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錄]全真創教祖師王重陽的少年時代

作者: lcortcsh (騎自行車)   2017-04-11 12:46:04
王重陽,正史中無傳,但他在《道藏》中的傳記材料卻有多種,比如:《甘水仙源錄
》裡有他的碑記——《終南山神仙重陽子王真人全真教祖碑》(金代)和《終南山重陽祖
師仙跡記》(金代),《七真年譜》(元代)裡有他的年譜,《金蓮正宗記》(元代)、
《金蓮正宗仙源像傳》(元代)、《曆世真仙體道通鑒續編》(元代)裡有他的傳記等。
下面我們為大家呈現的是金元時期人們心目中的王重陽形象。
王重陽出生在一個豪門大族之家。金代金源璹撰《終南山神仙重陽真人全真教祖碑》
稱其:“家業豐厚”;金代劉祖謙撰《終南山重陽祖師仙跡記》稱其“以財雄鄉裡”;元
李道謙《七真年譜》引王粹所撰(王重陽)傳雲其:“世以貲產著姓”;元秦志安《金蓮
正宗記》卷二載其:“家世咸陽,最為右族。”元代趙道一撰《曆世真仙體道通鑒續編》
則說“時咸陽、醴泉,惟師家富魁兩邑”,綜合上述記載,可知王重陽家業豐厚,咸陽、
醴泉兩縣財主老大,在京兆府咸陽縣,是當地的豪門大族,響噹噹的土豪。
王重陽有咸陽人,盩厔人,醴泉人,終南人四說。
金源璹撰《終南山神仙重陽真人全真教祖碑》稱其:“應現於咸陽大魏村”,劉祖謙
撰《終南山重陽祖師仙跡記》稱:“師咸陽人”,李道謙《七真年譜》引王粹所撰(王重
陽)傳云其:“京兆咸陽人也。”秦志安《金蓮正宗記》卷二載其:“家世咸陽”,劉天
素、謝西蟾《金蓮正宗仙源像傳》指明:“咸陽大魏村人”,趙道一撰《曆世真仙體道通
鑒續編》也稱其“京兆咸陽人”,可見王重陽籍貫咸陽諸傳並無異議,其具體地點為大魏
村,大魏村即今陝西省咸陽市秦都區雙照街道大魏村,從咸陽老城出發,沿西蘭公路向西
北方向,約14公里處。
根據金源璹撰《終南山神仙重陽真人全真教祖碑》:王重陽“應現於咸陽大魏村”,
就是出生在咸陽大魏村,“(廢齊攝事)後於終南劉蔣村創別業居之”,後來在終南縣劉
蔣村建有別墅。秦志安《金蓮正宗記》卷二載:“家世咸陽,最為右族,當劉蔣水竹煙霞
爽愷之地,營起別墅,作終焉計。”劉天素、謝西蟾《金蓮正宗仙源像傳》則說:“會中
原多事,秦隴紛擾,師每有出塵之志,乃遷終南縣劉蔣村,創別業棲隱”;李道謙《七真
年譜》引王粹所撰(王重陽)傳雲:“京兆咸陽人也。世以貲產著姓,後遷終南縣劉蔣村
,其母感異夢而妊”,趙道一撰《曆世真仙體道通鑒續編》:“京兆咸陽人,遷終南之劉
蔣村”,可知王重陽在終南縣劉蔣村確有別業,只是別業創建的時間不明確,一說為籠統
的後,一說明確在“廢齊攝事後”。終南縣劉蔣村,在今戶縣,今屬祖庵鎮。與咸陽大魏
村相距約30公里。
《教祖碑》、《仙跡記》、《像傳》、《金蓮正宗記》等均載王重陽出生在大魏村
,《七真年譜》和《仙鑒續編》則比較含糊,李道謙《七真年譜》引王粹所撰(王重陽)
傳云:“京兆咸陽人也。世以貲產著姓,後遷終南縣劉蔣村,其母感異夢而妊”;趙道一
