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甲]明明喜歡這齣劇,可是… 〈花甲〉劇評

作者: matthew221 (matthew221)   2017-07-23 10:03:50
趁著幾天空閒,把〈花甲男孩轉大人〉這齣劇看完了。和過去的劇評一樣,我會直接評論
劇,當然也會直接暴雷,請還沒追這部的人要注意(先說結論:此劇值得一看,我覺得這
是我看過最好看的台劇)
以下有雷,在此附上部落格圖文全開超連結:https://goo.gl/NMeCkk
※聲明:本站所有圖片由出租DVD擷取或是google搜尋轉貼,該影像財產權仍屬該公司版
權所有,如有侵權煩請告知並立即移除
我所看過最好看的台劇
〈花甲男孩轉大人〉是一齣完成度很高的台劇,你可以不認同裡面的角色,你可以不認同
劇情的發展,你可以不認同這整齣劇所要表達的任何事情,但你不能不認同,這齣劇有他
明確的目標,而且做得很好,無論在幕後的技術層面、演員的演技,或者是編劇的安排上
,都有很不錯的表現。從〈天黑請閉眼〉、〈通靈少女〉,一直到〈花甲男孩轉大人〉,
今年真是台劇精彩的一年。
那麼不廢話,先來說說,我認為〈花甲男孩轉大人〉的劇情核心是什麼。
在影視工業那麼發達,每個人都看過幾十部影集及電影的今天,要被編劇捉弄是很得來不
易的體驗,有些編劇鋪下的梗,經驗老到的觀眾往往看到一半就會發覺。那樣被捉弄的難
得體驗,我在〈花甲男孩轉大人〉裡面體驗到了。
一姐的精神
從一開始花甲耍廢、談論成績、打工(並被辭退),接著誤判別人為詐騙集團,我就必須
為選角喝采,盧廣仲真是一條天生的魯蛇。那麼照理說,這個故事應該是講這條魯蛇蛻變
的故事,照理說,他應該要在事業、愛情,而且最主要是人格上,有著突破性的轉變,才
能夠呼應我們所看到的開頭,並且結束這段故事。但是隨著故事的進度,我們發覺,原來
「花甲男孩」講的還真的是那些老大人,而且是老男人。雖然很多事情不是可以量化比較
的,但處理四個老男人,比起處理一個大學生要艱難多了,這點可以說編劇或原著(我沒
看過原著,所以不確定原著跟電視劇有何差別)選擇走上一條比較有挑戰性的道路。當然
,我這麼寫意思並不是說花甲並沒有改變,他也有所改變,我的意思只是說,假如花甲到
了劇終,跟劇一開始時沒有差別,那麼這齣戲還會勉強成立(只是這樣就留下了一個很謎
樣的詮釋空間,甚至是會讓整齣劇變成一齣悲劇),但另一方面,假如到了劇中,他的叔
叔們還沒有任何改變,那麼這齣劇就會變成一齣鬧劇。
因此叔叔們基本上是跟花甲共享主角,他們都各有自己的問題。花甲的爸爸有著荒唐的過
去,傷害了不少人;二叔迷戀權力、自私自利;三叔自卑又忌妒哥哥們;四叔則自溺於喪
子及妻子外遇之痛,無法自拔。這些問題用文字寫出來,好像很嚴重,但其實我們各自的
家庭中,應該或多或少都有這些故事的原型,再加上這四位演員非常驚人的演技,使得〈
花甲男孩轉大人〉成為了一齣好戲。
那麼編劇是怎麼解決他們的問題呢?基本上答案就是一姐與花甲的生活之道。只要簡單過
生活、不要有太多貪心、不要針鋒相對,更不要鑽牛角尖自尋煩惱,人就能得到幸福與快
樂。因此花甲從一開始到最後結束,其實性格上的差異並不是很明顯,因為他一直都是扮
演「活著的一姐」,或者應該說,是「一姐精神的體現」,他是四位叔叔的重要對照組。
↑一姐除了一開始上台北找花甲以外,其實多半是彌留狀態,但卻是全劇的精神核心。
花甲們的生存之道
不過花甲也有自己的煩惱:他一直不知道自己該不該做乩童。基本上這個煩惱構成了他與
爸爸、雅婷以及阿瑋之間的關係。隨著故事的進展,他對於自己想做的事情越來越清楚,
跟其他人的關係也釐清了。這部分導演處理地很好,讓人能夠感受到,花甲是因為有了想
做自己的心情,因此努力釐清自己的想法,也釐清與旁人的關係,最後旁人也感受到了他
的努力,站到了支持他的立場上愛他。
↑盧廣仲演繹了一個溫柔的人,他默默抵抗別人的強迫,在當中成長,並堅定地維繫自己
所相信的事情。
花甲最後想做的事情,是讓祖厝成為「大家的家」。到底什麼是「大家的家」,獲利模式
具體又是什麼,花甲沒有明說,因此這是一個非常浪漫的結尾。除了這個結尾,這齣戲還
