讓未嘗得精采處的讀者閤置。反倒短篇字數有限,更易閱讀,且喜歡者讀後則感到雋永。
  其實我一開始便是從其作品《中國太陽》讀起,喜歡故事中溫醇的氣息,但也未特別驚豔。起了好感後,讀《流浪地球》,一反前文風格,才表現出劉氏那經典的「黑暗風格」,大為震驚。此後開始翻閱他許多作品,並以倒吃甘蔗地方式最後讀了《三體》。
《中國太陽》一個北漂的工人進了城,上了京,去了太空……
  這篇故事不能說是跌宕起伏,一路上可以說是平舖直敘的,如果說他是電影,那他的風格更像是那種《雲端情人》的科幻文藝電影,劇情結構簡單但值得思考,且有著極美的畫面……是的,「畫面」,文中描述的人造太陽,宇宙清洗工,與智者的漫行,在我腦中都自然地變成了一個配樂優雅的長鏡頭,氛圍十分令人放鬆。小說中沒有什麼黑暗之處,可以說是大劉柔性的一面,結局正向。
《流浪地球》太陽母親早衰將盡,地球孤子得浪行星空……
  人們發現太陽即將死亡,臨終前將爆發毀滅一切的氦閃,他們把地球製作成了巨大的飛船,試圖離開這個人類曾經熟悉的太陽系。
  文明存亡緊繫一線的命運、全人類共同一志的計畫,以及諷刺性的悲劇,這妥妥是大劉的小說。以科幻角度來說,這篇的科幻性不強,對於「一定要用地球做飛船」這個設定其實不嚴謹——但笨蛋!就跟「一定要用人形做戰機」一樣,這叫浪漫!
  故事時間橫跨敘事者一生,並以其角度觀看地球流浪中的前三個時代(剎車時代、逃逸時代、流浪時代),他是敘事者,卻不是主角,沒有像英雄電影裡那樣左右時代,至始至終都是受時代左右。真正的主角,是人類。從建起群山般的發動機,到在地底下的生活中喪失了舊有的人情觀念,或是最終矛盾的爆發,過程都是可歌可泣的。
  雖地球飛船的設定有可議之處,在細節的描寫卻是絲毫不差的,比如發動機熱能所導致的熱雨、日夜消失後社會文化的變化、經過木星時巨大紅眼的注視……這篇堪稱大劉中篇的經典之作,有興趣者應試讀。
——「其實,人類把太陽同恐懼連在一起也只是這三四個世紀的事。這之前,人類是不怕太陽的,相反,太陽在他們眼中是莊嚴和壯美的。那時地球還在轉動,人們每天都能看到日出和日落。他們對著初升的太陽歡呼,讚頌落日的美麗。」
《鄉村教師》致現在、過去、未來的所有教師……
  一部旨在寓言的科幻短篇。
  故事採雙主線的形式進行,而且聰明地利用反差,建立了故事吸引力。一邊是一個下鄉教書、勞苦功高的教師與偏鄉學習的孩子們,一邊則是矽基和炭基兩個銀河帝國結束了近乎永恆的戰爭,並在銀河懸臂實施近乎死寂的封鎖帶。這個效果非常顯卓,兩條似乎完全不同風格的故事,在文末交集。前者的故事頗有感染力,但後者,對於銀河戰爭的描寫所具有的想像力,我不得不說是十分驚人的,因恆星蛙跳而致的紅色光帶、古戰爭留下的時空扭曲處、半徑一千光年的反物質雲屏障……這一章即便獨獨列出來,也是一篇極好的作品,這也是大劉描寫過第二大規模的戰爭。
  當然,主軸仍舊是在教師這一題材,宇宙戰爭的宏大,反而致使結尾的逆轉更顯意義。
  短篇中的良作。
——「上尉,你是個白癡嗎?!」艦隊統帥大怒,「你是想告訴我們,一種沒有記憶遺傳,相互間用聲波進行信息交流,並且是以令人難以置信的每秒1至10比特的速率進行交流的物種,能創造出5B級文明?!而且這種文明是在沒有任何外部高級文明培植的情況下自行進化的?!」
《微紀元》
  「迷你文明」的發展。
  中國科幻作家王晉康也有寫過相似的題材,名叫《水星播種》,可以互相輝映。還有一位外國作家更早寫過,不過我實在忘了名字了。在大劉的這份作品中,更有一種難得的「童趣感」?無怪乎他曾被獲頒「最佳童話作家」。很多細節,都有種天真的科幻浪漫(褒),乳酸雞、大腸桿狼、酵母豬XD
