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 採、製茶過程,避免澀感的方法

作者: minings (minings)   2020-09-25 09:12:28
最近在找可信賴的茶農,
或是認識的朋友,
要找台灣採,台灣製的茶。
剛好一個蠻聊的來的朋友,
他在松柏嶺有三分地自己種的茶,
喝過後,
我覺得的缺點只有澀,
其他的優點蠻多的,
比如我沖泡量是平常的兩倍,
我喝了心臟不會痛,不會亢奮,
腸胃沒事,
會回甘生津,還能稍微化痰,
茶葉大小跟鹿谷比賽茶差不多大小。
很好奇的想探討,
在製茶的幾個環節裡:
採茶,製茶過程,
避免了哪些環節,可以盡量減少澀感呢,
謝謝。
版上各種不同角度的分析,我都很喜歡。
如果剛好有舊台中市區的茶葉專業,
能否稍微喊聲一下,
謝謝。
作者: adrian84216 (龜先生)   2020-09-25 09:28:00
為什麼想要避免呢?
作者: bluemkevin (WHO WHO)   2020-09-25 09:33:00
應該是一望無際的茶園吧?XD
作者: king13723 (怒風的子嗣/老K)   2020-09-25 10:02:00
其實澀是多酚類的體現之一以前經驗消水的比較不苦澀,但香味滋味同時薄弱有日光萎凋+揉捻足的烏龍才有味道,但過頭會紅掉不澀的茶,小葉種紅茶試試? 比如金宣紅,松柏嶺就有產
作者: kasegawa (S)   2020-09-25 10:09:00
泡茶方式也會影響澀感,比如置茶量多泡的時間要減少、或水量增加,若悶太久也容易把澀感泡出來。另同山區一樣青茶每間製茶廠做的發酵程度可能都有點不同,發酵度越低也會比較青,喝茶真的是很個人口感問題xD 以上淺見
作者: king13723 (怒風的子嗣/老K)   2020-09-25 10:42:00
阿對,降溫泡也是一種方式
作者: adrian84216 (龜先生)   2020-09-25 10:54:00
我會建議你先辨別澀感的合理性,有些只是濃度、品種、製程造成的,要跟有缺陷的茶做區分
作者: elpam (Absolute Purity)   2020-09-25 11:39:00
節氣 日照 萎凋 肥料 風土特色 一環扣一環
作者: balius (愛喝鮮奶茶)   2020-09-25 12:11:00
最簡單的就是調整水溫跟時間看看
作者: lwei781 (nap til morning?)   2020-09-25 14:36:00
14樓 的再加上品種和管理
作者: king13723 (怒風的子嗣/老K)   2020-09-26 00:33:00
大哉問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