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心得]《國防軍三部曲》讀後感。

作者: fw190a (las)   2021-02-12 13:57:06
※ 引述《wl00669773 (Jerry shou)》之銘言:
: 1.瓜島的地形決定日軍不會在此採取major action只能採取minor action 美軍亦同,使得
: 戰鬥一直處於小規模及夜間交火中。
: 2.就算日本無視戰場寬度真的啟動major action,瓜島不是珍珠港或聖地牙哥,美軍不會在
: 這裡賭國運,局勢不對連日本都知道要轉進
: 3.瓜島時期美軍很難湊出一隻完整的艦隊,遑論艦隊決戰。
: 推 fw190a: 瓜島狹窄到無法投入主力戰艦有更多依據嗎? 02/11 01:54
: → fw190a: 我以為這邊的核心問題是空優始終在美軍這邊 02/11 01:54
: 不是無法投入主力戰艦
: 對日本人來說他們的思考順序是:
: 收到美軍進攻瓜島的訊息-判斷瓜島海域無法進行Major Action跟美軍決戰且海域狹窄航速不夠且高價值的戰列艦投入開區域危險度太高
: 所以才無法投入大和/長門
: 當然,從後世的觀點會覺得大和的航速應該勉強可以跟金剛級一起行動,所以會痛罵日本人死腦袋把大和綁死在Major Action上
: 之後才是瓜島美軍成功藉由機場的空優控制該地區白天的制海權,使得日本小艦隊只能在夜間如老鼠般行動。
感謝回應,還是說點我的看法,
我的思路還是反過來的,瓜島戰役的重心始終都還是在制空權的爭奪上,
用艦隊決戰的概念來分析從一開始就會走入誤區,
尤其是把地形這個次要因素當作主要框架就會更怪。
投入戰艦不划算的主要原因是夜戰,而不是海域狹窄,
而導致夜戰限定的是制空權的有無。
從第一次薩沃島之戰因為顧忌對方已經撤走的空母而草草收場開始,
到後來的夜間運補與砲擊,都是圍繞在制空權的空窗而進行行動。
日軍的戰略是要先搶奪空優,才敢把艦隊在白天擺出來,
問題是兩次空母艦隊對決的行動都失敗了,變成兩敗俱傷的結局。
最後韓德森的機場航空隊仍然控制週邊的空優,
所以日軍行動始終停留在夜間砲擊和運補,寄望於登陸部隊自己逆轉勝。
以假想來說,這邊有兩條支線,
一個是日軍不惜成本,把更多戰艦投入夜戰,
但除了更耗油,給美軍陸戰隊壓力更大,真的足以逆轉嗎?
運氣好的話能靠戰力差距打出更漂亮的交換比,
運氣不好也可能損失戰艦,甚至美軍看對方數量太多就不打了,
畢竟後來的夜戰大多數是日軍有運補或掩護任務,然後美軍主動開戰。
(而且美軍還有雷達..)
另一個更大膽的做法,則是直接一波大的,集結主力艦隊直接持續壓制,
承擔戰艦白天被空母攻擊的風險,
美軍的空母和陸基(如果沒在夜間被成功壓制)當然是會很開心的發動打擊,
問題是真的能有效殺傷到這樣一支主力艦隊失去戰鬥力嗎?
然後在具備空優打擊支援下,美軍敢不敢派出主力艦隊跟日軍艦隊決戰,
就變成美軍要進行的判斷。
這些可能性裡面,日軍取得決定性勝利的機率很低,需要很多重條件的配合,
也就是空襲效果不佳,美軍又判斷可以打,最後決戰又要打得漂亮。
如果付出主力艦隊損傷,卻只換到消滅島上美軍,日軍在戰略面上還是輸。
在這方面來說,我們這些具備後見之明的人,
真的難免覺得日軍戰略方面傻,
明明知道越往後各方面條件也只會惡化,賭贏機率只會越渺茫,
卻仍然會挑剔眼前的勝機不夠穩機率不夠大,
但你要他當下這樣出擊,又好像頗對不起基本的戰略素養和常識。
說到底開戰本身才是最不理性的決定,集結了大量的美好想定,
偏偏戰鬥過程又要保持理性,搭配起來看就很矛盾。
作者: detonator (犬之愛)   2021-02-13 11:23:00
說得很有道理耶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