撰《曆世真仙體道通鑒續編》:“京兆咸陽人,遷終南之劉蔣村,母感異夢而妊,”,讀
來似有出生在劉蔣村之可能。不過,《教祖碑》等明確記載王重陽出生在大魏村,時代較
早,《仙鑒續編》根據《教祖碑》等撰述,《七真年譜》所引王粹《重陽傳》說法含糊,
當以早出的記載為是。咸陽大魏村原有金世宗完顏雍(1161~1186年)時建立的天聖宮,
紀念王重陽。還有元朝至元二十六年(1289)所立《重陽王祖師仙跡記》和明朝嘉慶四年
(1525)所立《重修重陽天聖宮碑記》兩塊碑石(據三秦出版社1990年12月出版的張鴻傑
主編《咸陽碑石》記載),也可作為金石證據,此兩碑已於1963年移存於咸陽市博物館。
有學者曾考證出,王重陽祖上由咸陽遷居終南,興建劉蔣、水竹、煙霞等三個小村莊。其
所據文獻,一是《金蓮正宗記》所言“當劉蔣水竹煙霞爽塏之地,營起別墅”,二是《仙
鑒續編》:“迤邐出關,抵登州,夜歸觀中,書陝西所作詩於壁雲:‘一別終南水竹村,
家無兒女亦無孫。三千里路尋知友,引入長生不死門。’”《重陽全真集》卷2亦錄有此
詩,題《贈馬鈺》,“三千里路”作“三千裡外”。在這兩件文獻中,出現了劉蔣、水竹
兩個村名。而參考其他涉及王重陽生平的文獻,營起別墅的是王重陽,並非其祖上,且別
墅只有“劉蔣”一名,沒有記錄王重陽終南別墅有兩處以上。此中原因,當是對“劉蔣水
竹煙霞爽塏之地”的斷句出現歧異。應當把“水竹、煙霞”兩詞看作修飾語,是對劉蔣村
別業地貌的描述,即:位於村外的小河邊,竹林茂密,水汽蒸騰。王重陽詩中所謂“水竹
村”,同樣是文學性表述,而不是通用的地名。與此相關的稱謂,還有《全真教祖碑》中
所說“後遷居劉蔣村北,寓水中坻”,與此相類似。
鄠縣秦渡鎮重修志道觀碑》稱“師(王重陽)本醴泉人也”,未說明立說的依據,查
《鳴鶴餘音》《祖庭記》,有王重陽“故鄉長安京兆府,祖居醴泉太子村”的說法。可知
醴泉人的說法似來自於醴泉是王重陽的祖居地。
綜上,咸陽大魏村為王重陽籍貫、出生地,醴泉太子村為王重陽的祖居地,終南縣
劉蔣村則為其遷居地,屬家族別業,說王重陽是咸陽人,是以籍貫、出生地而言,說王
重陽是醴泉人,是以祖居地而言(有點牽強),說王重陽是終南人,是以遷居常住而言,
至於盩厔之說,則是因為終南縣曾在元初撤銷併入了盩厔縣(《元史》卷60《地理》三)
,與終南人說並無矛盾。
王重陽的祖父姓名沒有流傳下來,他在王重陽9歲時就去世了,活了82歲,王重陽父
輩有兄弟三人,都沒有留下名字,王重陽的伯父在他23歲時去世,活了77歲,父親排行
老二,在他33歲時去世,活了73歲。另一個叔叔生平不詳。
王重陽的母親也沒有留下名字,查《終南山祖庭仙真內傳》嚴處常條雲:“先生姓嚴
氏,名處常,號長清子。京兆礫陽縣人,即重陽祖師之外戚。”以此推測重陽祖師的母親
有可能姓嚴,京兆礫陽縣人,不過,礫陽嚴氏亦可能為王重陽的妻子族人,尚待更多史料
證實。
王重陽的小名叫十八郎(《全真集》),也許是王家同輩後代中第18個孩子,《祖庭
記》說重陽父母生有三子,重陽有二弟,但《全真集》頻頻出現王三的自稱,並有《上兄
