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聊] 一戰鄂圖曼陸軍表現雜談[上]

作者: jimmy5680 (不太會飛的企鵝)   2019-06-12 02:23:38
以下稍微整理鄂圖曼陸軍在一戰期間的部分表現,以便理解土軍在一戰期間究竟是什麼樣
的部隊,是扯德奧後腿的累贅,還是值得被視為可敬對手的勁旅。
參考資料:Edward Erickson, Ordered to Die: A History of the Ottoman Army in
the First World War
部分說法和作者本人的其他著作或是維基百科列的資料有出入,僅供參考。
薩勒卡默什攻勢(1914年12月到隔年一月)
俄軍在開戰後於高加索戰線發動攻勢,但是在土軍的頑抗下只推進少許;土軍於十二月發
動大規模的攻勢,計畫內容是右翼進行正面牽制,左翼進行單翼的大包抄,目標是殲滅俄
軍的前線部隊。此計畫是根據德軍剛在東線坦能堡、馬祖爾湖兩場戰役獲勝的檢討,判斷
俄軍若遭包抄就會迅速潰敗。
土軍投入攻勢的兵力稍多於當面的俄軍,但是俄軍可以寄望大量的增援,土軍則幾乎沒有
任何預備兵力。土軍的攻勢雖然初期相當凌厲,俄軍的指揮能力卻出乎預料的優異,使土
軍的包抄作戰受挫,傷亡非常慘烈、達到六萬人,主要是因為氣候與地形過於嚴苛,使大
量人員凍死凍傷;土軍未能將野炮運過山頭,使前鋒只能用山炮強攻,失敗後又被迫遺留
多達五十門山炮於戰場。
蘇伊士運河作戰(1915年二月)
土軍向蘇伊士運河發動突襲,希望能迅速搶佔伊斯梅利亞,但是在渡過運河時遭遇英軍前
哨而被警覺,未能確保運河西岸的橋頭堡並稍微後撤。這場戰鬥規模不大,土軍投入三個
師受挫但傷亡也才一千三百人,同時亦無多少戰略意義,因為英軍此時已經在埃及駐有十
五萬兵力而非戰前的不到三萬人,土軍不可能撼動。不久後雙方在西奈半島對峙的兵力都
下降,暫時無重要性;土軍仍試圖威脅通過蘇伊士運河的船隻。
加里波利作戰(1915年二月至1916年一月)
鄂圖曼帝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最馳名的戰役,不無原因。論傷亡,英法聯軍的傷亡比土
軍還高;論裝備,土軍直到保加利亞參戰、歐洲交通線打通前都處於彈藥匱乏的狀態,各
步兵師的機槍也一直很少,幾乎都是靠步槍兵,英法聯軍還部署大量軍艦;論兵力,英法
聯軍其實大部分時間都在最前線享有戰鬥兵力優勢。
土軍表現非常優異,雖然一部分原因是有德軍軍官協助參謀指揮,但是許多土軍幹部也都
反應迅速,基層官兵也都鬥志高昂。
高加索戰線(1915年)
俄軍在1915年年初重挫土軍第三兵團後,雙方於春、夏季又經歷幾輪激戰,土軍成功在曼
奇克爾特戰役(七月份)重創俄軍,惟進一步的擴大反擊受挫,戰線回復平穩。俄軍在1915
年大體上仍占優勢,但是考慮到雙方在戰區內兵力與資源的差距,土軍的表現算是相當優
秀。
第一次庫特作戰(1915年11月到1916年四月)
英軍在波斯灣登陸後,逐步向內陸進逼,於1915年十一月在泰西封和土軍打了一場會戰,
英軍被擊退後撤至庫特堅守,在十二月被包圍。英軍於隔年一月到四月間發動八次較大規
模的解圍作戰,全部被擊退。四月,英印軍第六師在庫特投降,這是從美國獨立戰爭的約
克鎮到二戰馬來亞之間,英軍最大規模的投降案例。
高加索戰線(1916年)
由於兵力與資源差距極大,戰線又非常廣闊,俄軍在1916年年初發動一系列強力攻勢,造
成土軍在高加索戰線上受到重創。因為增援未能及時抵達與戰略判斷失誤,土軍在二月份
丟掉重鎮艾斯倫。
雖然土軍緊急大舉增援高加索,雙方的戰力差距依然存在,幾輪攻防下來土軍不斷吃敗仗
