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題] 省籍情結是什麼呢,我真的不懂

作者: fatotaku (死肥宅)   2015-07-27 18:25:52
省籍情結絕對是存在過的問題,但隨著時間已經漸漸消失,或是說轉化成另一種「國家認
同」的議題形式而存在著,缺乏國家認同感,亦是其相關的衍生,也可以說是台灣政治目
前亂糟糟的主因之一。
小時候常常聽到阿公阿罵說外省人如何如何壓榨台灣人,本來都只是一笑置之,認為他們
都是老古板了,腦袋僵化,但隨著年紀增長,閱讀歷史資料,或是歸功於網路的方便,我
才得以去了解當時的社會狀況,於是本來對阿公阿罵不滿外省人的嗤之以鼻,漸漸轉化成
了同情與理解,省籍衝突始終是一場悲劇,而悲劇的主因便是當年的國民政府。
日治時期老一輩的台灣人或是知識份子,他們理解到,就算日本在台灣有很多基礎建設,
但終究是殖民統治,所以他們對於所謂的「祖國」是有理想與憧憬,也在日本戰敗後,
許多知識份子紛紛搶先掛上青天白日旗,或是學習著官話(普通話),亦稱北京話,或是
我們目前俗稱的國語,而當年年紀尚小的台灣人,則因為出生後都是在日本統治的狀況
下,所以他們對於日本人的認同感較高,所以在日本戰敗,國民政府接管台灣後,他們
是茫然是不安的,這樣的情緒相信大多數人也能理解。
但一切的問題就在這時候開始了,如果當時的國民政府是清明的,百姓安居樂業,相信
衝突不容易發生,就算發生了亦不會這麼嚴重。要從二戰結束時開始說起,雖然中國是
同盟戰勝國之一,但其實大半江山都已經被日本肆虐過了,這時的政策應該是要休養生
息,但蔣介石卻不顧剛經歷戰爭的人民,對共產黨發動了「剿匪戰爭」,既然要打仗,
就得有錢有糧,但蔣介石的行政團隊卻不知哪裡來的經濟學知識,居然認為沒有錢的話
就印鈔票吧,造成當時通貨膨脹貨幣貶值之嚴重簡直令人難以想像,1948到1949短短不
到一年的時間,幣值貶了五百萬,說是另類的經濟奇蹟也不為過,中國國民黨輸掉中國
的大好江山,並不是因為共產黨多麼奸惡狡詐,或是得到蘇俄的軍援,自身的腐敗無能
與不得民心才是主因。
那麼國共內戰,跟台灣有什麼直接關係?當然是有關係了,打仗需要錢需要糧,當時中
國人躲避炮火都來不及了,農業生產力自然低落,那糧食從哪來?當然就是從接收不久
台灣來囉,當時台灣生產的米糧絕大多數都送往中國大陸去了,反而台灣人自己無法溫
飽,在連基本的溫飽都不容易的情況下,台灣人會不滿似乎也是理所當然。
再來說到,當時有部分台灣人是對祖國有憧憬的,但沒想到來到台灣的中國軍人看起來
是如此落魄,別說軍紀不佳,而且大多囂張蠻橫,所以許多人的憧憬也因此破滅。另外
一個觀點來看,剛跟日本打完戰爭的中國軍人,一來到台灣,便發現台灣便是活脫脫的
小日本,走在日式街道,住在日式房屋,說的語言也是台語日語混著講,對於日本的仇
恨心理一部分轉移到台灣人身上也是可以理解的。
國民黨在國共內戰輸了以後,把中華民國政府遷移到台灣,並實行戒嚴,我想這段時期
可以說是省籍衝突擴大的時期,中華民國政府雖然遷移到台灣,但許多法律與制度卻也
沒有隨之更改,導致公職或是政府官員絕大多數都是外省人把持,而之後的方言政策亦
是糟糕至極的政策,我稱呼他為禁止方言,是因為不只台語,就連客家話與原住民語言
等也都是在許多場合被禁止的語言,之後更是變本加厲,通過廣電法,限制台語節目在
電視或廣播的時間不得超過播放時間的1/5,當時甚至還推出了普通話版本的布袋戲,當
然後來是收視率不佳草草下台了,或是在節目中安排壞人講台語,好人就講普通話等橋
段,導致台語被視為一種低俗的語言,語言政策其他像是掛狗牌罰錢等莫名事蹟我想大
家應該也都知道了。另外一提,大家都覺得台灣演藝圈都是外省人把持,也是語言政策
導致的結果之一。(1947後進入台灣的中國人佔當時總人口數約13%,13%人口的語言成
為了主流,反倒是其他語言漸漸沒落,尤其客家話的斷層比台語更加嚴重,由此可見語
言政策的影響力。)
其他很有趣的像是,國民政府遷台時,認為棒球(野球)是日本傳來的運動,所以拆了許
多的棒球場並改建成籃球場,因為當時許多外省人比較偏好籃球運動,國民政府對棒球
運動的重新重視則是始於紅葉少棒,不過可笑的是紅葉少棒也只是一場虛假的美夢就是
