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呂俊德:台灣要發展工業 須重拾技職教育

作者: chiayimayor (夢已經振動奮鬥毋通放)   2020-12-15 15:21:39
新聞出處
https://ec.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3329121
(呂俊德為中央大學企管系主任,德國柏林大學經濟與管理博士)
德國做到工業4.0 保有技職教育是關鍵
為什麼德國的工業發展能一路從1.0、2.0、3.0做到工業4.0它都可以做呢?很大的關鍵是
因為德國還保有技職體系,就是台灣的高職,或是像以前的台北工專。
你看像台灣早期技職體系時代,很多企業老闆都是技職體系出家,你看台北工專出了多少
大的企業家,同樣的?德國的教育也是這樣,他教育有雙軌體制,第一個軌就是技職體系
,技職體系一直到現在還是保持原有的精神,就是你有一技之長、你真的能夠做,另外一
個教育體系才是跟台灣的大學一樣走研究型的,兩者相輔相成。
舉例來說,台灣有護國神山就是台積電、排名第一,德國也有護國神山,它們的護國神山
就是排名第一的福斯汽車,因為福斯汽車的量最大、營業額也最多,福斯汽車的總裁是德
國最好的學校畢業的嗎?不是的,他就是德國慕尼黑應用科技大學畢業的,屬於德國的技
職體系教育,類似台灣的台科大或台北工專,他一路這樣做上來,然後把福斯經營成世界
最大的汽車集團。
德國護國神山福斯汽車 總裁即是科大畢業
除了技職體系之外,另外一個就是科研的體系,德國基礎的研究科研跟產業應用,還有三
維化之間聯結是很縝密的,相對上我們台灣是比較鬆散。所以我們當前的產學應用才會發
生這個問題,不只學生或學校的教授也會認為產學有落差,特別企業界覺得有落差,這個
問題在德國情況是比較少的。
例如德國主要的技術研發機構,包含推動幾個世代工業的前進都有一個很重要的國家機構
,就是德國的夫朗和斐Fraunhofer研究所(編者按:夫朗和斐應用研究促進協會是德國也
是歐洲最大的應用科學研究機構,成立於1949年3月26日,以德國科學家、發明家和企業
家約瑟夫·夫朗和斐的名字命名。夫朗和斐協會下設80多個研究所,研究經費10億歐元,
總部位於慕尼黑。)它在德國有80多個所,角色有如台灣的工業技術研究院,只不過它的
預算並沒有大部份來自國家,研究所必須實際自己去跟工業界做接觸,此外,裡面很多主
管,或是主導這些科技應用或是實際工業上能應用的專案,都是學校的教授。我舉個比方
,他們很多的專職人員,有一半的職位是在學校,一半的職位是在Fraunhofer研究所,因
此,研究所培養出來的人,馬上能夠接軌工業的需求。
我們不要想技職體系是人生的第二選擇,其實不是,真正要發展工業、要發展國家的各種
產業,技職都是非常重要,可以參考的做法是,你就放手讓企業做。舉例,我打個比方,
你讓技學校變成企業的黃埔軍校。很多中小型企業是想去做改進跟改善,不管是技術上還
是管理層面上,但是他沒有人才,不只沒有年輕人才,他真的想要去找幫助的時候,能量
也沒有這麼多,與其這樣,你就不如讓這些企業跟這些技職學校進行合作。
科大鄰近企業 課程全著重實用性
像福斯汽車就是這樣。福斯汽車旁邊就有一所應用科技大學,我們一般都稱呼他為「福斯
汽車大學」(Wolfsburg University of Applied Sciences), 這學校有敎機械工程,
教的是汽車的機械,還有敎材料工程,裡面教的材料、主要談汽車的材料,有教電子資訊
,一樣是汽車會用到的電子,學校也有開企業管理,裡面主要課程都是談汽車業怎麼樣經
營管理。還有銀行,大家認識的是福斯汽車,以為只有汽車,它還有銀行跟保險公司,為
甚麼?你買汽車只要你有意願買,來我的銀行我可以貸款給你,同樣它還有管金融,學校
教育這樣完整的配套,所以學生畢業後,很快就可以跟產業的需要做連結。
福斯汽車大學的人員跟企業體系也會有互動,比方講,企業裡面的主管當升遷到某個階段
,個人有瓶頸或是個人有生涯規劃,不想在企業組織,他想做一些幕僚型的工作,就可以
被聘到這個大學去教書。也因為這樣,又成立一家福斯顧問公司,汽車產業很大,23:02
福斯也不是每件事他都能自己做,所以它必須有很多供應鍊廠商,這些廠商怎麼確保供應
的零組件,還有一些設備都能符合福斯汽車的要求?還有管理的機制能跟福斯總公司配合
?就是利用福斯汽車大學當平台,還有福斯顧問公司,去輔導這些廠商,那這樣子形成技
術能夠發展、技術也能留根,人力資源也可獲得平衡。
作者: christopherl (Crystal~++)   2020-12-20 23:07:00
年輕女老師會嫁給技職老公嗎?技職也有看科系,讀觀光休閒畢業當外送師還不少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