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報] (去)疆界:台灣文學研究的能動性

作者: Curvey (遊唱)   2014-12-09 03:52:11
中興大學台灣文學與跨國文化研究所今年適逢創立十週年,將於2014年12月12-13日
,舉辦「(去)疆界:台灣文學研究的能動性」國際研討會,希望討論近年來台灣
文學研究如何發揮能動性,打破既有學科與政治、社會、文化層面之疆界。同時,
反思去疆界的困難與侷限性,進而思考台灣文學領域如何因應全球化的變動趨勢,
持續活性化學科的研究方法論與發展方向。目前大會網站已經上線,歡迎全國大專
院校的師生報名,名額有限,額滿為止。主要議題與發表者如下,有意報名者請至
大會網站報名。 http://deterritorizationtaiwan.wordpress.com/
【主題演講】廖炳惠(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川流講座教授)
“Out of China: Sinophone Travel Writings, from Zhang Taiyan to Eileen Chang and beyond.”
【第一場】Sinophone & Sinoglossia
‧ 李育霖(中興大學台灣文學與跨國文化所副教授)
「臺灣署名:李安的華語語系摺曲線」
‧ 蔡建鑫(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助理教授)
「華「遺」之辨」
‧ 姜學豪(英國華威大學歷史系助理教授)
「肉體的華言巧語:跨太平洋閹割的再現」
【第二場】「冷戰」下的東亞共同體想像
‧ 洪國鈞(美國杜克大學亞洲與中東研究系副教授)
”Dire Straits: Shifting Boundaries of “Home” in the Cinematic
Representation of 1949.”
‧ 朱惠足(中興大學台灣文學與跨國文化所副教授)
「冷戰島嶼: 金門與沖繩的文學」
‧ 張文薰(台灣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副教授)
「亞洲共同體論述的當代生產」
‧ 白池雲(首爾大學統一和平研究院教授)
「後冷戰時代「歷史和解」和民族主義的糾纏:以《色‧戒》和《南京南京》為中心」
【第三場】翻譯與跨界
‧ 高嘉勵(中興大學台灣文學與跨國文化所助理教授)
「跨界的熱帶島嶼:旅行、殖民與想像」
‧ 江凌青(中興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博士後研究員)
「穿越場景——蔡明亮的城市、建築與影像藝術」
‧ 黃淑嫻(香港嶺南大學人文學科研究中心主任)
「大屋的秘密:1960年代香港與台灣的歌德式電影與文學」
【第四場】後「古典」敘事
‧ 余美玲(逢甲大學中文系教授)
「新舊世界交會的「迷航者」:論林景仁的「遺民」情懷」
‧ 汪俊彥(中興大學台灣文學與跨國文化所助理教授)
「後《荷珠新配》的身體故事」
【第五場】大眾文化與歷史皺摺
‧ 吉田司雄(日本工學院學大學教授)
「大眾文化研究的射程」
‧ 涂銘宏(淡江大學英文系副教授)
「重構Moga:CCC創作集漫畫中的時尚女形」
‧ 陳國偉(中興大學台灣文學與跨國文化所副教授)
「替換歷史真空的想像裝置:台灣的松本清張浪潮」
【圓桌論壇】重「置」台灣
施懿琳(成功大學台灣文學系、中國文學系合聘教授)
林芳玫(台灣師範大學台灣語文學系主任)
范銘如(政治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所長)
黃美娥(台灣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所長)
廖炳惠(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川流講座教授)
【各場次主持人】
廖振富(中興大學台灣文學與跨國文化所特聘教授)
邱貴芬(中興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主任、台灣文學與跨國文化所特聘教授)
陳淑卿(中興大學文學院院長)
胡曉真(中央研究院文哲所所長)
江寶釵(中正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所長)
柳書琴(清華大學台灣文學所教授)
林建光(中興大學外文系主任)
李育霖(中興大學台灣文學與跨國文化研究所所長)
【青年學者論壇】
‧ 林祈漢(中興大學台灣文學與跨國文化所碩士生)
「冷戰體制下的陽剛暴力:黃春明《莎喲娜啦‧再見》與東峰夫《沖繩的少年》」
‧ 李宜敏(中興大學台灣文學與跨國文化所碩專生)
「全球化下的邊緣選擇:論《荒厄》系列中的異質庶民空間及流動主體」
‧ Reinhard Straub(中興大學台灣與跨文化國際博士學位學程博士生)
「翻譯台灣閩南文化:以南管戲為例」
‧ 石牧民(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博士生)
「臺灣後戒嚴基進性:1987–2000」
‧ 陳意曉(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博士生)
「論不說普通話:華語語系電影裡的方言政治與詩學」
作者: zoobox (zoobox)   2014-12-29 17:42:00
補謝謝分享會議資訊!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