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是否教注音應回歸課程模式思考......

作者: NFTU (全教總)   2016-10-11 09:32:34
【全教總新聞稿】發稿日期:2016年10月6日
是否教注音應回歸課程模式思考,勿過度苛責幼教師,
以利幼兒正常學習成長
近日臉書社團討論國小一年級學生注音成績與幼兒園學習一事,全教總認為,社會不應
將注音教學視為幼兒園教師必須進行的課程,注音符號的教學是國小語文課程規定授課內
容之一,幼兒園不宜分科教學,以統整課程為主,且幼兒園基礎評鑑指標亦有「統整不分
科」一項,課程發展應考量幼兒的能力、興趣、經驗等因素,讓幼兒參與主題相關的活動
、探究和主題相關的知識、培養解決問題能力,並促進6大領域均衡發展。
新學年度開始,注音符號學習是許多小一新鮮人的大挑戰,近日「注音符號的學習不必
偷跑」(https://flipedu.parenting.com.tw/blog-detail?id=3239)一文,引起家長及老
師之間頻頻討論幼兒園該不該教注音?
全教總聲明,幼兒園教學以統整課程為主,課程規劃首重「培養幼兒的能力」。好的幼
兒園不用強迫孩子記憶、背誦或習寫注音,而是把語言學習融入到各式的教學活動及情境
規劃中,讓孩子沉浸在有意義的文字或符號的環境中,讓孩子對其有興趣、有運用的動機
與需求,進而主動建構對文字和符號的認識,這才是專業教保人員和幼兒園應該帶給孩子
的學習經驗。
因此,抽象的注音符號學習,最佳方式應融入在課程相關活動中,讓幼兒在探究知識、
解決問題的同時,主動產生想要認識及使用文字或拼音的慾望。
舉例來說,老師在學習區中擺放和主題相關的兒歌、童詩,讓幼兒自己去唸讀、感覺音
韻的變化;蒐集資料、進行觀察時,鼓勵幼兒畫下自己的發現,師長協助記錄孩子對圖畫
的描述與說明,較大的孩子亦可嘗試仿寫拼音或文字,並將其張貼在教室中供其他孩子欣
賞、參考;討論問題時,老師將孩子的發言記錄在海報紙上,搭配易於理解的圖示、照片
,讓孩子可以隨時翻閱;和孩子一起讀繪本、說故事,辨識經常出現的文字或注音符號…
等。
簡言之,讓文字和符號的出現對幼兒來說是有意義,有背景脈絡可循的,而非死記硬背
的填鴨式教學。本會提醒家長,不應過度迷信傳統分科教學,強調注音符號精熟學習的幼
兒園,不是好幼兒園,也不應把教會注音的工作強加諸在幼兒園教師身上,應把注音符號
教學的專業權回歸給國小教師。
全教總再次強調,規劃兼顧幼兒身心發展的統整課程是幼兒園教保人員的專業,系統性
的注音符號教學應回歸國小教師,家長應支持與肯定幼兒園不以精熟為目的,而是將文字
、符號的認識融入教學活動中,並在進入小學後,耐心的陪伴孩子面對注音符號這個挑戰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