,1916年是鄂圖曼陸軍在高加索戰線上最艱難的一年。
加利西亞戰線(1916年八月到1917年八月)
由於奧匈帝國在勃魯希洛夫攻勢中面臨慘敗,德軍自身也正捲入西線的大規模戰役,德國
要求土軍支援,鄂圖曼政府勉予同意,派遣一個軍到加利西亞戰線。土軍第十五軍在東線
的一年間,遭到俄軍五次大規模的攻勢,雖曾敗退但從未被突破。土軍這是以自身在高加
索和巴勒斯坦的兵力不足為代價,達成支援德奧盟友的承諾。
土軍第十五軍從未被俄軍突破,也證實土軍的素質在奧匈陸軍之上,只是裝備較差所以需
要德軍提供軍火援助。
羅馬尼亞戰役(1916年八月到1917年一月)
羅馬尼亞決定參戰後,同盟國(中央國)組織聯軍進行圍剿,土軍也派一個軍參戰,接受德
軍名將馬肯森的指揮。作戰期間土軍激烈奮戰,在羅軍和支援的俄軍於幾波反擊中耗盡能
量後,土軍單方面痛打對手並高歌猛進,直到羅馬尼亞求和。
馬其頓戰線(1916年九月到1917年三月)
同上,德軍請求土軍支援,土軍派一個軍前往。雖然駐紮在前線好幾個月,土軍在此戰線
上並沒有出現師級的戰鬥,傷亡也很低。
第二次波斯遠征作戰(1916年六月)
土軍在1916年對波斯北部發動第二次遠征,第一次遠征發生在1914年十二月到隔年四月之
間。第二次遠征比第一次遠征的表現更佳,俄軍這次並沒有在短時間內就發動大規模的反
擊,然而要橫掃北伊朗對土軍遠征部隊的兵力與後勤而言仍太過困難,遠征並沒有明顯的
戰略價值。一戰後期,土軍在兩河流域陷入潰敗邊緣,伊朗北部的遠征軍便撤回。
第二次蘇伊士運河作戰(1916年四月)
土軍又發動一次跨過蘇伊士運河的突襲作戰,只不過規模比較小,只有一個師。經過一場
師級的短暫會戰,土軍眼看攻擊失敗而撤回,傷亡很低。
第一、二次加薩戰役(1917年三、四月)
英軍在1917年一月把土軍推出西奈半島後,三月向加薩發動首次軍級攻勢,但是短時間內
吃不掉守軍又面對土軍大舉反擊,選擇後撤。第一次加薩戰役無論是傷亡數字或作戰目標
都是英軍敗北。
四月,英軍第二次進攻加薩,投入戰車還有艦炮支援,然而慘敗收場。前兩次加薩戰役的
挫敗,迫使英軍承認必須大舉增埃及才能突破僵局。
第二次庫特作戰(1917年二月到三月)
英軍在兩河流域投入壓倒性兵力,一路進攻到巴格達,土軍在幾次堅守被迂迴或突破後,
只能不斷進行殿後與遲滯作戰、保存有生力量。英軍佔領巴格達後因為補給困難與其他因
素,竟沒有持續推進,給土軍喘息餘地。
第三次加薩戰役與耶路撒冷作戰(1917年十月到11月)
英軍在1917年十、十一月向貝爾謝巴─加薩防線發動大規模攻勢,經過激烈戰鬥後佔領南
側的貝爾謝巴並突破土軍戰線中央,迫使土軍進行後撤。英軍接著進一步向土軍追擊進攻
,土軍收縮戰線到耶路撒冷周邊後,英軍以優勢兵力猛攻得手,持續把土軍往北逼退,然
而土軍始終沒有崩潰,並於地中海和死海間穩固防線。
英軍在巴勒斯坦作戰中,此時步兵為土軍兩倍,騎兵為土軍八倍,炮兵佔絕對優勢,後勤
資源、海軍支援更無需多言。
高加索戰區(1918年二月到七月)
由於俄軍陷入崩潰,土軍在高加索地區再無任何防禦壓力,並決定在整理當地戰力之後於
1918年發動大規模攻勢。土軍面對的是亞美尼亞、喬治亞、亞塞拜然三國的民兵,以及非
常少量的英軍,戰況相當一面倒,除了德國用外交手段力保喬治亞,另外兩國都被橫掃。
米吉多戰役(1918年九月)
英軍在三月到五月間發動兩次約旦戰役,但是並無重要戰果。九月,英軍發動總攻擊,並
迅速突破土軍戰線,以大量騎兵擴大戰果,由於土軍此役捨棄加薩戰線上的彈性防禦,大
部分前線單位都被殲滅。
兩河流域(1918年九月)
英軍在兩河流域很長一段時間並無大動作,幾次嘗試性的重點攻擊並無顯著戰果,直到九
