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遼瀋會戰:撤守反覆不定 國軍釀成大敗

作者: Sanchers ( )   2021-07-18 21:14:16
原文出處: https://peavy.pixnet.net/blog/post/49656384
文:Xavier
遼瀋會戰為國共三大會戰中的第一個決戰,共軍宣稱以傷亡6.9萬人的代價殲滅國軍47萬人
,最後占領整個大陸東北地區。
真實數字或許有待商榷,不論如何,國軍在遼瀋會戰損失大批精銳是不爭的事實,佔領東北
後中共有了雄厚的基礎,東北共軍更形壯大入關後非各區國軍可以抵擋,自此國共之爭的天
平倒向共軍,決定了往後國共內戰的進程。
為什麼會釀成這樣的大敗,當初國軍內部的決策有什麼樣的問題,以及歷經什麼爭論
?Xavier就帶大家來做個探討。
二戰結束國軍接收東北後,經過數年作戰,1947年夏天國軍在東北的情勢已相當艱困、難以
收拾。共軍控制東北大部分的地區,國軍只佔領長春、瀋陽和錦州等孤立的據點。
兵力上中共東北野戰軍加上地方部隊人數達到百萬,將近東北國軍總數的兩倍,而且裝備精
良,戰術十分靈活,對國軍形成極大優勢。
面對如此不利的情勢,1948年2月美軍顧問團團長巴大維(David Barr)曾建議蔣介石放棄東
北,將東北國軍投入關內其它地區。不過蔣介石在考量包含政治在內等因素後,還是決定不
放棄東北。
既然決定要守,那該如何守?蔣介石在1948年上半年提出一套方案:國軍主力從瀋陽南下,
打通瀋陽與錦州之間的交通線,將主力南撤緊鄰華北地區的錦州。
由於錦州位於東北和華北交界,雖然名義上國軍主力還佔領東北錦州這個重要據點,但這方
案某種程度上也算是放棄東北了。
平心而論,蔣介石這方案構想上並不差,當時共軍主力並不在遼南,國軍是有能力打通瀋陽
與錦州間的交通。而且主力撤到錦州,華北國軍支援容易,可謂進可攻退可守。名義上沒完
全放棄東北,又能避免國軍主力在不利條件下和共軍決戰的風險
不過此案一出隨即遭到東北剿總衛立煌的強烈反對,當時多數國軍將領也持反對意見。衛立
煌的理由是,瀋陽主力出遼西,需經過三條大河側敵行動,有被截斷圍殲的危險,主張固守
瀋陽。
衛立煌的說法也不能說沒有道理,事實上整個遼瀋會戰期間衛立煌始終非常堅持國軍主力固
守瀋陽,國軍將領廖耀湘也曾向衛立煌提出瀋陽主力襲取營口的建議,保有一條海上退路,
但同樣沒被衛立煌列為首要考量。
以結果論來看,國軍固守瀋陽固然能暫時維持一些時間,但以東北野戰軍的戰力來看,國軍
力守瀋陽,最後恐怕也難逃被殲滅的下場,或是變成第二個長春。
遼瀋會戰爆發前,衛立煌總以共軍圍點打援為由,不積極解救國軍各據點,主力一味固守瀋
陽,也沒提出積極有效的辦法,戰略保守之程度本身就讓人覺得怪異。
這部分歷來外界有許多猜測,有人認為因為衛立煌跟中共有秘密聯繫,才故意採用這樣消極
的戰略讓共軍得利,導致國軍抑留在東北被解決。由於政治上過於敏感,是或不是目前資料
不太可能公開,即便有也不讓人覺得意外就是了。
當然,衛立煌不願打通瀋陽與錦州間交通,應有其多重原因。除了可能的通共因素外,一旦
瀋陽主力南下,不但瀋陽可能陷落,長春也會出問題,對衛立煌聲譽將造成極大影響,甚至
得承擔丟失東北責任。加上瀋陽主力調出將影響到他的權力,也難怪衛立煌始終堅持固守瀋
陽。
就在東北共軍進攻錦州之時,蔣介石又提出了葫蘆島和瀋陽國軍籌組東進和西進兵團,準備
