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閒聊] 中國比較容易形成百萬石以上的割據勢力?

作者: carsen (carsen)   2021-09-16 01:10:56
關於中國古代兵力問題,這裡提供一些數據謹供板友參考~
▋軍隊佔人口的比例
漢朝王莽時期的數字,人口依據南北朝范曄《後漢書》、唐朝杜佑《通典》,
於西漢末期元始2年(西元2年)的戶數為「一千二百二十三萬三千六十二」,
人口為「五千九百五十九萬四千九百七十八」,兩者平均每戶人口為4.9口。
王莽於7年後篡位,依據宋朝陳傅良《歷代兵制》,王莽的軍隊為「七十三萬
八千九百人」[註1],推算軍隊佔人口比例約為1.24%:
  軍隊 / 人口 = 738,900 / 59,594,978 = 1.24%
[圖]《後漢書》記載的戶數與人口。
https://i.imgur.com/1bRcYFk.jpg
出處:《後漢書》列傳第三十九。哈佛圖書館。
https://iiif.lib.harvard.edu/manifests/view/drs:19576831$1740i
宋朝兵力高峰為北宋中期,宋仁宗為了對抗西夏因此大量募兵。人口依據宋朝
李燾《續資治通鑒長編》,皇祐2年(西元1050年)戶數合計為10,747,954戶,
如果以每戶5口來估計,則人口估計為53,739,770口。軍隊依據《歷代兵制》,
「皇祐之初,兵已一百四十一萬」,推算軍隊佔人口比例約為2.62%:
  軍隊 / 人口 = 1,410,000 / 53,739,770 = 2.62%
這百餘萬軍隊當中,有十分之六、七「謂之兵而不知戰者」,包含漕輓、工役、
繕河、養馬等等後勤人員,也都列入為兵員,因此整體兵力需要打個折扣。
[圖]《歷代兵制》的皇祐初期記載,亦見於王明清《揮麈後錄餘話》,
   由於陳傅良原書未能完稿,此段可能為後人補錄自王明清。
https://i.imgur.com/KKUSj0r.png
出處:《歷代兵制》第八卷。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https://ctext.org/library.pl?if=gb&file=85694&page=143
明朝初期,人口依據明太祖洪武26年(西元1393年)《諸司職掌》,戶數為
「一千六十五萬二千八百七十戶」,人口為「六千五十四萬五千八百二十一口」
,平均每戶的人口為5.7口。依據《明實錄》,洪武25年的軍隊官兵合計為
1,214,923員名。另外依據萬曆年間戶部郎中葉春及的記載,軍戶為310萬餘,
「國初……以軍計之,約三百一十萬餘。而是時,口之登籍者,六千五十四萬。
則是二十人乃一人為兵也。况乎守城者三、屯田者七。」,推算軍隊佔人口比例
約為2.01%、軍戶佔人口比例約為5.12%:
  軍隊 / 人口 = 1,214,923 / 60,545,821 = 2.01%
  軍戶 / 人口 = 3,100,000 / 60,545,821 = 5.12%
[圖]《諸司職掌》記載的戶數與人口(左),以及葉春及的記載(右)。
https://i.imgur.com/L4kLXcu.png
出處:《諸司職掌》〈戶部〉,《皇明經世文編》卷366。Internet Archive。
https://archive.org/details/02087241.cn/page/n14/mode/2up
https://archive.org/details/02108740.cn/page/n44/mode/2up
上述漢朝王莽、北宋中期、明朝初期的三組數據,後兩者為該朝代的兵力高峰。
三組數據的人口為五千多萬到六千萬左右,其中軍隊最高為141萬,軍隊佔人口
比例最高約為2.62%。
        軍隊     人口     軍隊佔人口比例
  漢朝王莽   738,900  59,594,978  1.24%
  北宋中期  1,410,000  53,739,770  2.62%
  明朝初期  1,214,923  60,545,821  2.01%
[註1]《漢書》〈王莽傳第六十九下〉另有一組數據為官兵一千四百萬餘人
    (14,338,905),對照昆陽之戰的42萬人記載,應是過於誇張。
▋上古時期戰國的軍隊兵力記載問題
依據《史記》記載,上古時期的軍隊兵力相當龐大,戰國七雄各自「帶甲數十萬」
,楚國、秦國甚至「帶甲百萬」、「帶甲百餘萬」,籠統加起來,甲士可能達到
四、五百萬之多。
現今學者以兵民比例,配合西漢元始2年的戶數人口,回推秦朝、再回推戰國,
推算戰國的人口可能為兩千五百萬(管東貴、臧知非),也有估計為四千五百萬
(葛劍雄)。對照史料比較詳盡的宋朝、明朝、清朝等等數據,戰國的兵力記載
相對而言頗有問題。即使近代國家具有更好的糧食技術、戶籍制度、通信科技、
動員能力等等,仍然無法支撐如戰國這麼高的大規模軍隊比例。而流寇這樣裹脅
難民、劫奪一空的狀況則另當別論。
板友先前針對這項問題,也都提過相似於學者的觀點。最主要是戰國的兵力記載,