有非常多浪漫的安排,像是花甲爸爸和自己的情人去香港迪士尼,二叔在美麗的菜園種菜
,三叔決定做一姐小時候給他的回憶土窯雞,四叔開了咖啡店。每個人頓時之間都沒有了
煩惱,一切順利,相處起來也愉快。
因此這齣劇的起點是花甲們的慾望,以及精神的黑暗面,終點則是平淡、快樂,而且浪漫
的生活。看這齣劇的大部分時候,就像搭一通直達列車,焦點非常清楚。
關於〈花甲男孩轉大人〉,我所不認同的事情
當我在上面寫下:「你可以不認同這整齣劇所要表達的任何事情,但你不能不認同,這齣
劇有他明確的目標,而且做得很好」這段話時,我其實是寫給自己的,因為關於這齣劇所
傳達的概念,我其實有一些不認同的地方。
花甲的阿嬤一姐,對兒女疼愛有加,想必也得到了所有〈花甲男孩轉大人〉觀眾的認同;
相對地,他的兒子們心中只有自己的慾望,是非常幼稚、還沒有轉大人的表現。
但其實每個家庭的結構,背後都有它的原因。二叔之所以想得到權力,是為了重振父親留
下的名聲;三叔之所以想賺大錢,是想要回饋給母親,在她面前得到肯定。這些其實都是
想回應父母的期望,與花甲對於當乩童的反抗不同,二叔、三叔選擇了傳統意義上的孝順
,這除了是要回饋父母的心意以外,也是因為父母真的在他們身上砸了不少資源,所以才
有沉重的心理壓力。而父母在他們身上所投入的資源,也在他們關係緊張的時候,成為彼
此的「相罵本」。這種人與人之間無法切割的付出,正是來自於傳統的大家庭結構,那麼
為什麼他們會痛苦?因為他們想要追求的,其實是各自的小家庭,其實是人與人之間沒有
利益的糾葛,只剩下親情與相處。就像二叔一家,在他們不再圍繞著二叔的選舉旋轉之後
,也得到了幸福。
↑一姐的可愛,沒有人捨得告別。但也許對這些子孫來說,她的告別也為這個家庭的僵局
,帶來一個解答。
幸福與不幸的物質基礎
所以最後劇情並沒有完整交代到底家產是怎麼分的,因為在編劇的設定中,家產這件事情
已經不再重要了。鄭家的幸福,透過了把權力、金錢、貪念洗滌掉之後,顯現在繁星里。
但事實上,除了心靈層面的昇華,鄭家的幸福還來自另一個事實:鄭劉春一的後代們,除
了祖厝以外,都已經正式分家了(不管最後一姐到底留下多少財產),這才是他們能夠河
水不犯井水的物質基礎。說得殘酷一點,只要鄭劉春一仍彌留,鄭家利益的糾葛就一定存
在且無法得到解決,因此就會以吵架的方式呈現。
假如任何事情都是與愛的人抱著哭一哭就能夠解決,那麼無數的台灣大家庭就不會爭吵,
甚至對簿公堂了。戲劇理應當為觀眾帶來救贖與安慰,但是〈花甲男孩轉大人〉在這部分
所傳達出來的訊息,我卻覺得太過於不切實際,而且把傳統大家庭的問題看得太簡單了。
比起這齣戲前半段的寫實場面,我不得不說,它的後半段簡直文青得有些過分了。
還有一些缺點:令人髮指的台詞
再好的戲劇都有缺點,〈花甲男孩轉大人〉也不例外。有別於上一段,我講的是「我所不
認同的部分」,這一段我則想寫「這齣戲沒處理好的部分」。
首先,裡面有些對白太文謅謅,讓人出戲。例如,史黛西姐姐對花甲爸爸說:「只有你能
夠放棄你自己,別人沒有放棄你的權利。」奇怪,這句話為什麼不用比較直白的台語說,
明明她幾乎全部都在講台語啊?而且這兩句話雖然很有道理,但以這種方式表達還蠻沒意
思的,只讓人出戲。
↑也許史黛西姐姐講的確實是好台詞,只不過要放在別人身上講才會比較適合。
更令人髮指的台詞出現在花亮的口中,他說:「我犯了全天下男人都會犯的錯。」他是不
是與編劇交惡?為什麼要講這種話?這是一個玩笑嗎?事實上,那一整段他犯錯的戲,我
都覺得令人髮指,他與姿萱的演技已經跟飾演同輩的花甲、花明有段距離了,編劇還要給
他那麼倉促的節奏來認錯,直到後續兩人的互動,我也不是覺得很自然,這整段實在很遺
憾。甚至我也要質疑,花亮這條線真的有必要這樣子嗎?我了解,比起花甲,花亮是個優
秀的對照組,因此他的墮落才更讓人們反思,到底什麼是成功。但花亮在這整齣戲中,比
較像是為了犯錯而犯錯,因此他每次對鏡頭的吶喊都讓人覺得尷尬,我們只能這樣安慰花
亮:「好啦,我知道你也只是為了彰顯出花甲的好才犯錯的。」
缺少的刻畫,以及多餘的劇情
在三叔最後爆發出對於二哥掌握資源的不滿之前,我們已經知道他對於兄弟之間的資源分
