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南北戰爭的陸軍與同時期的清軍 [5]

作者: jimmy5680 (不太會飛的企鵝)   2020-10-14 12:17:46
1862年的美國秋冬戰況
李將軍在半島戰役取勝後,旋將主力向北投射進入聯邦勢力範圍內,與新組建的北軍維吉
尼亞兵團進行第二次牛奔河會戰,此役為李將軍最完美的勝利,也是石牆傑克森的又一代
表作,北軍在慘敗之餘被迫再次退守哥倫比亞特區。
南軍隨後企圖攻入馬里蘭州,以多縱隊分散就食,但是出擊不久就被北軍擄獲密令,安提
坦姆會戰只能僥倖脫身退回拉帕漢諾克河南岸。麥克萊倫因用兵不符期待而被撤職,伯恩
賽德將軍繼任主帥,後者在冬季發動弗雷德里克斯堡會戰,但是作戰執行不順利而被重挫
,他本人也丟了兵團司令的頭銜。
在西部戰場上,南軍在肯塔基州發動培里維爾戰役,取得戰術上的小勝,但戰略上無法堅
持而撤退;在密西西比河流域對科林斯的反擊也被擊敗,使北軍積蓄戰略投射力量後展開
浩大的維克斯堡作戰。北軍在年底入侵田納西州,並且在石河會戰力抗南軍,雙方於戰場
上度過跨年夜,最後南軍再次攻擊受挫而撤退。
野戰工事構築的普及化與步兵攻防手段
直到弗雷德里克斯堡會戰為止,李將軍統帥的北維吉尼亞兵團並不強調野戰工事,然而此
役結束後李將軍旋勒令進行大規模的構築,於拉帕漢諾克河南岸修成三十餘英里長的龐然
防線。在線膛槍的裝備比例日漸提高,以及炮兵的運用開始成熟之餘,憑藉工事進行攻防
的優點已經顯而易見,同樣的潮流在西部戰場也能發現,石河會戰過程中雙方都愈發強調
構築陣地。
美軍的工事與湘軍有相似之處,然而步槍火力差距較大,效果也因而有別。相較於雨花台
戰役時,太平軍屢屢背著片板進逼湘軍陣地並堅持不退,後者因而得主動出擊掃蕩,弗雷
德里克斯堡會戰時北軍也曾躲藏在農舍的柵木後方,結果木板被打到「五指可穿」,掩蔽
在後的士兵死傷遍地。
半島戰役時,美軍民團已有能力遂行基本的散兵戰鬥,儘管早期重視程度還不夠,部署太
過稀薄。散兵雖然仍屬線列,但是間隔較開、以精準狙擊為主,弗雷德里克斯堡會戰首日
的北軍渡河階段,南軍散兵就嚴重遲滯了北軍工兵的浮橋建造進度。
散兵作戰固然與訓練有關,但也必須仰賴射程較遠、命中率高的線膛槍。半島戰役時,聯
邦波多馬克兵團還只有約半數步兵裝備線膛槍,到了該年冬季時已經達到九成之多,其中
約七成是軍備局定義為「一流」等級的武器,兩成是二流,只有一成是三流的滑膛槍。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滑膛槍的遠程精度太低,不敷狙擊使用,但是美軍自建國戰爭就偏愛
裝填兼有一發步槍彈丸與數發鹿彈的散彈,在近距離的威力因而極高。少部分民團直到戰
爭中後期都還特別保留滑膛槍,專門用於短距離的爆發火力。
炮兵火力與編制指揮
安提坦姆戰役與弗雷德里克斯堡會戰中,波多馬克兵團都希望用精準的炮擊壓制南軍防禦
,然而雖然確實造成部分戰果,整體而言不如預期;相較之下,南軍的炮兵則於防禦中展
現出彈性而頑強的抵抗能力,弗雷德里克斯堡會戰中甚至有半個炮兵連遲滯北軍整個師團
一個時辰的案例。石河戰役的後段,北軍也是憑藉壓倒性的炮火挫敗南軍右翼的重點攻擊
,隨後奪回高地。
