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閒聊] 戰國一統記 (2)

作者: Anjou (小潔我愛妳)   2014-10-12 21:18:34
先說一下戰國的經濟模型
大名收的稅是" 米 "
這是農村經濟的基本計算單位
人民上交的也是米
而最大的問題在於沒有生產米的城市民要交甚麼??
農村體制很簡單
但是搬到了安土桃山時代開始大量興起的新市鎮來算
這些新的商人階級稅該怎麼收??
能收到的稅大概只有關稅
因為隨物貿易稅計算太複雜 也不可能徵收( 大名沒這些人力收稅 )
但是關稅就能收到 因為只要關卡設下
貨物要經過就要交稅
織田家就是靠著免關稅起家的
所以商人都站在織田家這邊
要是織田家要改從商人處收取商業稅
我想更大的危機是隱藏在這裡
如果只是單純的特許經營的牌照稅之類的一次性過稅收
商人應該沒大反彈
但是要是手伸進了隨物交易附加稅
那麼本能寺信長被殺就非常的合情合理了
但是也只有每筆交易都收取的交易附加稅
才符合更進一步的稅賦公平
也才能讓中央政權真正的大開財源
這部我沒看到這階段( 只看到很前面兩集而已 )
不過我想作者應該是要表達戰國末期從農村經濟轉向城市經濟的問題
城市經濟無法用米交易 必然要重新的推廣貨幣經濟
如何讓米跟貨幣接軌就是最大的問題
而當時市面流通的貨幣量不足 貿然的推行貨幣經濟
極有可能產生通貨緊縮的情況 導致商業崩潰
戰國的貨幣很多還是用明朝的永樂銅錢
而銅錢的製造日本本身是不足的
要採用銅本位還是銀本位都是問題
加上歐洲諸國的到來
貿然開放銀本位或是金本位極有可能讓大量的美洲貴金屬流入造成通膨
結果就是農村經濟會崩潰
德川閉關在很大的程度上就是為了避免受到這波的通膨衝擊
一直採用米本位是不得已的做法
不過秀吉規定天下所有的稻米都要集中到大阪交易
透過期貨市場確實的讓米與貨幣經濟掛上了勾
這也延續到了德川時代
讓米跟貨幣是有交易的市場 有可以參考的牌價
政府也有平衡的手段
不然德川的閉關手段也擋不住商業的需求
( 結果就是德川世代各藩賣稻米期貨權賣到了五十年後了 )
作者: bloodrose23 (兩點關係)   2014-10-12 21:36:00
信長曾向家康表示他很擔心百姓一頭熱存錢 賞賜食量大的農婦時又說"無須儉約" 顯然是怕人民過度儲蓄造成通貨流通不足的狀況更加嚴重 而秀吉選擇先行米本位作過渡是比較穩健的作法 卻但和信長的想法嚴重衝突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