月份才再次發動總攻擊。此時土軍意識到大勢已去且即將停戰,鬥志低落,戰區內的主力
底格里斯河集團(師級)被包圍後投降。
根據Erickson該書的結論一章,他整理出土軍在一戰期間的正面評價:
1.土軍整體而言一直在嚴重的數量劣勢下作戰,僅偶有透過集中調度取得短暫的局部優勢
。此數量優勢包含兵力與各式裝備和資源等。儘管如此,土軍仍能經常取得戰術或戰略上
的勝利。
2.土耳其裔的官兵一直保持相當高昂的士氣、韌性與戰術能力。其他民族的官兵如阿拉伯
人則隨著戰爭演變,逐漸失去作戰能力。
3.土軍能夠維持在艱苦環境下的作戰能力,韌性極強。
4.土軍有能力在作戰與戰略層面上迅速重組指揮架構。
5.土軍產生大量優異的將領,雖有少數較差的指揮官,多數都相當稱職。
6.土軍善於與盟友協同作戰。
當然也有負面評價:
1.參戰本身是過於魯莽的決策。
2.掌權的恩維爾帕夏過度樂觀且抱持高度攻勢思維。
3.土軍高參未能確定各戰區的重要性優先順位。
4.土軍不夠重視後勤運輸且過於樂觀。
錯誤迷思:
1.「德軍指揮土軍的多數作戰」,事實上德軍顧問只在部分戰役有高度影響力。
2.「土軍缺乏作戰文獻」,土軍其實保存大量檔案,只是多數不公開。
3.「土軍很容易崩潰」,土軍在多數戰役中都能夠持續戰鬥且擅長撤退作戰。
4.「青年黨人希望收復失土而參戰」,實際上土軍沒把擴張當作主要目標。
5.「土軍承受罕見的極高傷亡」,事實上沒特別高。
這篇省略大量細節,下篇用大家可能比較熟的二戰(抗戰)來比喻。
作者: tony3366211 (00)   2019-06-12 07:24:00
一開始的對俄攻勢真的太慘了
作者: nadle1724 (中哥)   2019-06-12 07:58:00
這樣看起來土軍的中基層軍官素質還算不錯 但是高層的戰略判斷有問題
作者: hit0123 (@@")   2019-06-12 08:55:00
簡單來說 一開始就不該参戰呀呀呀鴨呀
作者: c22748872 (嚕嚕喵)   2019-06-12 09:31:00
兩艘戰列艦被搶當然不爽阿 之後又被德國人趁亂開炮
作者: wayland (電波鴕鳥)   2019-06-12 10:02:00
土耳其參戰目的到底是什麼
作者: bob2096tw (瘋狂魔鴉)   2019-06-12 10:08:00
不就英國想黑土耳其嗎?
作者: yakumobat (小蝙蝠)   2019-06-12 10:58:00
英國因開戰先搶本來土耳其出資委託英國製造的戰列艦剛好德國地中海艦隊被英國追殺躲到土耳其(當時還中立)土耳其政府還在爭辯要不要讓德軍入港後來不知道是德還是土的官員講一句:我們難道不能把德國的艦隊視為被英國搶走的戰列艦的補償嗎?後來皆大歡喜以德軍贈送軍艦的形式換土耳其參戰後來德艦入港,改掛土耳其國旗。但政府還在猶豫要不要真的參戰。德國等不下去,指示還在船上的德軍水兵出港砲轟俄羅斯黑海要塞,造成既定事實,逼土正式宣戰
作者: sdd5426 (★黑白小羊☆)   2019-06-12 11:49:00
英國不是邱吉爾看不起鄂圖曼一直搞他搞到被德國見縫插針
作者: balka312   2019-06-12 16:51:00
作者: karl7238 (追夢)   2019-06-12 18:02:00
作者: a7v333 (蠢與窮)   2019-06-12 22:37:00
看起來表現的出乎意料的好
作者: PAULDAVID (oops)   2019-06-14 12:09:00
以一個落伍帝國來講 以複數列強為對手戰成這樣超乎想像要不是外交戰略失誤搞不好帝國真能續命?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