經過馬里蘭作戰的挫敗,李將軍麾下的北維吉尼亞兵團持續梳理轄下的炮兵,遂完成史上
最早的現代化炮兵營組織,對南軍的炮兵戰術運用大有裨益,且較北軍波多馬克兵團的炮
兵旅組織早了將近一年。波多馬克兵團雖然很早就已經有炮兵總預備隊,其餘炮兵此時仍
是分散於各師而無協同,難以集中使用。
高司指揮與後勤籌畫
在兵團以下的組織和指揮鏈中,除了軍─師─旅─團─連的近現代編制外,北軍將領伯恩
賽德將軍在弗雷德里克斯堡會戰前夕還企圖引入「大師團」的新層級,每一個大師團都下
轄兩個軍與直轄騎、炮兵單位,類似具獨立作戰能力的迷你兵團。此一嘗試著眼於善用老
牌將領分進合擊,然而實際上人謀不臧且調度困難,因此伯恩賽德去職後就被取消。
為了提高戰略投射能力,波多馬克兵團在1862年秋季開始推動「飛行縱隊」的野戰行軍標
準,企圖延長脫離鐵路與船舶後的野地補給時間限制。在指揮方面,則進一步發展信號兵
的規模與運用,除了較傳統的旗號外,也持續試驗和擴充野戰電報,弗雷德里克斯堡會戰
時已能勉強維持統帥部與各大師團之間的通訊;伯恩賽德的運用不當主要是欠缺使用經驗
和單純的人事問題。
南軍北維吉尼亞兵團的指參能力相對劣勢,這是基於資源匱乏以及組織思維限制的結果,
李將軍持續仰賴傳令兵旗手,後勤則發展至採納飛行縱隊前的波多馬克兵團水準,惟政府
官僚的運轉效能低落而較難維持;石牆傑克森的軍部則是最大的亮點,戰爭中期即發展出
同時期最有效的參謀系統之一,但是欠缺正式規範而仰賴團隊成員的合作,代表如果不進
行修正,其運作遲早會運轉不靈。
清軍的野戰攻防能力
同治元年秋季,淮軍在四江口與太平軍進行軍級的會戰,淮軍以洋槍小隊膝行而前,搶先
擊倒太平軍的軍官、掩護主力部隊衝擊。這種戰術在江蘇戰場上有辦法發揮效果,但是面
對裝備線膛槍的美軍主力部隊則幾乎肯定行不通,從一開始散兵交戰就會被射程壓制,尤
其淮軍此時尚未裝備任何開花炮,在開闊地野戰除非趁敵不備奇襲,否則火力差距懸殊,
根本難以列陣。
至於湘淮軍的陣地防禦,因其修築工事的習慣良好,擁有不錯的防禦能力,但是考慮到火
力的射程和威力有限,陣地設計也沒有考慮應對開花炮彈的方式,倘若面對的是美軍的單
方面強烈炮擊和精準狙擊,恐怕很難抵擋經過籌備的攻堅。畢竟湘軍面對的太平軍炮火,
和同時期的美軍主力兵團相較恐怕遠遠不及。
作者: liuqw (科科劉)   2020-10-14 12:31:00
推!
作者: Hannibal8856   2020-10-14 13:03:00
作者: andystupid (唐伯鼠)   2020-10-14 13:24:00
大推!
作者: wittmann4213 (玄武岩)   2020-10-14 20:54:00
想問一下,最近MOD歷史頻道有個格蘭特的迷你影集,有人看了嗎?感覺如何?
作者: articlebear (政治真的滿狗屁的)   2020-10-15 06:15:00
作者: karl7238 (追夢)   2020-10-15 08:02:00
作者: reinherd (浣熊提督萊茵哈特)   2020-10-15 09:21:00
推。我覺得美國聯邦軍的炮兵太優秀。南軍失敗的關鍵之一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