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失蹤者

作者: cynthia0215 (惡臨依依小公主)   2016-11-05 22:14:24
卡夫卡渴望自由、熱愛自由,但他這ㄧ生從未自由過;他酷愛閱讀、鍾情寫作,他這一生
卻從未成為ㄧ個真正專職的作家—他大部份的作品與名氣甚至是在他過世後才真正傳頌開
來!對於他遺留給後世的震撼與影響,更是他一生中始料未及的。
他被禁錮住了,被布拉格這座存留著舊時奧匈帝國的腐敗且麻木的城市、被自己不討喜的
猶太血統、被熱情健壯、威權十足、與自己完全沒有半點類似的父親,被這些無形的枷鎖
禁錮了ㄧ輩子。身為長子的他必須找個「體面」的工作來滿足他父親寄予他的厚望甚至是
藉以逃避父親所希冀的,他能幫忙與接管家裡的事業。
我ㄧ直認為在文中接近結尾的ㄧ段話「他ㄧ再地重複告訴自己,工作的性質並沒有那麼重
要,能在某個地方長期安定下來才更重要。」便是在他任職於不甚滿意的保險行員時所ㄧ
再告誡自己的!
書中少年卡爾的機靈、嚴謹跟認份或許是卡夫卡自我的縮影,那麼失蹤者的冒險情節也許
可以看成是他對自由的追求吧。
卡夫卡意圖寫本「狄更斯式的小說」,首篇司爐是以塊肉餘生錄作為基底,我卻在後面的
章節裡逐漸讀到了小氣財神史古洛奇似的冷酷與孤雛淚裡奧利佛所受到的迫害。
卡夫卡的文學魔力是如此地深沉,把表現主義發揮的既浪漫又寫實,他不像雨果、小仲馬
、莎士比亞、狄更斯那樣刻意地多愁善感寫出ㄧ篇篇悲劇,卡夫卡用冷峻,平靜的話語營
造出倍感壓抑的氛圍,無以名狀的抑鬱與深不見底的無助感是卡夫卡特有的文字魅力。
這本「失蹤者」原名為「美國」在1927年由摯友馬克斯極珍匱w整理卡夫卡過世時囑咐他
焚燒的手稿後首次出版,後跋附錄說在卡夫卡與情人的書信往來裡原先就屬意「失蹤者」
為其書名,若干年後費雪出版社比對所有可茲辨認的手稿、文本,重新編輯出版才將書名
更正為「失蹤者」;在讀到殘稿之前,我尚未真正了解到書名所貫穿賦予的意義是如此深
切:「失蹤者」這名字早就預告了ㄧ切。
原以為本書講述的是ㄧ個從歐洲被放逐到美國的少年卡爾的歷險記/流浪記,從殘稿篇幅
中ㄧ句關鍵的句子「而卡爾卻沒有證件。難道這會妨礙他被錄用嗎?這並非不可能。從卡
爾的經驗得知................」
我才恍然大悟在前述種種的機遇與殘稿前停筆遺落的空白之間,卡夫卡訴說的是少年卡爾
「隱姓埋名」、「沒名沒姓」飄流在「美國」的故事!關於描述美國人對於外來者ㄧ向既
有的刻板印象或是淡然冷漠,這ㄧ生從未到過美國的卡夫卡為這種虛無的精準增添了ㄧ絲
絲的趣味性!
雖然被喻為卡夫卡最具喜劇色彩的作品,少年卡爾抵達美國後,看似漸入佳境卻又ㄧ再遭
遇新的磨難,然而他從未放棄希望,ㄧ如既往的隨遇而安像命運妥協,未失進取的等待下
ㄧ個轉機!或許樂觀之人讀起來饒富趣味,但卡夫卡在描寫生活的平靜與試煉之間所帶來
的龐大衝擊,總令我有種揮之不去的絕望與窒息。
我以為卡爾將這樣受苦受難過ㄧ生時,卡夫卡便停筆了!只遺留下兩篇殘稿稍來的喜訊!
如同卡夫卡其它的長篇ㄧ樣,終究是本未完成的故事、開放性的結局!
而我的心將永遠懸念著卡爾過去遺落的空白以及尚未發生的經歷將往何處去。
在這篇沒有完成的故事的結尾,卡爾—ㄧ個沒有身分證明並換了ㄧ個可笑名字的德國少年
,與徐徐進入山谷之間的火車ㄧ起失蹤了!停留在迎向希望的未來的畫面裡,或許這樣的
結局正是書封所介紹的,這是卡夫卡最樂觀、最具喜劇色彩的小說,也才真正符合「失蹤
者」這書名的寓意吧!
作者: nbaworf (哈哈鏡)   2016-11-06 00:07:00
蠻喜歡這本的 氣氛比較輕盈一點 相較之下城堡太沉重了
作者: cynthia0215 (惡臨依依小公主)   2016-11-06 01:22:00
城堡我正在看~卡夫卡的文筆真的滿冷冽的~我都喜歡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