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w: [新聞] 蘋論:不必污名化小確幸

作者: zkow (逍遙山水憶秋年)   2016-03-18 04:37:33
※ [本文轉錄自 mknoheya 看板 #1MwnLzD0 ]
作者: zkow (逍遙山水憶秋年) 看板: mknoheya
標題: [新聞] 蘋論:不必污名化小確幸
時間: Fri Mar 18 04:37:15 2016
蘋論:不必污名化小確幸
「小確幸」這個詞條源出於日本經濟不景氣時代,個人已無望創業發財,也不可能在國際
上大展鴻圖,於是只追求小小但確定的幸福感。這個概念傳進台灣後,年輕人從中獲得知
足常樂、維持現狀的正當性,已變成老一輩的譴責對象。
年輕人看到小確幸的正面意義;中老年人看到小確幸的頹廢消極、沒有志氣的負面意義,
世代隔閡已從財富利益的不公平,擴及到細微的生活哲學差別。
享受生活微小驚喜
前天舉辦的「邁向國際化-大學語言管理論壇」,邀請產業界以及國內五十幾所大學主管
參加座談。
會中指出有2種保護主義阻礙人才進出台灣,遲滯了台灣的進步與發展:一是政策設立種
種障礙,難引進國際人才;二是家長過度保護年輕子女,不希望子女出去闖天下,留在身
邊開咖啡廳或擺攤賣手作品。與會者感嘆若社會充滿這種小確幸,台灣的未來在哪裡?這
是典型對小確幸的責難。
「小確幸」一詞最早出自村上春樹1984年的文章中:「抽屜裡塞滿了摺疊整齊捲好的乾淨
內褲,不正是人生中小而確切的幸福之一嗎?」「散發棉花味道的白色汗衫從頭上套下來
的時候,那種感覺當然也是一種小確幸。」「如果沒有這種小確幸,我認為人生只不過像
乾巴巴的沙漠而已。」
村上的小確幸好像和台灣中老年人的認知不同。村上強調欣賞並享受生活中微小的愉悅與
驚喜,讓自己一直活在神秘的、可遇不可求的、只能心神領會無法言傳的小小快樂當中。
可是台灣的大人們卻把小確幸解讀成胸無大志、好吃懶做、消極頹廢、沒有出息等負面意
義,並擔憂國人對小確幸的追求從此走向飲鴆止渴之路,不但經濟完蛋,國力也將大衰。
尤其受儒家奮鬥上進哲學影響的大人,看到年輕人追逐小確幸,無不焦慮憂心,有如國之
將亡。
是小資男女之救贖
其實,沒有必要污名化小確幸,如果我們還原小確幸的本意,它可以是在全球化經濟下,
無能為力的小資男女之救贖。同時,志向遠大、開疆闢土的人也需要有時享受一下小確幸
;耽溺於小確幸的人至少是個好公民,不至於亡國滅種。
日本衰退20多年,養成了一代的草食男,他們欲望淡泊、追求微觀而非宏觀;台灣經濟也
不景氣多年,會出現小確幸主義並不意外。
http://goo.gl/A5xDVY
作者: viable (《私人創作》)   2016-03-18 12:31:00
這種的觀感是很自然而然感受到的 誰跟你刻意啊 腦補有病
作者: scottandk (sunkillsea)   2016-03-19 21:28:00
村上的小確性帶有"努力把事情做完的小成就感,像是努力工作完的啤酒",但是很多人講小確幸都忽略這塊,變成單純的滿足現況....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