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俄國內戰時期的部隊水平 [7]

作者: jimmy5680 (不太會飛的企鵝)   2019-05-28 03:09:31
1919年十月,奧廖爾戰役,紅軍「南方面軍」
紅軍總給人憑藉數量優勢抵銷敵方素質的印象,事實上內戰期間也確實有此等傾向,但是
也不完全如此──時至1919年秋季,紅軍集結了大量精銳與南俄羅斯白軍決戰,取得決定
性勝利,這些部隊即使仍有進步空間,很多都殊非弱者。
用於側擊志願軍團第一軍的紅軍「突擊群」,行動開始時下轄拉脫維亞步槍師、紅哥薩克
旅、巴夫洛夫步槍旅,以及兩個裝甲汽車連、各有四輛。
拉脫維亞步槍師的骨幹沿承自舊俄軍,自共黨奪權伊始就效忠蘇維埃,被譽為列寧的禁衛
軍,人員素質在紅軍內部首屈一指。奧廖爾戰役時,該師剛自西方面軍轉調至南線,下轄
步兵三旅九團、騎兵一團四營、炮兵一旅四營,不過九個名義上的步兵團平均每團只有約
675人,實際上形同九個營。
拉脫維亞步槍師此時每個步兵團──實質營級──裝備十二挺機槍、九團合計一百零八挺
,師轄騎兵團六百多人、裝備十挺機槍,師炮兵旅轄三個野炮營,各四門野戰炮和兩挺機
槍,並一個裝備五門榴彈炮的重炮營。該師的炮兵營因此都為實質的連。
紅哥薩克旅是紅軍在烏克蘭地區組織的精銳騎兵,奧廖爾戰役時有大約一千兩百人,裝備
二十四挺機槍、十門火炮。
巴夫洛夫步槍旅是剛建立不久的懲戒部隊,人員素質低落,轄步兵三團並騎兵、炮兵各一
營。步兵將近一千七百人、實質上為三個營,共裝備四十六挺機槍;騎兵一百多人,火炮
兩連共六門。巴夫洛夫是該旅旅長的姓氏。該旅在奧廖爾外圍幾乎被白軍第二科爾尼洛夫
突擊團擊潰,損失慘重。
紅軍第十三軍團位於奧廖爾正北方,奧廖爾戰役期間轄第三、第九、第四十二、第五十五
、愛沙尼亞步槍師,步兵、騎兵各一旅,裝甲汽車一連,以及至少五輛裝甲列車。奧廖爾
作戰的背景即因該軍團瀕臨瓦解,致使紅軍將突擊群轉入第十四軍團並決定倉促發起決戰

步兵 騎兵 機槍 火炮
第三步槍師 2,801 275 49 21
第九步槍師 3,822 164 34 11
第42步槍師 5,629 235 152 27
第55步槍師 2,781 157 13 5
愛沙尼亞步槍師 3,364 114 80 11
整編步槍旅 2,874 415 63 19
第13獨立騎兵旅 - 400 ? ?
紅軍第十三軍團的各單位中,第四十二師的前身是奧廖爾防衛區,整編步槍旅前身是庫斯
克防衛區,都屬於二線部隊,戰役過程中損失慘重而解散。考慮到庫斯克和奧廖爾都一度
被白軍攻克,這些剛被逐出駐地的部隊素質可想而知。
第九師和第五十五師在正面硬扛科爾尼洛夫突擊師的猛烈攻擊,而後又持續自正面實施牽
制攻擊,也都損失慘重,將解散單位的人員補入以維持戰力。愛沙尼亞步槍師則是剛經過
整編的精銳,原定隸屬突擊群,趕不上第一波攻勢而留在第十三軍團。
值得注意的是,以愛沙尼亞步槍師為例,該師總人數接近七千兩百人,而上述步兵戰力則
僅三千三百餘人,騎兵人數百餘人,火炮十一門、粗估炮兵約一千人。換言之,該師還有
大超過兩千五百人是非戰鬥人員。
紅軍第十四軍團在奧廖爾西南側,戰役期間得到突擊群的戰術指揮權,此時軍團司令為烏
博列維奇──他是俄國內戰期間的名將。該軍團此時下轄第七、第四十一、第四十六、第
五十七步槍師,以及兩個裝甲汽車連。第十四軍團還有一個暫編的騎兵師,不過只有紅哥
薩克旅部署於突擊群,另兩個騎兵旅未及參戰。
步兵 騎兵 機槍 火炮
第七步槍師 1,449 106 55 9
第41步槍師 5,520 690 122 52
第46步槍師 7,015 245 224 23
第57步槍師 1,303 200 40 12
第七步槍師被用於支援突擊群,戰役過程中損失慘重;另外三個師則與志願軍團左翼接戰
,位處更西邊、不在奧廖爾附近。第十四軍團另外還有一些小股的雜牌部隊,其規模與戰
力不明。
小結
俄國內戰中,紅軍很少有超過五千人的師,除了擔綱重要任務的主力單位外,較大的師往
往不久之後就會被拆成兩個師。上述的戰鬥序列可以看到,超過五千人的師只有拉脫維亞
、第42、第41、第46這幾個師,其中第42師是防衛區擴充而成,第41師暫時加強一旅三團
的兵力,兩者都是暫時集中較多兵力進行消耗的砲灰單位,拉脫維亞步槍師和第46師則都
是主力矛頭。
紅軍基層步兵沿承自舊俄軍在一戰後期的概況,一個完整的步兵營應裝備八至十二挺機槍
;在炮兵方面,受限於後勤補給和戰場環境的影響,師炮兵的山野炮會直接分配給步兵,
只有重炮是師部直接指揮。師屬騎兵主要用於偵查。舊俄軍崩解前曾建立實驗性的突擊部
隊,其代表即為南線白軍的第一科爾尼洛夫突擊團,紅軍直到內戰末期才有類似單位,奧
廖爾戰役尚未部署。
紅軍人員的素質依舊參差不齊,有拉脫維亞步槍師這種身經百戰的單位,也有草率成立的
懲戒單位。不過,考慮到紅軍各方面軍都已經成立後方的新訓機關,多數部隊都有基本戰
力,白軍再難複製橫掃北高加索地區十倍於己紅軍的盛況。
奧廖爾戰役時,紅軍南線的主力部隊因此多為三到四級,少數單位如懲戒單位為二級。科
爾尼洛夫突擊師在奧廖爾周邊對抗的紅軍六個師又三個旅,拉脫維亞、愛沙尼亞兩個步槍
師以及紅哥薩克旅為四級,第三、第七、第九步槍師為三級,剩下兩個步槍旅和第四十二
步槍師為二級。以上單位合計約有三萬七千人的步騎兵(炮兵人數不計),正是這樣的龐大
攻勢,最終重創了此時約六千桿步槍的科爾尼洛夫突擊師。
作者: c22748872 (嚕嚕喵)   2019-05-28 08:39:00
Pavlov旅長:放飯啦(打鈴)
作者: jason748 (傑哥我要)   2019-05-28 13:03:00
到底是突擊團還突擊師啊
作者: a7v333 (蠢與窮)   2019-05-29 00:01:00
作者: Bastain (滿洲國專家^^)   2019-05-29 17:23:00
推阿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