了,說起來還真是有些尷尬丟人......。總之在那個年代常常有一些奇怪的政令,是會
間接打壓到本省人,或是間接讓外省人得利,當然在白色恐怖的社會氛圍下,就算有所
不滿也只是敢怒不敢言。
另外可以一提的是開放選舉後,國民黨佔有絕對多數的基本盤(當然這幾年版圖有變化)
許多傳統本省家庭,大多是老一輩的不滿國民黨,但1950或1960左右出生的一代支持國
民黨的比率相當高,我想也是成長時期已經相當習慣國民黨的統治,或者是說有其利益
可圖,因為當時的裙帶關係相當嚴重,想擠進公家機關,有兩種特別的優勢,第一是,
外省官二代,或是中產階級的外省子弟,如果是本省人,則有另一個管道,就是加入國
民黨,因為當時的甄選面試通常不在乎專業背景,面試第一句話常常就先問:你是不是
國民黨員?長久的社會氛圍影響,就會給人一種,跟著國民黨就能分到好處的印象。
我是1990後出生的一代,成長過程中與同儕互動已經很少感受到當年省籍的問題,但或
多或少也有受到一些遺毒的影響,求學時的課本已經不是國編本,但學校老師通常還是
依照國編本的方式在教書,也有老師要求我們在學校講國語,要講台語回家再說,諷刺
的是這種老師通常還是本省人,上到社會課時通常也有講孫中山與蔣中正是如何偉大,
還記得小學時寫了一篇標題為「偉大的人」的作文,我以孫文推翻清廷作為例子,並在
結尾寫下「我希望未來也能像國父孫中山一樣,成為一位偉人」這件事實在太令我印象
深刻,我永遠都記得阿公看完我的作文後嗤之以鼻的輕蔑笑容。
國中時的歷史課,老師是外省第二代,我還記得國一的課本內容是台灣史,但老師上課
的第一句話就說了「台灣哪有什麼歷史可言,你們自己回家讀,我們從中國史開始上起」
當時我也傻傻這樣認為,把中國各個朝代記得一清二楚,卻對台灣歷史一知半解,這位
歷史老師也常常說:中國歷史自古分久必合,所以我們有天會回歸祖國,成為驕傲的中
國人,但我便開始疑惑了,我出生台灣,成長於台灣,沒去過大陸,為什麼是中國人?
到高中時,歷史老師也是一個外省阿婆,但他卻顛覆了我的歷史概念,在教到中國近代
史時,他把課本闔起來,說:「各位同學,其實課本的內容大多是錯的,尤其是中國近
代歷史,課本只會告訴你孫中山跟蔣中正是如何偉大,袁世凱是個想當皇帝的漢奸,國
民黨是很好的政黨,共產黨忘恩負義,才會贏得內戰。今天你們為了考試不得不讀課本
的內容,但我希望你們看看就好,上大學以後自己去查史料來獲得正確的知識。」這段
話讓我感到很震撼,還一度想轉社會組考歷史系。
到了大學,當然大家都不太會談省籍問題了,其實省籍問題一直都沒有解決,只是很多
人認為那是歷史的傷痛而不願碰觸,到了今天省籍問題演變成了國家認同的問題,也才
會有最近的課綱爭議,甚至是洪秀柱的一中同表說,都與國家或是族群的認同有很大的
關聯。
你的國家:台灣?中華民國?還是中國?
你是什麼人:台灣人?是台灣人也是中國人?還是中國人?
兩個問題,卻有許多不同的答案,或許正能描述台灣詭異的現況。
作者: sonota   2015-07-27 18:28:00
對省藉情節最嚴重的是常掛在嘴邊族群 看眷村的投票率就知才10%人口 第二任無壓力 阿九用了多少同群的部長
作者: saram (saram)   2015-07-27 20:18:00
台灣沒有省籍情結,只有自古以來的地方主義.
作者: jy60415 (握龍先生)   2015-07-27 20:27:00
不知道該從哪裡吐槽了...
作者: chungrew (work hard, play hard)   2015-07-27 20:59:00
寫的不錯啊!我覺得最重要的是要有獨立思考的能力
作者: pourquoi616 (洗豆妖)   2015-07-27 21:30:00
zz你口中的外省阿婆歷史老師並沒有服膺政府推廣的史觀,你也一樣貼了「外省」標籤,這就是省籍情結啊。
作者: fatotaku (死肥宅)   2015-07-27 21:52:00
是,我以往的觀念的確有「外省人比較支持國民黨」的印象所以該老師顛覆我對歷史的想像,也對他印象深刻但在這邊打出外省並不是為了貼標籤,而是呈述事實。
作者: hamanda (剎那芳華)   2015-07-28 00:58:00
寫的不錯!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