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政治人物不應藉機煽動族群對立(台灣ꐠ…

作者: iamgirl (我的心還在放暑假> <)   2004-07-17 09:08:19
【社論】政治人物不應藉機煽動族群對立,原住民抗爭亦宜適可而止,—副總統呂秀蓮有
關原住民議題談話,時地、身分固有不宜,但民代與「族盟」人士刻意挑撥以攫
取政治利益,更不足取。
針對副總統呂秀蓮近日有關原住民的言論,無盟立委高金素梅與親民黨立委蔡中涵,
16日上午帶領一批原住民前往凱達格蘭大道抗議,他們除要求呂秀蓮立即道歉外,更揚言
要持續絕食靜坐抗議,而所謂的「族群平等聯盟」及新黨群眾也藉機到場「聲援」,使得
這場單純的失言風波,有趨向複雜政治鬥爭的意味。我們要指出,副總統呂秀蓮的談話的
確有值得檢討之處,原住民抗議的心情也可以理解,但政治人物藉機挑起族群的矛盾,甚
至擴大渲染族群對立,相當不應該,在此我們奉勸有心人士,值此救災關鍵時刻,全民應
共同投入救災與國土重建,不應再天天打口水戰;原住民朋友的抗爭固有理由,但也應適
可而止,動輒以絕食、出草等情緒性語言與行動,將不利台灣的重建與發展。
有關七二風災後,呂副總統一連串談話引起中部災民及原住民強烈不滿,誠如昨日本
報社論所言,「呂秀蓮以國家副元首的地位,動見觀瞻,肩負導正社會動向的重責大任,
必須謹言慎行」,儘管其談話或許有遭致媒體誤解之處,她自己也自認為有所委屈,但其
後續對外發言,則反使外界更加誤會,畢竟防治災害、災後重建等問題,要有周全的配套
措施,也要有清楚政策策略,呂秀蓮僅是備位元首,非政策制定者,關心災區固然很好,
但也應拿捏分寸與身分,畢竟呂副總統也是政府官員一員,如何能自外於體制,單獨提出
一套政策,只能徒增政府部門或所屬黨派的困擾而已。
對原住民昨天在凱達格蘭大道靜坐抗議,副總統特別透過總統府公共事務室轉達她的
談話表示,她並沒有貶抑任何人意思,盼原住民族能了解;誠然,呂秀蓮談話時機或許有
不當之處,但其出發點與用心應出於善意,則無可置疑。當然,原住民因為呂秀蓮談話,
引發內心不快,憤而集體表達不滿與抗議,實可理解,不過,如無限上綱至所謂「滅種」
、「殖民政權」之說,甚至,揚言將對呂秀蓮進行「出草」行動,則反而有失理性,對於
災後原住民部落的重建,以及未來如何重新國土規劃,徹底解決高山開發與生態保養,其
實並無助益。
誠如原民會主委陳建年昨日表示,呂秀蓮發言時間、地點不恰當,加上被媒體渲染後
造成民眾嚴重誤解,但陳建年更表示,台灣身處多元文化族群環境,這起事件反映出政府
應重視檢討原住民在這塊土地上應有的地位與尊重,他希望原住民能理性看待,但不需勞
師動眾,並將救災、重建工作放在第一位。的確如此,救災、重建才是當前本務,其他口
水只會減損台灣內部團結,尤其是別有居心的政治人物,因年底立委選舉將屆,為了謀取
個人政治利益,而刻意煽動原住民的反政府行為,不僅不利於族群和諧與發展,反而會加
深彼此的嫌隙;而所謂的「族群平等聯盟」,理應在此事件上扮演調和角色,現在反而親
自跳下來攪和,參與抗爭,擴大族群的矛盾,其背後的動機,相當耐人尋味。對於部分政
治人物與社運團體藉呂秀蓮談話風波推波助瀾,我們認為,這反而不利於台灣逐漸復甦的
民族意識與團結,在此我們要奉勸原住民朋友,抗爭固然需要,但亦應適可而止,不要因
此成為政客的犧牲品。
當然,我們也要進一步指出,原住民部落在2000年陳水扁總統宣示原住民族與台灣政
府的新夥伴關係後,不但確認原住民族因為其歷史、文化等因素而擁有特殊的地位,同時
整個施政團隊也針對原住民族的長遠發展,快速地建構完備的原住民法制體系,除了依據
憲法及增修條文的意涵與精神,擘劃準憲法或基本法性質的「原住民族發展法」草案外,
目前也已經完成「原住民族教育法」、「原住民族工作權保障法」、 「原住民族身分法」
、「原住民族敬老津貼條例」等立法,其他的「原住民族發展法」、「原住民族自治區法
」、「原住民族傳統智慧創作保護條例」等草案均已送立院審議,其餘如「原住民族語言
發展法」、「原住民族民族教育師資培育條例」等亦已進行研修,俟公聽完成後,就可以
送行政院審核。
可以這麼說,民進黨政府對原住民尊嚴與未來的長遠發展著力甚深,甚至台灣社會也
逐漸對於原住民的能力與生活條件,均給予相當大的肯定與協助,如果僅因一件的發言風
波,而阻礙了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族群共榮與共識,則勢必得不償失。
.....2004-07-17【台灣日報】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