配有意見;在二叔最後追逐權力失速之前,我們已經看到他對於他人的掌控慾;在四叔最
後說出關於逝去兒子的瘋言瘋語之前,我們已經看到他的憔悴傷心。但是在花亮這條線,
我只看到花亮的爆炸,事前卻沒看見炸彈的引信,以及它是如何被點燃的。也許花亮這個
角色在處理上,缺少了與其他角色有機的互動,也沒有對於他人生心路歷程的刻畫,才會
有這種後果吧,這實在很可惜,因為假如我們能夠瞭解「花亮為什麼是今天的花亮」,也
許我們就更能體會,「花甲為什麼是今天的花甲」。
另一方面,花慧與男友光頭的感情,可以說是令人動容,但是我不太清楚這樣的安排是想
表達什麼。花慧為了逃避糟糕的父親而到台北,和男友一起生活,這個男友體貼、細心,
又有幽默感,很不幸的是,他得了血癌,後來也因此死去。以上固然是個完整的故事,但
假如把花慧跟光頭這兩個角色直接刪掉,對〈花甲男孩轉大人〉也沒有影響,所以我不禁
懷疑,這齣戲給花慧與光頭的戲分會不會太多了?即便這兩個角色必須留下,那難道這齣
戲不能以一個比較遠的距離來處理花慧嗎?如果這樣安排呢:花甲爸爸偷偷來到台北觀察
花慧,發現他的工作、罹癌的(或者健康的也可以呀,也並沒有非得處理罹癌議題不可的
理由)男友,以及他的前妻,他偷偷幫前妻按了摩,之後離去,他沒有要求任何人回到老
家。這樣難道不好嗎?甚至我認為,假如花慧沒有回老家,堅持留在老家的花甲,他所在
乎的事情--家庭價值,才會更加清晰。
↑後來爬文後發現,原來〈花甲〉原著是數個短篇小說合集,那難怪會有覺得多餘的現象
。但適當取捨這些多餘,也是改編小說的任務之一。
最後,還有一點讓我有些在意,那就是阿瑋的轉變。去講說阿瑋之所以有著男性化的打扮
,是因為來自於父親的錯誤教養,這是不是有點政治不正確?不過這方面編劇有他的自由
,而且反過來說,假如為了政治正確,就去限制阿瑋男性化打扮的原因,好像也未必是正
確的,這點還有待討論。
總之,這齣劇的優點在於劇情很飽滿,但在整理劇情結構後,我會認為這齣戲還稱不上穠
纖合度,還有不少加加減減的空間。
寫在抱怨之後,寫不盡的優點
雖然上面講了很多自己所以為的缺點,但〈花甲男孩轉大人〉還是有很多優點的,而且多
到說不清。像是令人動心的阿瑋(無論頭髮長短)跟雅婷,演技都非常不錯,阿瑋、花明
、雅婷,以及花甲的情感關係,也是很讓人掙扎,不知到底該期待誰跟誰在一起。
一姐的四個兒子演技精湛就不用說了,到底是怎麼湊到這四大天王共演的,我很好奇。除
此之外,花明的演技也非常有說服力,雖然在戲中,花亮常常把花明比下去,但以演技來
說,情況剛好相反。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花明在幫忙花亮的婚禮時,花亮隨口就把花明叫
過來,指使他去幫忙岳父岳母拖車,隨即就走掉,花明那時回頭看花亮的表情,不,其實
就算只有眼神,也讓人忘不了。
↑事後再看一次這個片段,發現花明實際上的一瞥只有不到半秒,但讓我留下了深刻的印
象。
最後,有些人會認為,花明想要侵犯雅婷,基本上是不可原諒的,但我覺得這就是花明這
個人的特色。比起表面上看起來很廢,但其實有在思考的花甲,花明就是很衝動,也不會
想到後果;比起一個眼神,就能察覺到別人情緒的花甲,花明就是理解別人的能力有缺陷
,搞不懂雅婷的意思;比起花甲在發脾氣之後,沒有辦法立刻向阿瑋道歉,花明在知道自
己犯錯之後,幾乎是崩潰著向雅婷道歉。道歉不代表做過的事情就都可以當作不存在,無
法察覺別人的意思也不構成傷害別人的理由,但我想這就是花明,以及花明這類人生存的
課題。因此我覺得這部分的編劇非常精采,也與花甲的個性有所映襯。
最後還是要再次給〈花甲男孩轉大人〉劇組一個掌聲,也給原著作者一個掌聲,如果說〈
通靈少女〉證明了「題材本土化就是國際化」的道理,那麼〈花甲男孩轉大人〉就是證明
「台灣人終究還是需要台灣的故事」,這齣劇是再多外來的優秀作品都無法取代的。
↑其他更多的優點,幾乎是寫不盡了。明明對這齣劇的喜歡,遠大於對於這齣劇的不喜歡
,但不曉得為什麼,稱讚的話就是打得比批評還要少那麼多。也許人與人之間的相處有時
也是如此吧。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