東西對進夾擊錦州地區共軍。當初蔣介石想把瀋陽主力撤到錦州避免和共軍決戰,現在又回
過頭想在錦州地區做一次決戰,一度讓廖耀湘感到不解。
根據國軍將領杜聿明在回憶錄的說法,蔣介石曾向他表示:「我這次來時,已經和美國顧問
團商量好,只要我們保全錦州,美國就可以大量援助我們。」為了爭取美國更多支援,因此
蔣介石堅持收復錦州,在錦州和共軍做一次決戰,似乎是重要的原因。
但蔣介石再度高估了自己的力量,低估了共軍。東西對進的結果是東進兵團被阻在塔山一線
,西進兵團怕變成孤軍深入不敢積極前進,等到不再西進後撤營口或瀋陽決策又搖搖擺擺,
最後廖耀湘的西進兵團在進退兩難下全軍覆沒。
整個遼瀋會戰的決策過程,國軍內部從蔣介石、衛立煌到廖耀湘等重要將領,意見都十分分
歧,各自有自己的盤算和考量,衛立煌甚至有通共嫌疑。以致要打不打,要撤又不全力撤,
決策反覆不定,浪費許多時間,瀋陽與西進兵團就是因為這樣覆滅。
試想,國軍要是下定決心盡早打通瀋陽與錦州間交通,將主力撤往錦州,整個東北戰事的結
果將大幅改變。當然撤退過程中會遭受攻擊、蒙受損失,也可能犧牲長春守軍,引起輿論指
責,但至少東北戰事不至於一敗塗地,偏偏這可能的損失沒多少人願意承擔。
一旦國軍主力成功撤到錦州,共軍想在東北殲滅國軍主力將變得困難,共軍打入關內也要付
出巨大代價。即使瀋陽主力不撤錦洲,按廖耀湘建議迅速撤往營口從海路撤退,也不會弄得
全軍覆沒。
蔣介石一心想盡快收復錦洲,在東北撤退前於錦州地區給共軍一個打擊,卻沒想到實際情況
遠不如他想的那麼容易,遼瀋會戰國軍慘敗收場,蔣介石後期的決策也要負非常大的責任。
作者: qihau (蔚藍的天)   2021-07-18 21:22:00
話說蔣的戰略能力不怎麼樣, 又不會重用能力比他強的人是這樣的問題導致戰場天平慢慢傾斜的嗎?
作者: tony3366211 (00)   2021-07-18 22:05:00
他手下能力都比他強啊,哪裡沒用...
作者: savvik (Essay)   2021-07-18 22:19:00
錦州當時在國軍手上,收復個頭,等范漢傑玩完也不可能收復整篇東抄西抄根本沒講到什麼
作者: MKAngelheart (夏。初雪)   2021-07-18 23:18:00
沒什麼新意 不過結論大概就是那樣
作者: GilGalad (狂想は亡國の調べ)   2021-07-19 00:05:00
版上一堆討論東北的精彩好文 多看點好文 少看沒營養的==
作者: loser1 (拍嘎爪得白醬)   2021-07-19 09:45:00
而且洗得到處都是
作者: EvoLancer (伊地知幸介)   2021-07-19 20:07:00
幾年前Ca大有劃當時戰場形式圖 講得蠻清楚的
作者: tomasvon (lvye)   2021-07-21 19:52:00
蔣的基本戰略能力是毛周陳等共方高級領導人都認可的
作者: ez910115 (ez910115)   2021-07-22 07:46:00
用人能力0分
作者: kuasnetwork (亦是多情最是無情)   2021-07-22 11:47:00
內奸那麽多怎麽贏
作者: Sana (靜止)   2021-08-17 19:02:00
講得很差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