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helldog (媽寶地狗)
2025-09-20 23:01:16葡萄牙人繼續往東擴張,到中國尋求貿易未果,西蒙·德·安德拉德(Simão de
Andrade)在1518年乾脆就佔領了屯門島;1521年,對葡萄牙人有好感的正德皇帝駕崩了,
討厭夷人的嘉靖皇帝派時年56歲的廣東海道副使汪鋐率軍驅逐葡萄牙人。
明朝人訝異於葡萄牙人的船堅砲利,《殊域周咨錄》云:「初,佛郎機番船用挾板,長十
丈,闊三尺,兩旁架櫓四十餘枝,周圍置銃三十四個,船底尖,兩面子,不畏風浪。人立
之處用板捍蔽,不畏矢石。每船二百人撐駕,櫓多人眾,雖無風可以疾走。各銃舉發,彈
落如雨,所向無敵,號蜈蚣船。其銃管用銅鑄造,大者一千餘斤,中者五百餘斤,小者一
百五十斤。每銃一管,用提銃四把,大小量銃管,以鐵為之。銃彈內用鐵,外用鉛,大者
八斤。其火藥製法與中國異。其銃一舉放遠,可去百餘丈,木石犯之皆碎[註1]。 」
註1:
嚴從簡,《殊域周咨錄》(北京:中華書局,1993),卷9,頁320-322; 黃訓,《名臣經
濟録》,卷43,頁1。
一些學者認為這一段在講佛郎機砲,但我認為不合理;佛郎機砲在葡萄牙被稱為搖籃(ber
ço),在英語世界被稱為後裝迴旋炮,以外,它還有個綽號叫殺人犯(murderers),因為
這種武器是用來攻擊人員的;此炮一般口徑為5公分左右、長150~160公分、鍛鐵或青銅鑄
,射擊1磅左右的子彈[註2],這樣的武器根本無法可去百餘丈,讓木石皆碎。如果我們再看汪
鋐對葡萄牙火炮的描述「大者一千餘斤,中者五百餘斤,小者一百五十斤」、「每銃一管
,用提銃四把」、「銃彈內用鐵,外用鉛,大者八斤」,再對照葡萄牙人的武裝,葡萄牙
人的武器要符合以上三項特色,一個都沒有;Espera炮的重量與彈重、彈種能符合,但它
不能後膛裝填;鷹炮的炮重可以到達千餘斤、能後膛裝填、但那時的鷹炮只能射石彈、且
鷹炮口徑太小,無法發射八斤鐵彈;以下是葡萄牙人在屯門海戰所使用的武器種類: [
註3]
口徑 彈重 彈種
大駱駝炮 22~23cm 15~16Kg 石
小駱駝炮 16~18cm 6Kg 石
Espera炮 11~12cm 6Kg 鐵
鷹炮 10~12cm 1~2Kg 石
佛朗機炮 3.5~5cm 0.45Kg 混和
註2:
里斯本葡萄牙陸軍軍事博物館,
https://www.silverhawkauthor.com/post/artillery-in-portugal-lisbon-museu-militar-de-lisboa-portuguese-army-military-museum-of-lisbon-1
,(檢索日期:2025年/9月/17日)。
註3:
Pedro Marquês de Sousa, 〝Oconflito entre a China e Portugal em 1521-1522〞,
Revista Portuguesa de História Militar Génese do Império Português do
Oriente, Vol.5, 2023, pp.136.
所以我認為最合理的解釋是汪鋐只是概略的說明葡萄牙人有哪些武器;比如他觀察到葡萄
牙人有重砲,大的有千斤以上,小的也有百斤;葡萄牙人還有一種腹部能塞入子筒的火炮
;葡萄牙人使用鐵彈,大的有到8斤以上;如果想要準確地釐清汪鋐在奏摺上是在描述葡
萄牙人的哪一種武器,我覺得是沒有意義的。
雖然明朝人仿造了佛朗機炮並用於戰場,但葡萄牙人是軍事革命的先行者,軍事技術先進而
一度處於優勢;「海道一得知這兩艘船進港,就把艦隊擴大為五十艘,而我們祇有五艘。
他們很快就向我們發動攻擊。但是,他們也被我們的炮擊傷,死了許多人。於是,他們很
少再進攻,衹是將我們團團圍住。但因為地方狹窄,我們的5艘船比他們大量的船還要有
用,主要是我們的砲火壓倒了他們」;戰事進行了40多天,汪鋐知道正面迎敵是打不過
的,只好動用計策,採用火攻;9月2日,葡萄牙人帶者剩下的兩艘船,逃出屯門島。
那時用到的數學還不複雜所以能仿造,仿造時不需用到數學,到了工業革命時代數學的應用在工業革命時代的進步越來越重要,到二次大戰工業技術物理數學化學甚至超大跨步的量子力學已經是中國短時間追不上的程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