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題] 中國常見的兩個觀點

作者: fw190a (las)   2020-09-28 21:27:23
※ 引述《jimmy5680 (If Penguins May Fly)》之銘言:
: 主要還是地勢問題,明軍在打朝鮮的倭城的時候就發現射角很難調整,
: 所以有幾次帶了一堆火炮結果很難打到城牆。
: 明軍的火炮呈現多樣性,打朝鮮之役時使用的火炮類型很多,到後期已投入大將軍炮,但
: 是日軍把倭城蓋在山上,結果明軍紀錄說:
: 「大砲高放則越過於城者,其高二十餘丈,雖屢放萬無得中之理矣」
: 「諸砲其猛烈甚矣,而打放不便」
: 「山坂峻高,砲石有礙,不能直衝,終日不拔」
: 「城高勢仰,不得施技」
: 「霹靂砲、虎蹲砲亦無數,放之皆不中矣」
: 如我前文所述,明軍傳統火砲沒有瞄準設計,要對山上的倭城開砲根本抓不到仰角。就算
: 打到,因為不是垂直射擊城壁,效果也大打折扣。
這段感覺很有意思,但疑問越研究越多。
在這邊放一些我找到的資料然後再推理一下。
http://sillok.history.go.kr/id/kna_13105027_001
"楊爺口噪, 嘖嘖不耐煩, 而麻則無思無慮"
從這兩人皆在場來看,這邊其實是第一次蔚山之戰,而非我原本猜的第二次。
這邊敘述的防禦結構提到外城/外柵/內城,其中外城外柵都是被焚,
可能所指相同,或者有兩道都無妨。
"上曰: "內城未可以大砲撞破?" 雲翼曰: "城在山上, 地勢高峻,
大砲高放, 則越過於城者"
而重點說打不下,打不中的則是內城。
https://zh.wikisource.org/zh-hant/%E6%98%8E%E5%8F%B2/%E5%8D%B7259#.E6.A5.
8A.E9.8E.AC
"合攻蔚山。先以少兵嘗賊,賊出戰,大敗,悉奔據島山,結三柵城外以自固。鎬官遼東時
,與如梅深相得。及是,遊擊陳寅連破賊二柵,第三柵垂拔矣,鎬以如梅未至,不欲寅功
出其上,遽鳴金收軍。賊乃閉城不出,堅守以待援。"
以這敘述來說,明軍是至少打了兩層,到第三層才真正被擋住。
而且明軍視角是有三柵。以日軍倉促防禦,築城尚未完成的情況來說,
很可能前面提到的啥石牆石壁都還不存在。
https://pds.exblog.jp/pds/1/201205/29/79/e0040579_19495682.jpg
(來自https://wtfm.exblog.jp/13240233/)
以這張圖來說,應該比較能想像攻下外兩層後,面對更險峻陡峭的第三層,
難以下手的狀況。
我是覺得攻城戰打一個固定目標,
如果只是瞄準問題,只要慢慢校正就能克服,
也不會有人說"萬無得中之理"。
我認為狀況應該是,明軍火炮都以小炮為主,射程不足,
所以想攻擊最內層時必須擺近,但擺近目標要面臨的高仰角就變得十分難搞,
因為這是對精度有更高要求,只要一點角度偏差命中的位置就會差很多。
再加上所謂內城也不一定沿山壁而建,如果卡一個角度縮進去一點,
對於下面的炮兵來說能直射命中的位置就更有限,甚至乾脆就變不可能。
所以才會理直氣壯說打不中。
作者: detonator (犬之愛)   2020-09-29 05:10:00
確實是很有意思呢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