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回頭想想十二年國教的初衷

作者: chiayimayor (夢已經振動奮鬥毋通放)   2014-09-17 14:05:33
文章出處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917000487-260109
台北市宣布取消特招,一些明星學校為了省事、也為了減少爭議,相繼宣布放棄特招後,
吵吵嚷嚷一陣子的12年國教問題,總算暫時塵埃落定。但包括教育部長吳思華在內的不少
人又回頭說,特招不該廢,畢竟多元入學是12年國教的核心價值。吳思華甚至鼓勵所謂的
「第二志願」學校應辦理特招,好搶第一志願學校的學生。也有家長團體認為教育部用政
治壓力強逼名校放棄特招,消滅菁英教育,是追求假性公平,匆促上路的12年國教果然留
下無窮的後遺症。現在招生方式的政治爭議終於塵埃落定,應該回頭想想:為什麼要辦理
12年國教?
國民教育的目的在提升國民素質,12年國教標榜免試入學,是希望減輕學子的升學壓力,
並讓高中均質化成為社區高中,讓學生就近就讀,免除孩子的升學壓力及就學的舟車勞頓
;多元入學則希望鼓勵高中辦出教學特色,特招是為達成高中特色化目標而產生的招生方
式,期望創造學生適性揚才學習的環境。這麼多立意良好的目標最後統統被壓縮在「入學
方式」的爭執中而變得面目模糊。
今年首次辦理高中免試入學,發生非常多爭議,到底要「幾免」才能讓學生找到學校讀、
讓學校招收到學生,已搞得學校、家長和學生人仰馬翻、怨聲載道,更殘酷的現實是,學
生的升學壓力未見減輕,反而滋生出新的壓力。根據1111人力銀行統計線上家教網的數據
顯示,今年1到8月徵求家教的案件數超過了1萬件,比102年同期大增45%,也同時創下家
教網成立以來的新高紀錄。這是因為12年國教的入學方案實在太複雜,家長、學子無所適
從,只得自力救濟,尋求家教幫忙量身訂做教學方案。在這種情況下,學子的升學壓力怎
麼會減輕?從前補英數理化,如今補日文、小提琴外加志工服務。多元入學、特色招生走
樣,成為補教業或家教老師的另類財源。
特色招生本來是為了讓有不同專長的學生有機會藉此得到不同的造就,不過,實施的結果
只是讓明星學校有個管道,可以招收到比較會考試的學生,更因此攪亂一池春水,讓一般
會考的招生程序充滿了不確定性,讓考生和家長飽受煎熬。
特色招生變相為明星高中開後門,早已違背多元精神,更與所謂的適性揚才無關,只是維
持以學科考試成績做為招生門檻的掩耳盜鈴做法。學校迷信分數、家長迷信名校的價值觀
不改,台灣學子要得到適性學習的機會,恐怕還是一條遙遠的路。
目前各界紛紛針對12年國教所引發的問題提出建言,包括停止特招後,多元性不足的問題
,可以「特色課程」予以補強;將基北區切小;拿到會考成績單再辦特招等,12年國教才
剛剛推出,就必須要補破網,可以預料未來可能愈趨於零碎與混亂;更何況,目前的種種
建議方案,其實都只是在「技術面」打轉,12年國教淪為入學方式大車拚,豈是教育的宗
旨與目的?
真要多元、真要適性揚才,恐怕要從尊重個人的差異與特質開始。在《發現我的天才》這
本書裡,作者之一的「天賦心理學之父」唐諾.克里夫頓提出一個理念:教育應該「化天
賦為能力,在適當的位置上發揮所長,更能讓享受滿足的成就感。」 這個社會不需要十
項全能、每一科都考高分的人,如果一個人能找到並運用自己與生俱來的天賦,對個人、
對社會都更有意義與貢獻。在《跟TED學表達,讓世界記住你》這本書裡提到一個動人的
例子是《歌劇魅影》編舞家林恩的故事。林恩小時母親發現她喜歡動來動去、注意力不集
中,於是帶她去看醫生,結果醫生發現林恩熱愛舞動,建議母親,應該把林恩送去舞蹈學
校學舞。如此造就了這位舞蹈界的巨星。試想:如果當初林恩的母親硬是要她安靜念書考
試,結果會如何?
12年國教已是既定的教育政策,如果我們同意延長義務教育的目的在提高國民素質,就不
應該在招生、入學方式上打轉,應該回到受教者的主體性來思考。華倫.巴菲特曾說:「
我與其他人的差別,是我每天起床後,有機會作自己想要作的事情。」不論是多元還是特
色,或是什麼其他名稱,12年國教最重要的是給孩子做自己的空間,讓他們找到自己的天
賦,並能夠快樂學習。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