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三十年戰爭後期的帝國陸軍將帥 [4]

作者: jimmy5680 (不太會飛的企鵝)   2019-12-02 16:49:53
馬蒂亞斯˙加拉斯 (1584~1647)
Matthias Gallas
加拉斯出身於特倫特(當時是奧地利領土,現為義大利)的下級貴族家庭,早年加入西班牙
陸軍,在法蘭德斯兵團中結識阿爾德林根,雙方有深厚的交情。三十年戰爭爆發後,他進
入天主教聯盟軍,作戰相當勇猛;1629年,透過阿爾德林根的引薦,改隸皇家陸軍並晉升
為少將。
曼圖阿公國繼承戰爭中,加拉斯和阿爾德林根都跟隨皇家陸軍元帥科勒雷多南下義大利,
攻破曼圖阿之後大掠三日。加拉斯和阿爾德林根還在該年分別娶了阿爾科伯爵的兩名女兒
,兩人成為連襟。加拉斯的妻子於1632年過世。
1631年華倫斯坦第一次失勢後,加拉斯和阿爾德林根都晉升炮兵少將;華倫斯坦隔年回歸
,加拉斯在皇帝的寵信下晉升元帥,1633年又晉升中將。三十年戰爭時的軍階意義與現代
不同,中將即為副司令,階級還在元帥之上;中將以下各階是元帥、副元帥、各兵種中將
、少將、上校。換言之,加拉斯名義上已經成為華倫斯坦以下的皇家陸軍第二人。
他的政治關係良好,在宮廷內頗受重視。呂岑戰役前夕,華倫斯坦誤判戰局,下令讓加拉
斯率領自己的兵團返回波西米亞的駐地過冬,他因而沒能及時返回參加該關鍵戰役。華倫
斯坦失去軍心和政府信任後,他是協助皇帝發動兵變的人物之一,皇帝賞賜給他不少領地
與貴族頭銜。華倫斯坦死後,總司令的職務由皇儲兼匈牙利國王斐迪南擔任,加拉斯繼續
擔綱中將,由於皇儲並沒有充分的軍事經驗與指揮能力,更像是監軍,加拉斯形同實質統
帥。
1634年作戰季中,他得知阿爾德林根進攻雷根斯堡後率軍前往增援,阿爾德林根不幸陣亡
後將他們夫妻安葬(阿爾德林根的妻子該年春季難產而死)。佔領雷根斯堡後他向北進發,
威脅新教陣營的交通線。帝國與西班牙聯軍憑藉著兵力優勢與地利,在第一次諾德林根戰
役大敗新教聯軍,開啟了皇家陸軍的另一波全盛期,這是加拉斯軍旅生涯的巔峰。
擊潰新教聯軍主力後,加拉斯派遣各兵團發動全面進攻,自己率軍於萊茵河流域作戰,掃
蕩瑞典與威瑪軍的據點;身為實質最高階指揮官,他也必須接受皇室基於政治與外交的要
求,不斷轉調兵力到各陣線應付不同的作戰。他在1636年完全肅清上萊茵河地區,並曾幾
度進軍洛林意圖發動攻勢,但是過程中損耗了大量資源與兵力,也沒有重創法軍,徒然引
發了黎塞留對於洛林戰區的戒心。
加拉斯在1637年被調回東線以應對瑞典陸軍的攻勢,憑藉著壓倒性的兵力優勢,他奪回瑞
典軍在冬季攻勢的僅有戰果,迫使瑞典軍統帥約翰˙班納一路向北緊急後撤,更入侵波美
拉尼亞和梅克倫堡,然而班納不愧是古斯塔夫的門生,盡可能保存了有生戰力,並於1638
年大反攻,用一連串的快速機動將加拉斯打得暈頭轉向,加拉斯麾下的多支小規模兵團或
據點守軍陸續遭到擊敗,僅能堅守幾處重鎮,皇家陸軍被迫緊急召回在西線作戰的奧塔維
奧˙皮科洛米尼元帥。信譽受創且兵權逐步被剝奪的加拉斯為了保持尊嚴,於1639年秋季
辭去軍職。
隨著皇家陸軍戰局不斷惡化,已經成為皇帝的斐迪南於1643年下令重新啟用加拉斯,希冀
曾締造諾德林根大捷的這名老成宿將能扭轉戰局。加拉斯於1643年的作戰相對成功,瑞典
軍突入易北河以南之後被以消耗戰擊退;皇家陸軍一支偏師攻入波美拉尼亞,雖然最後蒙
受相當損失而敗退,仍成功分散了壓力。
1644年是加拉斯軍事生涯的最後一幕,也是他最挫敗的作戰季。皇帝下令要他北上支援丹
麥王國、夾擊瑞典軍,雖然皇命難違,他仍拖延良久才出兵,並且頗顯遲疑不決、不知如
何解決瑞典的堅壁清野戰略。在幾番試探沒有成果後,加拉斯以易北河、艾德河作為暫時
防線,抵禦瑞典軍數次攻擊;由於戰線綿長不可久持,他在秋季繼續往南退回己方勢力範
