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南北戰爭中的馬隊 [9]

作者: jimmy5680 (不太會飛的企鵝)   2021-02-27 15:29:26
西線南軍的唯一優勢兵種
南軍的兵力不足是眾所周知的事情,然而在西部戰場上,南軍固然總兵力、火炮數量都顯
匱乏,但是步兵與炮兵的劣勢並沒有出現在騎兵上──事實上,南軍於西部戰場的馬隊一
度高達三萬騎,是東部戰場友軍的兩倍,並且也遠遠多於當面的北軍騎兵。
西線的南軍之所以有如此龐大的騎兵,自是與戰場環境有關,西部戰場地域廣闊,並且在
田納西、肯塔基等重要戰區都地勢平坦,適合騎兵奔馳流竄,南軍馬隊可以輕易深入敵後
劫掠突襲。
然而西部戰場的邦聯騎兵雖多,其紀律與領導都有限,戰力不若東線北維吉尼亞兵團的騎
兵之遒勁,這也導致西部戰場的北軍雖長期苦於馬隊劣勢,竟能多次仰仗戰略調度和民間
情報網路,對南軍實施戰略上之戰區奇襲。
西部戰場是涵蓋數個不同戰區的概念,以下分開討論南軍在不同戰區的騎兵領袖與背景,
以及北軍的應對策略等等議題。
外密西西比河戰區與普萊斯的野望
密蘇里州在內戰爆發時一度試圖維持名義上的武裝中立,但是同情南方的州政府與州議會
最後仍與北軍決裂,後者很快就攻佔州府傑佛遜城並建立支持聯邦的新一屆州政府,拒絕
服從的前朝官員則流亡並加入南軍。
在正式與北軍開戰之前,傾向邦聯的密蘇里當局便已下令組織密蘇里州警衛隊,由前州長
普萊斯指揮;北軍佔領大部分密蘇里之後,普萊斯率領支持南方的部隊退至密蘇里西南部
,在密蘇里與堪薩斯邊境上訓練新兵,並很快就一度逆襲並掌握密蘇里西部的河谷地區,
惟北軍持續增兵而迫使他再次撤退並正式加入南軍。
普萊斯是長年的政客,也曾組織民兵參加美墨戰爭,但是他雖有一定的軍旅歷練,軍事能
力並不出色。他在南軍西部兵團歷經豆嶺會戰、艾猶卡戰役和第二次科林斯戰役等三場敗
北,曾一度前往里奇蒙質問邦聯總統傑弗遜但忿忿而回;此後兩年間主要負責阿肯色軍區
防務,對抗北軍的數次攻勢,也曾派遣騎兵數次奔襲密蘇里。
內戰中期的游擊戰與運動戰
外密西西比河流域的騎兵戰多是散兵游勇的小股駁火,雙方都有大量兵匪難辨的非正規武
裝力量活躍邊區,這些戰鬥延伸出廣泛的燒殺擄掠,破壞甚鉅。當邦聯政府在戰爭後期公
告撤回游擊隊法案後,許多掛著南軍旗號的土匪不願接受改編,淪為不受承認的罪犯,當
中最有名的莫過於一度統領多數游擊隊的匡特里爾,他被南軍撤除軍銜後所部分裂衰敗,
他本人被擊斃。
游擊隊雖然破壞治安和建設,整體而言欠缺有效協同和指導,真正影響戰局的仍是正規部
隊。北軍在豆嶺會戰勝利後意圖自密蘇里南下,但是因為兵力難以鞏固漫長的交通線,並
且行經荒野需要攜帶大量補給,直到1863年才攻佔阿肯色州府小岩城;隔年春季北軍進一
步發動攻勢,但是只進軍至康登就被擋下,只能突圍後撤,未能如計畫中的南下德州。
普萊斯和自己的上級史密斯將軍之所以能堅守路易西安納和阿肯色南部,主要是仰賴騎兵
去襲擊北軍輜重和切斷交通線,尤其是1864年四月中旬的毒泉戰役中殲滅北軍補給縱隊一
千餘人,以及一周後再次於馬克磨坊之戰擊潰北軍另一支縱隊的將近兩千人,是造成北軍
從康登撤退的主因。然而阿肯色周邊的南軍戰力平庸,領導將校多為泛泛之輩,幾次正面
與北軍主力對壘都討不到便宜。
普萊斯的最後長征
由於戰局艱苦,普萊斯直到1864年夏季才再次反攻密蘇里。早在前一年秋季,普萊斯麾下
的猛將謝爾比就曾奔襲密蘇里腹地,創造南北戰爭中距離最遠的一次奔襲作戰,雖然實際
造成的戰果有限,卻證實北軍在密蘇里兵力稀薄、後防空虛。
