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w: [新聞]從分紅費用化開始「回不去」的藉口「不可.

作者: stevenyeh (steven)   2014-02-24 09:18:05
※ [本文轉錄自 Gossiping 看板 #1J2frXHh ]
作者: stevenyeh (steven) 看板: Gossiping
標題: [新聞]從分紅費用化開始「回不去」的藉口「不可.
時間: Mon Feb 24 09:16:14 2014
從分紅費用化開始 「回不去」的藉口 「不可逆」的苦果
1.媒體來源
2014/02/24 電子時報 記者/陳慧玲
2.完整新聞標題/內文:
在產業競爭的過程中,殺價或任何競爭手段可以讓對手失敗,卻不會讓對手在一夕之間消
失,因為,競爭只是催化劑,所有公司的滅亡都是自殺的結果。諾基亞(Nokia)是如此,
摩托羅拉(Motorola)又何嘗不是。鑑古知今,持續犯錯的自殺式行為,才是滅亡消失的原
因。企業如此,產業如此,國家也是如此。
台灣電子產業當前遭遇的困境,其實是敗在1997年到2008年之間政策環境的改變。
有人問我,我敢不敢投大錢在3、5年後才可能起來的技術?我必須說,我敢投資,但我的
股東不會同意。
在台灣,即使是掛牌公司,就算1年能賺新台幣30億元,但若宣布投資新台幣10億元在3年
後或5年後才可能起來的產品技術上,第一個被修理的就是公司股價。
這不是在不在乎公司股價的問題,當公司需要吸引人才,股價是最快能得到認同的指標。
所以,股價被修理或許是小事,但長期下來的雪球效應就會是大事,是關乎人才的大事。
不可逆?回不去? 是藉口還是苦果
在台灣,不論是新創公司或是掛牌公司,要投入基礎科學與先進技術研究,不只是熱情或
是勇氣的問題,也不只是有沒有錢的問題,而是有沒有辦法把錢拿出來花,是環境、是思
維的問題。
 
與其他國家的企業相比,以前日本企業賺錢的時候,的確是做許多基礎先進科技投資,但
後來不賺錢了,就由日本政府跳出來做;同樣的,我們看到三星集團(Samsung Group)在
先進科技上的投資,但南韓政府研究機構的投資也相當可觀。
回過頭來看台灣,很多人詬病工研院,但不可否認的是,工研院對台灣電子業人才培育是
有貢獻的。近幾年工研院等法人單位的預算被立法院大砍特砍,讓這些單位忙著為生計打
算,還有辦法可以做什麼尖端研究嗎?
很多人說工研院、資策會等法人單位不爭氣,既做不出什麼好產品、又要與民爭利。這當
然是必須改變的問題,但在先進科技投資上,法人研究單位應該要有的角色則是另一個問
題。
民間企業沒有能力、沒有餘裕,政府單位沒有資源、沒有條件,那麼,在攸關未來競爭力
的先進科技投資布局,台灣究竟要靠誰?
這是台灣過去這10多年逐漸生成的怪現象之一,也是我們現在正在嚐的苦果。因為,相較
於大陸政府大舉透過政策扶植產業,台灣這幾年談的不是扶植,而是公平。
當年員工分紅費用化要實施之前,其實就有許多爭議存在。當初推動員工分紅費用化的理
由除了租稅公平正義外,政府與學界拿出來告訴電子業的說法是,若台灣公司的財報標準
與美國一致,企業享有的本益比就能比照美國NASDAQ市場的本益比。但事實上,現在台灣
科技企業的本益比有比較高嗎?而整個分紅費用化制度設計之初,還有庫藏股、特別股等
配套措施,當初也說好要逐一落實,現在呢?
坦白講,當年如果沒有員工分紅配股,台灣不會吸引、培養、蓄積出這麼多電子業人才。
但在分紅費用化之後呢?講實話,電子業工時很長,折算下來的報酬率其實不高。這樣一
來,電子業還有吸引力嗎?
台灣的優秀學生選讀的科系從醫學院轉變成電子工程,其實是經過一段時間的轉變。但如
今電子業已不再是優秀學生的選擇,所以對電子業而言,現在台灣人才越來越少,國外的
人才又進不來。一個產業幾十年打下的基礎,短短5年就這樣流逝消失。
這也是台灣過去幾年出現的怪現象,也是我們現在正在嚐的苦果。而健保制度對醫生體系
的影響,教改制度對未來社會結構的挑戰,也都是如此。
5年前,業界就有人預言諾基亞會從一線品牌業者之列中消失,我相信,當時的諾基亞不
是不知道問題所在,但為何無法扭轉命運?事實上,許多公司都有同樣的狀況,明知有錯
、明知有問題,卻沒有做出改變,最後的結果自然就與預期一樣。
我想舉一個例子,若干年前,新加坡政府原本推動的製造業發展政策明顯陷入困境,因而
轉向開放賭場,發展旅遊服務業。當時,這在新加坡內部也引發很大的爭執衝突。
對國家領導人而言,當國家發展遭逢困境、浮現隱憂,國家領導人的選擇,決定了「可逆
」,或是「不可逆」,所謂的「再也回不去了」,忽略的是事在人為的選擇。
創業潮沒有消失只是艱苦 最擔心撐不住 
當年我們創業的時候,政府沒有特別做什麼,只是給了一個環境,有租稅優惠,有好學校
,有好人才,就是這樣而已。有人問我說,2000年之後創業的人是不是更辛苦?
