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閒聊] 古代調兵怎麼知道要調幾人?

作者: NKN (99%是眼鏡與吐槽)   2019-04-02 11:46:43
※ 引述《ccyaztfe (best_troll_tw)》之銘言:
: 關於這個士兵的數量,是否在兵書有相關的記載啊?
: 將軍們是如何去界定先鋒大約在3-5千,主力大約5-10萬這樣?
如果沒參加過早晚點名可要去看《高盧戰記》。
在一個組織化的軍隊中,一個部隊的士兵總人數,理論上只要用行列互乘就可以
簡單算出來。
當然戰鬥中會有缺員或補充的狀況,但大體來說一個部隊多少人是可以大致知道的。
又如十進位法發明後,部隊可用十進位編制來計算人數。
例如中國使用的伍長(五人一組的部隊長),羅馬使用的百夫長(百人一組的部隊長)
等說法,都是指揮特定數量的部隊指揮官。
理論上如果你手下有100個百夫長,那手下就是有約1萬人兵力。
那要派出3000人就是調30個百夫長的部隊出去就對了。
實務上的兵力增減跟調派在《高盧戰記》當中都有提到。激戰之後兵力減少太多
也有可能把兩三個部隊重新編組成一個。為求戰術目的也有混編的狀況。
至於兵力來源,徵兵制底下確認士兵人數的重要依據就是戶籍制度。
知道一個行政區有多少戶跟多少適役年齡人口,就可以算出能徵多少兵力。
至於募兵制則是透過募兵官跟指揮官的申報,所以戰史上也常有吃空缺,浮報兵力
好多拿預算的狀況。
當然戰史上也常有政治宣傳,為求某些戲劇效果或逃避責任,威嚇敵人等等目的,
誇大敵我兵力的狀況,所以戰史記載的兵力數量並不一定完全可信。
(各位看看現代示威遊行都常會浮報人數就知道了,還要用空拍機去拍照估算人數
才真的準)
後世史家也常為此爭論,但大體來說還是可以參考的。特別是羅馬人寫史比較
務實一點少用文學誇大手法,記載多半較為可信。
作者: NKN (99%是眼鏡與吐槽)   2019-04-02 11:58:00
高盧戰記還有一個好處是凱撒寫了很多收集兵糧的狀況也常有收集兵糧跟飲水過程中發生的遭遇戰 這在很多戰史中被略過 看戰史時若有些奇怪行軍路線可能就是為了去收糧另外關於羅馬內戰各史有另外一本合編成"凱撒戰記"的中文版
作者: chuckni (SHOUGUN)   2019-04-02 13:31:00
飲水和食糧好像除了真正有因為這樣發生問題的場合會記錄外很少主動提到的?
作者: Houei (金山好吃粥,伸!)   2019-04-02 16:32:00
三國蜀漢北伐路線 就有部份是為了收糧
作者: ZirconC (Zircon)   2019-04-02 16:43:00
推高盧戰記
作者: overno (狗不理)   2019-04-03 12:24:00
兵數與編制不一定相同,特別是陳平時政府常調降部隊維持費,使不滿編,戰前才有機會補滿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