圍,計畫用結營紮寨的老方法來進行消耗戰。
加拉斯棄守易北河之後,瑞典軍迅速渡河南下。由於加拉斯的防禦陣地不易攻取,瑞典統
帥托爾斯騰森遂決定以支城圍困的策略實施殲滅戰,於加拉斯營壘的周邊建立多個支點,
用騎兵襲奪補給,若遭攻擊則退入有步兵防守的工事。加拉斯在易北河的對陣期間,因為
補給匱乏、戰馬消耗嚴重,此時騎兵所剩無幾,遂陷入困境,只能聲東擊西、捨棄輜重突
圍至馬德堡,但是很快又再次被包圍。
加拉斯在馬德堡的險境中缺乏決心而按兵不動,部隊在缺糧之下有許多逃兵。部分將領對
加拉斯的領導失去信心而自行突圍,過程中損失頗多兵馬。秋末暴雨中衝垮了瑞典軍的浮
橋,使瑞典軍必須分兵覓食,加拉斯趁機再次突圍到威登堡。帝國軍在撤退過程中被打散
的部隊陸續歸隊後,損失其實不算太嚴重,然而軍心已經動搖。
皇家政府將他革職,巴伐利亞也不予錄用,他便在1647年失意中過世。
[兵種] 步兵、炮兵
和摯友阿爾德林根一樣,步兵團出身、曾擔任炮兵中將。
[戰略] C+~B-
承襲華倫斯坦主打消耗戰的風格,在敵軍過度深入時能予以擊退,然而在運動戰方面始終
不得其法。由於不夠重視後勤,難以發揮出與華倫斯坦一樣的威力,經常在過度深入的位
置反被消耗,元氣大傷後又必須在不擅長的運動戰中倉皇後撤。
他被稱為「滅軍者」,這不是讚揚而是蔑稱,指他在沒有成果的作戰中毀滅自己率領的兵
團。他在1636、1638和1644年摧毀了三支己方的兵團。
[防守] B+~A-
雖然不若阿爾德林根善守,但也是華倫斯坦門下的強力防禦者。諾德林根戰役雖然不完全
是他的手筆,但畢竟是他擔任主帥的大勝;1644年從易北河南退時雖然已經受到一定損傷
,立起營壘之後,連托爾斯騰森都不敢貿然強攻。
[攻擊] B+~A-
比較可稱道的是諾德林根戰役後半段,用優勢兵力實施猛烈反擊。承襲華倫斯坦的將道,
加拉斯只有在握有顯著兵力優勢的時候才會尋求會戰,否則習慣紮營防守。
[攻城] B-~B
攻城掠地無數,但是大多是防守較薄弱的據點,少數較頑強的城鎮是用長期圍攻得手,沒
有創造過特別的攻城戰策略。攻城能力較平庸。
[機動] B-~B
接掌軍權後通常以攻勢戰略開始,一旦出擊就快速逼近敵軍,1634年的北上萊茵河迫使新
教聯軍匆匆跟上,1637年的戰略包抄使瑞典軍用盡手段方才脫身,是他的代表作。
然而他只會追擊,沒有運動交鋒或撤退戰的才華,不是真正的機動大師;班納在1638年用
劣勢兵力重創他,徹底暴露出他較不善於機動作戰的弱點。
[軍政] C-~C
不善治軍,與另一名華倫斯坦的愛將梅羅德伯爵並稱,所率部隊經常形同匪類,軍紀敗壞
、習於劫掠,宛如流寇;輕忽後勤,每每因而導致潰退,浪費皇家陸軍投入的資源;作為
帝國統帥期間,於整頓軍備方面沒有特別的建樹。他在1637年率領精銳離開萊茵河戰區後
,當地的其餘番號全都殘缺不全、戰力低落,一方面是他前兩年的作戰消耗嚴重,一方面
也是他沒有統御的長才。
唯一可稱的是在華倫斯坦麾下擔任炮兵中將時,曾協助改善炮兵;指揮兵團時如果沒有長
途出擊,還能維持基本運作。
加拉斯嗜酒如命,與自律甚嚴的阿爾德林根迥異。身為一名酒鬼,滅掉自己的軍之後又沒
有能力收拾爛攤子,他的形象著實相當惡劣。
下回講一個影響力不如加拉斯,但也是以無能著稱的皇家陸軍將領。
作者: montmartre (montmartre)   2019-12-02 17:13:00
你的攻擊,防御的打分依據是啥,是戰術上的??還是作戰階層上的?
作者: musou70019 (musou70019)   2019-12-02 17:45:00
推 帝國側有些將領很...
作者: montmartre (montmartre)   2019-12-02 18:09:00
所以你的機動戰指的是作戰階層的機動,比如魯騰會戰中,菲大王那樣的機動?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