必然包含了運糧民夫等等後勤勞役人員。否則幾百萬大軍,再加上一倍或數倍的
後勤人員,光是糧食供應就超出合理範圍。以及戰爭形態是本土防禦或勞師遠征,
隨著距離與地理的影響,消耗人力物力也各有差異。學者均認為,戰國到漢初的
史料記載十分模糊,由於缺乏可靠的資料,無論如何推算,精確性都不會太高,
「實在只是一種沒有辦法的辦法」。
另外,對於三國的人口,學者也有所推算調整,估計三國末期人口約有1,800萬至
3,798萬之間等等不同的數字,而蜀漢末年的人口估計約為529萬。
▋參考資料
葛劍雄《中國人口史 第一卷》
管東貴〈戰國至漢初的人口變遷〉
http://www2.ihp.sinica.edu.tw/file/3679WtUccCg.pdf
臧知非〈戰國人口考實〉
http://www.nssd.cn/articles/article_detail.aspx?id=1002536017
胡宏起〈漢代兵力論考〉
http://www.nssd.cn/articles/article_detail.aspx?id=1002096270
朱子彥、孫祥偉〈三國人口辨析〉
http://www.nssd.cn/articles/article_detail.aspx?id=34777386
李虎〈蜀國人口蠡測〉
http://www.nssd.cn/articles/article_detail.aspx?id=11397223
程民生〈宋代兵力部署考察〉
http://www.nssd.cn/articles/article_detail.aspx?id=31712195
楊際平〈宋代「田制不立」、「不抑兼併」說駁議〉
http://www.nssd.cn/articles/article_detail.aspx?id=22130153
陳文石〈明代衛所的軍〉
http://www2.ihp.sinica.edu.tw/file/3708VNJmzqN.pdf
作者: efleet0714 (蒼穹的Fafner)   2021-09-16 02:02:00
推,很細致的整理與考證來源。
作者: hedgehogs (刺蝟)   2021-09-16 02:06:00
作者: articlebear (政治真的滿狗屁的)   2021-09-16 02:08:00
作者: GTHO (多龍少將)   2021-09-16 07:02:00
謝謝您的分享
作者: wittmann4213 (玄武岩)   2021-09-16 08:12:00
作者: dennis99 (dennis99)   2021-09-16 08:17:00
推,不過宋代仁宗皇祐的記載是極端值,因為那是慶曆年間過度動員的結果,皇祐後就開始系統性裁軍或遇缺不補但神宗保甲改革前宋代廣義軍事人員(含不校閱廂軍及鄉兵等等)大概就是60~80萬左右。
作者: something320   2021-09-16 08:22:00
怎麼漢朝到明朝 過了這麼久人口沒啥變多…
作者: dennis99 (dennis99)   2021-09-16 08:25:00
程民生那篇用馬臨端《文獻通考》的數字是有問題的
作者: leptoneta (台湾高山族自治区书记)   2021-09-16 08:27:00
元末天災和戰爭殺了不少
作者: dennis99 (dennis99)   2021-09-16 08:28:00
他沒有看到皇祐當時幾位大臣奏摺討論慶曆宋夏戰後減員、復員的討論。另外討論中國兵民比率,要注意的是列為兵籍的人口,不代表這些「兵」是只提供軍事服務、不提供經濟生產的人口再來用戶數推算人口也是很大的風險,因為各朝各地統計方式各異,宋代一戶以五口計過去學界就有不少爭議
作者: kuma660224 (kuma660224)   2021-09-16 08:34:00
人口要考慮的更多 古代生產力低下沒有新作物或生產技術或糧食外貿改革前生養人口太多恐怕就是民變溫床
作者: dennis99 (dennis99)   2021-09-16 08:36:00
宋代從嘉祐到元祐男口統計就可上下浮動一千萬之譜所以這篇的人口比率大家可以參考就好,與當時的社會事實必然有一定的距離。
作者: ccyaztfe (best_troll_tw)   2021-09-16 09:32:00
糧食產量沒有提高,人口上限就喝卡住不動啊
作者: sdiaa (桂綸鎂)   2021-09-16 10:06:00
漢朝跟宋朝對肥美的江南兩湖控制力差那麼多
作者: ccyaztfe (best_troll_tw)   2021-09-16 10:11:00
漢朝時,湖廣江南根本不肥美好嗎? 那時候的產量重鎮是河北。隨著環境變遷、土地開發,湖廣江南才真正變「肥美」
作者: JosephChen (╭(〞▽〝)╭(〞▽〝)╯)   2021-09-16 12:00:00
作者: PAULDAVID (oops)   2021-09-16 13:51:00
推數據
作者: ja23072008   2021-09-16 13:52:00
推數據
作者: dennis99 (dennis99)   2021-09-16 14:50:00