普萊斯在出擊前夕收到命令,要求他把步兵派往其他戰區支援,此次作戰因此只包含了三
個騎兵師,號稱密蘇里兵團,他計畫自密蘇里南方進軍聖路易,然後再解放州府傑弗遜城
;若守軍太多則轉往西方的堪薩斯城,一路劫掠至堪薩斯州,然後途經印地安區─現代的
奧克拉荷馬州─返回阿肯色的大本營。
南軍密蘇里兵團的三名騎兵師長都是內戰初期就跟隨普萊斯的密蘇里人,其中費根和謝爾
比是政客出身,馬爾馬杜克則是職業軍官,三人都頗有作戰經驗,在康登作戰中表現不俗
;在部隊組成方面,費根領導著阿肯色軍區部隊,馬爾馬杜克指揮密蘇里警備隊軍系,謝
爾比所部多自游擊隊改編而來。雖然骨幹人員的戰鬥經驗與訓練尚稱不差,謝爾比的嫡系
「鐵旅團」更是戰力頗佳,整體而言裝備相對低劣。
南軍的無謀漫遊與北軍鉗形攻勢
普萊斯進入密蘇里之後,決定先行攻打可能威脅側翼的戴維森堡壘,並希望能奪得軍事物
資,然而他不察敵情、魯莽強攻,耗費一整天的時間都未能得手,反而傷亡上千人,只損
失百人的守軍則趁夜撤離並引爆火藥庫,不留給敵人太多戰利品。這對南軍而言是一場災
難性的戰鬥,付出高昂代價卻幾乎一無所獲,更大的影響則是導致普萊斯此後對攻堅戰欠
缺信心,從而不能把握機會。
在南軍繼續前進的過程中,普萊斯一路招募或裹脅壯丁,並傳訊要求游擊隊前來加入作戰
,但是這不過使南軍紀律日益敗壞且行軍拖沓。許多新兵赤手空拳只能當軍伕,而兩大股
游擊隊的戰力和紀律甚低,對作戰成效不彰。
普萊斯抵達聖路易時,由於顧慮到北軍增援正在前來,再加上城內守軍虛張聲勢,致使南
軍不敢強攻,轉而調頭往西,一度攻打州府傑弗遜城,但很快因為北軍的頑抗而放棄,作
戰就此變為單純的劫掠行程。
北軍邊境兵團與追擊部隊
1864年夏季的時候,北軍堪薩斯軍區的長官是柯蒂斯將軍,他在戰爭初期曾於豆嶺會戰獲
勝,一度揮軍攻進阿肯色,是經驗豐富的老將;密蘇里軍區長官則是羅斯科倫斯,他是剛
被撤換的前坎伯蘭兵團司令,屬於北軍一流名將,只是在奇卡莫加戰役慘敗後一度動搖了
心智,直到半年後仍心有餘悸。這兩人都是一流軍官,但是政治手腕不夠圓融,所以在軍
區長官任上時有爭議。
柯蒂斯在得知南軍來犯之後,抽調兵力組成「邊境兵團」,下轄一個騎兵師和一個步兵師
。騎兵師師長為布朗特將軍,他是堪薩斯的政客與民兵領袖,能力不差,該師轄四個騎兵
旅,其中一個是民兵單位所構成;步兵師師長是迪茨勒將軍,他是州民兵指揮長官,該師
包含十二個步兵民團和少量騎兵、炮兵。
柯蒂斯在堪薩斯城攔截的同時,羅斯科倫斯則派兵尾追,最重要的是一個暫編騎兵師,師
長是剛被撤換的前波多馬克兵團騎兵軍軍長普萊森頓,此時正希冀洗刷汙名,這個騎兵師
下轄四個騎兵旅與一個炮兵旅,當中有三個騎兵旅多數是民兵單位。
羅斯科倫斯派遣的追兵還有北軍第十六軍的兩個步兵師,戰力不俗,不過因為是步行而行
軍速度較慢,難以趕上重要戰鬥。此外,密蘇里州各地城鎮也多有守軍駐紮,絕大部分是
緊急動員的州屬民兵──軍區民兵此時多集中至聖路易和傑弗遜城嚴守。
北軍此戰各師、旅都是臨時拼湊而成,還包含大量民兵單位,就人員素質而言未必有顯著
優勢,民兵單位還受到州政府決策影響,動員與部署受到掣肘,堪薩斯民兵就拒絕跨出州
邊境。然而北軍總兵力與裝備具高度優勢,普萊斯若不能將前後兩大股北軍各個擊破,那
是必敗無疑。
作者: daviddogtw (郎心狗吠)   2021-02-27 20:08:00
推啦
作者: chewie (北極熊)   2021-02-28 18:38:00
推西線定義是密西西比河以西?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