》,《兄死作》,《又兄去後贈侄元弼元佐》,《上兄壽》諸詩,可知二弟應該是二
兄之誤,王重陽是家裡的第三個兒子。《上兄壽》一詩提及其兄為三月十一日生日。在
《漁家傲》中可以得知王重陽五十三、四歲時,兩位兄長已經亡於家鄉。王重陽有詩《又
兄去後贈侄元弼元佐》,提及侄子王元弼、王元佐,《贈侄》、《以扇贈侄洗塵》詩提及
“七哥”,馬鈺《漸悟集》卷下,《憨廊郎》,《掛金燈》提及王重陽侄子王周臣,尚不
知七哥、王周臣與王元弼、王元佐的關係,而王周臣亦是一位“棄妻男產業”,好“神仙
妙訣”的學道之人(馬鈺《漸悟集》卷下,《憨廊郎》,《掛金燈》)。
綜合諸多仙傳記載,宋徽宗政和二年十二月二十二日(西元1113年1月13(11)日),
王重陽出生於京兆咸陽縣大魏村。王重陽出生時有異兆。金源璹撰《終南山神仙重陽真人
全真教祖碑》載:“仙母孕二十四月又十八日,按二十四氣餘土氣而成真人也。”劉祖謙
撰《終南山重陽祖師仙跡記》稱其:“母孕二十四月而生”,李道謙《七真年譜》引王粹
所撰(王重陽)傳云:“其母感異夢而妊,及二十有四月乃生”,趙道一撰《曆世真仙體
道通鑒續編》也說:“母感異夢而妊,二十有四月始生”。《教祖碑》的說法,是要把懷
孕的月數與二十四氣及土氣之數相配。其他的傳記資料,因為略去了說明,使人有臆造之
感。當然,此說法究竟是後來的教徒為了增加其祖師的傳奇色彩而杜撰的,還是真有其事
,我們後人已很難明白,按馬唯科之常理推斷,可信度不高。但也不是沒有可能,世界之
最網站就記載了一個懷孕兩年的案例,大家可以百度一下。
關於王重陽少年時代的情況,《仙鑒續編》稱其“自小不群”,《鳴鶴餘音》之《
祖庭記》說他“幼小入學明師訓,九經聖典若習攻”,表明他從小就受到了良好的儒家教
育。王重陽有《減字木蘭花自詠》,詞雲:“小名十八,讀到孝經章句匝”,意思是對《
孝經》剖章析句很多遍,王重陽《自歎歌》言:“嗟余幼年父母惜,長思孝養當竭力。情
知難報罔極恩,區區眷戀惟多積。”可知王重陽的幼年得到父母的寵愛,王重陽對父母非
常孝順,對於孝經的學習並不只是停留在課堂上,還融匯在日常生活中。
《減字木蘭花自詠》中還提及幼年“為慶清朝。愛向樽前舞六麼。呼盧總會。六隻骰
兒三沒賽。傻得唯新。刮鼓叢中第一人。”專業術語較多,解釋一下。樽前,即酒樽之前
,六麼,即六麼令,詞牌名,呼盧,古代一種賭博遊戲。共有五子,五子全黑的叫“盧”
,得頭彩。擲子時,高聲喊叫,希望得全黑,所以叫“呼盧”。總會指會聚集中之所,呼
盧總會意指聚眾賭博,骰兒就是骰子,賭具,最常見的骰子是六面骰,它是一顆正立方體
,上面分別有一到六個孔(或數字),其相對兩面之數字和為七。骰子是許多娛樂必不可
少的工具之一,比如打麻將、牌九等。這裡說的骰子是指純粹以骰子定輸贏的賭博。一般
用來賭大小。骰子玩法很多,比較常見的是用3枚骰子和下骰盅。每次下注前,莊家先把
三顆骰子放在有蓋的器皿內搖晃。當各閑家下注完畢,莊家便打開器皿並派彩。六隻骰兒
,當指使用六隻骰子的玩法,中國古代有六博遊戲,屬於行棋類的骰子博戲。六博本有大
博和小博之分,大博用骰六枚,稱為“箸”,小博用骰二枚,稱為“煢”。《顏氏家訓》