感謝Carsen大回覆及分享,討論前現代政權要維持何等規模軍隊才合理一直都是頗饒趣味的話題,希望未來有更多專業研究者能為我們解惑。
作者: Bz5566 (只剩協志和仁甫的5566)   2021-09-16 15:25:00
帶甲百萬...怕
作者: gary76 (gary=yrag)   2021-09-16 15:27:00
不過這些數據是郡縣制下的情況,如果是戰國末期封建制往郡縣轉型期間,再加上國土只有一到兩省的大小,是不是在防守或者邊境衝突上,野戰兵的比例會更多
作者: goodgodgd (快叫我小白兔)   2021-09-16 15:50:00
玩遊戲當入門很棒,可是不要全信了 :)
作者: corlachang (可樂)   2021-09-16 18:26:00
清代人口數暴量通說是引進新糧食作物影響等等。可中國那邊有找民初的耕地統計,發現這些新糧食作物耕作面積並不多,甚至可說少,人口數的增加與此關連不太大。記得哈佛中國史明清篇也有談到人口數增長問題,因為數字不科學。印象看過談畬族客家的民族志文章,提到同一區域清代的戶口人數比明代多出許多,作者分析原因為清庭改土歸流較明代徹底,編戶齊民成效好。此外也有把女子當成口丁灌水等等因素。
作者: gary76 (gary=yrag)   2021-09-16 18:45:00
編戶齊民成效好,就代表管理成本壓力從土司等地方頭目轉移到帝國基層行政系統上,稅收總量增加,但人均卻降低,管理力度和效果也不如編戶前吧
作者: kuma660224 (kuma660224)   2021-09-16 19:12:00
看耕作面積有問題 因為古代對的耕地掌握差像甘薯根本像雜草一樣 可以長在非耕地窮人沒錢時可以消耗較少米麥主糧仍活著然後大航海時代成熟 也導致糧食外購成常態清朝鼓勵東南沿海缺耕地的地區外購糧食東南亞南洋稻米成為拼人口的助力暹羅大米免稅(比照官運待遇)
作者: corlachang (可樂)   2021-09-16 20:25:00
明代雲南麗江的納西人木氏土司勢力頗大,其財富徐霞客形容過,戶部能跟他們收稅攤徭役嗎?不行,只能樂捐。遼東打得火熱時,有捐個千兩銀子樣子。木氏在明末清初的混亂中衰敗,雍正時被廢,置流官納入帝國領土。麗江旁邊有個永寧土司,明代的土官底簿記載得被封為土知府,就這樣而已,給個知府名頭。而到了清代,關於這土司的記載更多,雖然收不到稅抽不到丁,可還是管很多。這裡已是中原帝國的邊緣極地,就統治力度來看,清勝明
作者: Houei (金山好吃粥,伸!)   2021-09-17 01:53:00
照此估蜀人529W 佔天下至少約1/7..而益州不過是13州中的1州
作者: sdiaa (桂綸鎂)   2021-09-17 15:16:00
宋比漢多了肥美的湖廣、江南 人口卻差不多 不會怪怪的嗎
作者: gary76 (gary=yrag)   2021-09-17 15:39:00
如果沒有明朝做羈縻和在附近地區設立實土衛所做行政移民,清朝也沒辦法開始改土歸流
作者: haoboo (薩伊克斯)   2021-09-17 17:42:00
看這比例,難怪棄涼論一直很有市場...
作者: mattc123456c (Matt Zhuang)   2021-09-17 18:25:00
b人口還是差不多是不是因為宋代北方衰退的緣故?
作者: otis1713 (segayu)   2021-09-18 08:23:00
宋北邊也少了一塊,加上中原開始衰敗也是宋開始的
作者: shihpoyen (伯勞)   2021-09-18 12:20:00
原PO有說他1戶5口是偏低的估算
作者: huang19898 (huang19898)   2021-09-19 01:44:00
我想戰國時期兵力龐大的原因有沒可能是當時氣候偏暖糧食生產遠比後面朝代來得容易的關係?
作者: gary76 (gary=yrag)   2021-09-19 03:11:00
漢代的人均糧食產量比唐代低,但是唐代的人均比清代高40%,漢代也是人均比清代高重點其實不是在於糧食生產的容易與否,而是先秦時期人力資源比土地稀缺,故此政府地主都挖空心思把人的活動牢牢控制在手裡唐代以後由於人力資源不再稀缺,政府地主只需要掌握土地就能把人束縛在土地上,由於勞動生產關係的改變,導致動員能力和兵員素質也因此降低
作者: Houei (金山好吃粥,伸!)   2021-09-19 03:21:00
氣候冷暖以外 還得考慮水旱災等破壞性因素 好像有點複雜@@
作者: gary76 (gary=yrag)   2021-09-19 03:22:00
而且戰國時期還沒有一年兩熟,跟後來一年兩熟帶來的總量提升有明顯的差異,但是後世人口過多導致行政成本增加和人均產量降低,又是另一個問題有記錄以來,中原基本三年兩旱或兩澇,直到49年為止,就沒試過超過3年不受洪澇旱災影響,但現代的行政管理技術可以讓旱災的影響大幅降低,那麼主力應付特大洪水就容易多了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