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愛其真實面貌--《如何愛孩子》

作者: mingjer (李肯特)   2016-10-17 18:01:30
愛其真實面貌──《如何愛孩子:
波蘭兒童人權之父的教育札記》試讀心得
網誌版:
http://blog.xuite.net/mingerkant/wretch/457098741
大學時代,曾經當過許多次營隊的小隊輔,在
市區、監獄、偏鄉、921災區)等地服務各種
類型的孩子,這些經歷也連帶稍微影響到剛出
社會所選擇的第一份工作:在少年矯正機構擔
任輔導老師。原本以為在那裡工作,只要有愛
、以及無條件的關注,就可以幫助這些迷途的
孩子找到屬於自己的人生方向,就好像過去四
天三夜或三天的陪伴一樣。
之後也陸續在不同場域當中、與許多各有故事
的孩子們一起生活,再對照波蘭醫生兼兒童文
學作家亞努什‧柯札克的著作《如何愛孩子》
,就更加深深地感受到,教育與教養,真的不
是一件容易的事。
有一年,在追一個中輟的孩子,在校外看過他
幾次,怎麼勸就是堅持不回學校上課,兩人相
對就是無言與無盡的臭臉,該生最後甚至曾因
竊盜而被留置在少觀所。離職後的某天再次回
到該校,偶然看到那個孩子,發現他不僅對我
打招呼,臉上也展現了笑容。跟同事聊了之下
才知道,有個比較遠的親戚願意照顧他,於是
,他當是感受到被愛的溫暖,而逐漸願意把自
己的心門打開。
原來,關心一個孩子真的很簡單,只要灌注足
夠的愛,自然就會健康、茁壯,成為一個讓人
驚豔的人。
但這樣的愛一個孩子,談何容易?
柯札克《如何愛孩子》共分成兩個部分:家庭
中的孩子;收容所、夏令營和孤兒院中的孩子
。看著前篇,腦中霎時浮現紀伯倫【論孩子】
:「Your children are not your children.
They are the sons and daughters of
Life's longing for itself. They come
through you but not from you, And though
they are with you yet they belong not
to you. ……」
在家庭中的孩子面臨的問題是:我們花了多少
時間去認真地觀察他們的一舉一動?照顧者們
多半卻只顧著把自己的期待、理想、未竟事務
、對於美好未來的想望投注在他們身上。於是
我們忽視他們的天賦、掩面不看他們生理或心
理上的抗議、僭越他們對自己的自主權,讓他
們逐漸失去了個體性……或者是無止盡的溺愛
,而忽略盡到教養的責任,然後,任其生長的
結果,不僅養成驕縱的個性,更可能是加害社
會的危險分子。
而在機構內的孩子,往往因為戰爭、貧窮、被
遺棄等而失去了親人,對於人的不信任感很深
,對於自己的價值感極為貶低,這樣的孩子因
為缺乏被愛的體驗,或者不知道如何去愛人,
而經常只能以錯誤或不恰當的方式去處理人際
關係,於是再度被否定、看不起,然後被說「
你看我就知道,這個人沒救了」。因而陷入一
種無限絕望的循環,最糟糕的是,這樣的景況
,是會一代傳一代的。
柯札克在本書中,提到兩個他在孤兒院中很有
意思的嘗試,他設置了監護人委員會、同伴法
庭,前者有點類似臺灣的「小天使」,由兩個
人每天的日誌交流,讓彼此學習同理與理解別
人的想法,同時也能自此跟人際有著良性的互
動。
同伴法庭則是孩子們發生的問題,由孩子們審
判、解決。而同伴法庭中陳列了前99條法規,
居然都是判當事人無罪,各種緣由不盡相同,
如當事人會改進、當事人不清楚事件的始末、
做錯事的不只有當事人本身……雖然柯札克也
明確地記載著同伴法庭遇過孩子們不願得罪當
事人或怕麻煩,而讓許多當事人的問題無法改
善;縱然如此,從柯札克的紀錄中可以窺見,
他極力地想把這群孩子當作「有能力」的人,
雖然遇到很多挫折,但也從中看到孩子們的成
長與希望。
從這也讓我想到,前陣子課綱議題鬧得沸沸揚
揚,有人認為開放讓學生參與課綱審議是件很
荒謬的事,其中還不乏知名的教育工作者,在
此也可以跟柯札克的理論做個對照,當我們的
孩子還沒有能力與意願去參與各種公共議題時
,代表我們的教育還有好長的一段路要走。
即使如此,教育與孩子,都值得我們花一輩子
的心力去投資,只因為孩子們不僅只是資產,
更是值得保護的獨特存在。
作者: wkun4 (wkun4)   2016-10-17 18:56:00
推,您的愛心令人動容,但願自己出社會後能如您一般,講愛與體諒傳播到社會上。
作者: habodaha (零食)   2016-10-17 23:52:00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