創業都是辛苦的,但不可否認,單以電子領域來看,現在創業的確是更辛苦,因為創業門
檻越來越高。當年,我們拿出新台幣3,000萬元就可以創業,但現在可能要3,000萬美元,
因為製程、技術整合、人力團隊等要素的成本都更高了。
另一個更辛苦的原因在於題目越來越少,現在市場資訊太透明,市場要什麼大家都知道,
能做的早就有人做。而以前台灣新創公司會羨慕美國公司可以募資5,000萬美元、找200個
人、做3年不求獲利,但現在大陸新創公司也有同樣的待遇,甚至是更好。只不過,台灣
新創公司從過去到現在,都沒有這樣的環境。所以,在台灣創業辛不辛苦?當然辛苦,而
且是越來越辛苦。
要募錢、要找人,都不是容易的事,台灣有沒有足夠的人?美國人、印度人會不會來?這
些都是問題。而有沒有好題目?我們能不能做得來?能不能繼續做下去?則是3個不同層
次的問題。
台灣現在還是有創業潮,很多年輕人都比我那一代更勇敢,更不怕死,因為他們面對的環
境條件比我當時更辛苦。台灣這一波創業潮,也許還是會有很多失敗,但有持續創業的這
一代,台灣就還有累積的機會,除了養出人才以外,也堆積出台灣未來的可能性。
過去那些不可逆的苦果,不能成為回不去的藉口,對於已經證明是錯的事,我們不能蓋起
來假裝沒看到,必須要做出改變,要為下一代做出改變。這一代創業的艱困是事實,但只
要創業潮還在,不論再怎麼辛苦,台灣總是還有機會再賭一把。(本文由潘健成口述,記
者陳慧玲撰寫。) 潘健成1997年畢業於交通大學,1999年獲交大碩士學位,2000年創立
群聯電子,現任群聯電子董事長。
3.新聞連結:
(超過一行或有中文網址請縮個網址! 板規內文有提供縮網址網站)←看完可刪除此行
4.備註:
(一個人一天只能張貼一則新聞,"被刪"或"自刪"也算額度內,超貼者劣文"請注意")
作者: damm (Anubis)   2014-02-24 09:43:00
鬼話
作者: b6byc (oopp)   2014-02-24 09:53:00
基礎研發,有多少公司能做到? 是公司心態的問題.
作者: shrines   2014-02-24 10:01:00
這篇哪裡講的不對?比起酸年輕人不耐操比起算好的
作者: kay2005 (老了嗎?)   2014-02-24 10:13:00
認同
作者: eterbless (守護之翼)   2014-02-24 10:28:00
這篇說的沒錯 除了可以炒股外我完全看不出在股票市場上
作者: eterbless (守護之翼)   2014-02-24 10:29:00
市對一間公司有任何正向的價值
作者: hateoldkmt (hateoldkmt)   2014-02-24 10:54:00
支持這篇說法,政府應該想一想替代方案
作者: hateoldkmt (hateoldkmt)   2014-02-24 10:58:00
如何留住人材?國外都願意為何國內不願意?
作者: hateoldkmt (hateoldkmt)   2014-02-24 10:59:00
只能說慣老闆被寵壞了
作者: hateoldkmt (hateoldkmt)   2014-02-24 11:01:00
台灣的企業都毛三到四,只好壓榨勞工的福利
作者: hateoldkmt (hateoldkmt)   2014-02-24 11:03:00
公司低獲利是老闆的問題,員工都盡力了!
作者: damm (Anubis)   2014-02-24 11:08:00
比例原則的問題阿,員工寫十天的報告,比得上主管的一句話?
作者: poiu1234 ( )   2014-02-24 11:11:00
甚麼都要靠政府想 養這些廢物幹嘛
作者: poiu1234 ( )   2014-02-24 11:12:00
低薪是員工的問題 老闆都盡力了
作者: bbuc (C&C++完美經典)   2014-02-24 11:17:00
噓的人不知為何而噓靠政府想云云 先去仔細看文章內容吧 潘跟本不是這樣講的
作者: damm (Anubis)   2014-02-24 11:23:00
靠政府配套??不是靠政府??
作者: comit (等待)   2014-02-24 11:27:00
說完股價跌不是正好 自己再買回來 到時候發的更多
作者: oca (nessun-dorma)   2014-02-24 11:28:00
明明就是全球化導致競爭加劇 競爭力不足就是虧損直到退出
作者: comit (等待)   2014-02-24 11:28:00
根本不敢
作者: damm (Anubis)   2014-02-24 11:29:00
為了配套我要多噓一次
作者: oca (nessun-dorma)   2014-02-24 11:29:00
這十年間 國外電子公司退出的就會少了嗎?科科
作者: howtz   2014-02-24 12:07:00
屁話
作者: buddar   2014-02-24 12:12:00
台積每年投資數百億,股東也沒反對,這篇根本找藉口
作者: buddar   2014-02-24 12:14:00
南韓同樣發展兩兆雙星,他們卻成功,至少比台灣成功
作者: jesulafe (塵歸塵 土歸土)   2014-02-24 12:48:00
屁話說這麼多 股本膨脹最後ROE下降 最後損失的是誰?
作者: hateoldkmt (hateoldkmt)   2014-02-24 14:22:00
毛三到四的公司是誰錯?當然是經營者無能,員工還幫你想大方向,吃X慣老闆
作者: WenliYang (羊蹄嘟)   2014-02-24 19:26:00
中肯
作者: Toyario   2014-02-25 00:55:00
讚!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