《山》山無處不在……
  經典。
  太經典了。
  這是一個小篇幅的史詩。
  看完之時我必須暫停閱讀其他篇小說,室內走動一下,讓小說的餘韻完全釋放。
  我不想暴雷,所以建議想看的人直接去看。
  這篇小說有一個看上類似缺點的地方,即是它的劇情結構,幾乎可以說是一刀兩段地分成兩部分,前部分,以遭到害人致死責難的登山愛好者,自我放逐到海上,並攀爬星船致訪所導致的重力海洋巨山……嗯,這是個看似怪奇的劇情,我也聽過不少讀者在此段便因無聊而放棄,但其實這是個很好的鋪陳。
  第二段,便是我最喜歡的一段了。
  這是一個地核矽基文明,從原始時代開始,不斷向外探索,修正自我的宇宙觀,多番推導出「重力」,學會了液體、氣體的概念,在哥白尼、牛頓、加加林之後,他們終於看到了,星空。
  這簡直是在重看一片人類史,但不同的是,這群人類生活在沒有陽光的地核深處。
  並兩個故事以一個主軸引出了「山」這個體旨,山的隱喻,就是文明的探索……求知是文明的本能,這不是生存的手段,而是目的。
  除了「山」以外,本文還引出了大劉日後喜歡寫的一個議題,「我們該不該為了文明的存續而失去了人性」,不同於大部分科幻作家喜歡含糊其辭,給個道德相對主義的答案,大劉直接斬釘截鐵地表示:「要」。甚至其後更以一句話直接表示出來:「失去人性,失去很多;失去獸性,失去一切。」。這句話也許不是所有人認同,但我覺得他的直率倒值得佩服。
——真是不容易,你們經歷了那麼長時間的探索,才站到我們的起點上。
目前先寫到這裡
作者: hwider (海裡的星辰)   2017-09-20 18:25:00
作者: otter1985   2017-09-20 21:37:00
我也喜歡他的短篇遠遠超過長篇
作者: tchaikov1812 (柴犬夫斯基)   2017-09-20 22:00:00
事實上很多經典的科幻作品都是短篇,畢竟科幻文學種在概念,短篇篇幅剛好可濃縮表現且不至冗雜我錯字和語病有點多,可是編輯文章又會被吃字QQ
作者: mywill (偶然的)   2017-09-20 22:21:00
謝謝分享
作者: cloudworld (艾利歐特)   2017-09-20 22:24:00
作者: saies21 (蘑菇麵沒錢不加蛋)   2017-09-21 00:05:00
謝謝分享~最近正想入坑呢!推薦寫得好吸引人~
作者: lturtsamuel (港都都教授)   2017-09-21 12:15:00
問一下 短篇小說集有幾本啊?
作者: tchaikov1812 (柴犬夫斯基)   2017-09-21 12:31:00
《劉慈欣科幻短篇小說集》有兩本。還有其他書是獨立的,不過買了可能會有內容重疊。
作者: lturtsamuel (港都都教授)   2017-09-21 12:58:00
感謝
作者: COCOCCC (COCOCCC)   2017-09-21 13:21:00
流浪地球挺棒的
作者: la8day (la8day)   2017-09-21 22:42:00
作者: raiderho (冷顏冷雨)   2017-09-22 12:07:00
推一下,距離知道這個名字已經十三年了
作者: ntddt (滅頂,降公投罷免門檻)   2017-09-22 21:30:00
推慈鐵
作者: henryshu (暗黑之心)   2017-09-23 01:28:00
感謝分享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