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ccyaztfe (1357924680)》之銘言:
: 雖然外在的顯示情況是一樣的,但你覺得是否內在因素有差別?
: 以明朝為例,衛所制的崩壞是因為軍戶被壓榨、養不起自己,導致最終糜爛不能打
: 但土耳其的耶尼切里跟西帕西,除了擁有一定的政治權力,還掌握其他相關的資源、影響力,最終讓他們爽爽過日子,然後墮落
: 這方面你覺得怎麼看?!
希帕西和日本武士、俄國貴族等封建族群,
都是發展到後來因為社會與經濟型態變化,土地資本不足以支持軍事,
導致其軍事地位嚴重下滑,到基本無法形成戰力的程度,最終被完全廢除
這也是為什麼大多討論都是談禁衛軍,
因為希帕西早就淪為單純的公務員了,全無戰力
俄國貴族也基本同理,只討論射手軍就是因為貴族騎兵已名存實亡
而射手軍早在十七世紀上半葉就開始漸次被取代,汰換持續了七十年才完成
鄂圖曼的禁衛軍是吃軍餉的,不是土地封建或屯戍的族群,
但是同樣早在18世紀上半葉就已經非常衰敗,吃空餉很嚴重,戰力非常低迷
以上各類勢力,之所以還能動搖政局,不是因為軍力如何強大、資源如何充裕
(很強很多資源就不會最後被廢除後迅速替代了)
而是因為獨佔中樞機關的周邊武力,或者至少是很大部分,
再加上還掌握著行政部門內的高度影響力與許多職位,
所以才能用政爭、兵變等方式來挾持中央政府
古羅馬和晚唐等古代政權也都可見類似情形
話說回到衛所,衛所本身當然是最後因各種土地兼併、勞役與財稅不公等等,
大量衛所難以給養,而晚明額外的補充也因財政困難而嚴重短少,
最後導致人員流散難以補充、糧餉和軍備嚴重不足等
等等,這和上面的其他案例有什麼差別嗎?
衛所直到崇禎時期,也還是承擔大量勞役和軍事輔助職責呀
相較而言希帕西都自然消滅軍事能力,淪為幫忙收稅的公務員了
但是衛所其實是一套戶籍制度,後來也無法維持僅以衛所承擔主要軍事責任
事實上,晚明衛所出身人員也同樣能進入省鎮營兵(募兵)
晚明無非是透過募兵制,擴大了動員兵力的人口基數
這和其他政權並無不同
而晚明為人所詬病的勳貴,乃至於許多戶籍上出身衛所戶籍的官僚
也不應該被剔除衛所的身分,儘管他們都沒當過士兵或基層軍官
如果要這樣說的話,具備衛所身分的勳貴和官僚們,
其實是在晚明依然高度影響朝政
連崇禎都搞不定他們,最後執政失敗以至於兵敗滅亡
(詳見崇禎和武清侯李國瑞的鬥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