云:“古者大博則六箸,小博則二煢。”在比賽的時候,雙方互擲骰子,行棋步數則主要
根據博彩而定。古代也有用六隻骰子定輸贏的賭博,《西墅記》所載,唐明皇與楊貴妃擲
骰子戲娛,唐明皇的戰況不佳,只有讓六個骰子中的兩個骰子同時出現“四”才能轉敗為
勝。於是唐明皇一面舉骰投擲,一面連呼“重四”。骰子停定,正好重四。唐明皇大悅,
命令高力士將骰子的四點塗為紅色,紅色通常是不能亂用的。因此直到今天,骰子的麼、
四兩面為紅色,其餘四面都是黑色。廈門至今還流傳一種用六個骰子的博餅遊戲,稱中秋
會餅。中秋會餅每會63塊餅,取民間流傳的賭具骰子6個,以一秀、二舉、三紅、四進、
對堂、狀元為不同等第,依次為序讓參加者投擲玩耍。它以一個骰子的四點為尊,一個出
現一個四點稱一秀,兩個四點稱二舉,三個為三紅,四個為四進,順子為對堂,五個以上
為狀元。
沒賽,意思是比不上,沒得比,就是玩色子無敵之意,刮鼓,刮鼓令,詞牌名,全詞
意指王重陽年輕時喜好喝酒、樂舞、賭博,所有這些,都是因為朝政清平,這首詞說明王
重陽的青少年時代朝政清平,父慈母愛,學習很努力,愛讀孝經,還經常出沒娛樂場所,
是賭博喝酒高手。結合《仙跡記》中“任氣好俠”的記載,可以說王重陽性格中頗有任氣
好俠的特徵。這一點在惟有讀書高的古代中國很是異類。
王重陽青少年時代的個人生活很幸福,但此時已是北宋統治末年。徽宗趙佶已從剛即
位時的上進青年,蛻化成荒唐的亡國之君,他相繼委政于蔡京、王黼、童貫等人,為修建
宮觀、園林,蔡京令搜集天下奇花異木,十船為一綱,運往汴京,稱“花石綱”。時“六
賊”之一的李彥,置局京兆之鄰汝州(今河南臨汝),專門負責北方的“發物供奉”,逼
得百姓“殫財靡芻,力竭餓死。或自縊轅軛間”。接著,宋政府又實行支移雜變,加重賦
稅,搜刮百姓財錢。趙宋王朝殘酷地經濟剝削,致使民不聊生,紛紛走上反抗之路。政和
五年(1115),王重陽四歲,正月,宴州少數民族起義,威振汴京。
宣和二年(1120年),王重陽九歲,南方睦州(浙江建德)方臘起義,參加群眾百萬
,“所至瓦解”。同時,北方黃淮平原上宋江又“嘯亡命剽掠山東,一路州縣大振”,“
官兵數萬,無敢抗者”。宋江起義剛平息,宣和五年(1123),王重陽十二歲,以高山托
為首的河北、山東農民再起,“少者數百,多者數千,白晝橫行”,以致“巡尉不敢抗,
縣鎮不能守”。宋朝階級矛盾激化之際,北方女真興起,在首領完顏阿骨打的帶領下,政
和五年正月建都會寧府(黑龍江阿城南),國號“金”。天會五年(1125)五月滅遼,十
月,分兵兩路伐宋。其西路軍以粘罕為帥,從西京(山西大同市)出發,過雁門,破代州
,攻太原。次年十二月與東路軍會合,攻下汴京,徽、欽二帝被廢為庶人,押往金
都,北宋滅亡。這一年,王重陽15歲。
這場歷史巨變的戰火,雖未在終南縣燃燒,但宋末戰亂以及金朝西路軍遊騎在京兆附
近的破壞,當於15歲的王重陽以強烈觸動。(文/望仙居士)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