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花甲男孩:轉大人的那一帖藥

作者: picapicapica   2017-07-22 13:02:25
觀看植劇場「花甲男孩轉大人」,深深被吸引。該劇精緻呈現從個人、家庭,而後
家族的全貌,既讓人想起2017年初的日劇『四重奏』的細膩,也延長了小說/電影
『父後七日』令人印象深刻的荒謬和悲喜交錯。
同時讀過小說『花甲男孩』,滿感動於編導及原著作者琢磨出一種使故事編織、纏
綿、糾結,從而立體化的方法。「埕」作為一個開闊的空間/容器;彌留的阿嬤乍看
動也不動,實則織出如同地底河流般隱微的時間軸,特異的時空召喚回一群大相逕
庭的人們:他們共同的名字是「家人」。
阿嬤並非九天玄女,也未成為任何一尊仙,家人已帶著自己的祈願、不解、罪疚、
遺憾,魚貫前來。兒輩兄弟鬩牆、孫輩電愛/招魂種種花招盡出,襯托花甲笑噴出的
那一嘴碎飯粒,及理直氣壯一句:「我阿嬤最喜歡看我吃飯了啦!」特別真誠動人。
此時,繁星一姐的身影已經與千千萬萬個阿嬤重疊,不管是紅樓夢中的清代阿嬤賈
母、百年孤寂中的拉丁美洲阿嬤歐蘇拉、你的或我的阿嬤…….。在樹將倒未倒、猢
猻將散未散之際,阿嬤眠床腳前小小一方地,如同告解室又像照妖鏡。
照妖鏡不曾照出任何妖魔鬼怪,它照出每個人眼中「撿角」的自己、不成才的家人、
未能實踐的諾言、信口開河的謊話。花甲幾次看見阿公,不是驚恐,更多的是沒把
阿嬤照顧好的難過、長年在外沒有陪伴的罪疚。光輝在幾個弟弟面前全無作為長兄
的氣魄,被數落到啞口無言只能回頭教訓自己的兒子。阿嬤或許在笑吧?卻又那麼
捨不得:捨不得一個個兒孫挫折、褪色的困窘神態;捨不得世事雖難周全,仍要掏
出銅板擲筊商量商量的卑微。她並未展現神蹟,而是將所有家人帶到陰陽交隔的曖
昧地帶、與愛別離的考題前,使石頭堆裡開出一朵花。
「死別」在牛頭馬面前沒有反悔的餘地,但處理得很差又很傷的「生離」或許還能
縫補。最喜歡光輝的兩段雙人漫步:與花甲遊走在鄉里之間、無人之境,花花世界
只是清淡背景,獨父子倆的頑強自我相互角力:「你從來都不知道我的興趣是什麼
!」「那你應該跟我報告阿!」痛快淋漓大吵一架之後還可以說:「走慢一點啦,
我很喘啦…」這就是家人。另一段,尾隨前妻走在人聲鼎沸的台北街頭,欲靠近卻
不敢靠近,見到面又能說什麼呢?看她在世間勞動,累得需要一點按摩卸下重擔,
他上前去…..。我相信靜雲知道是他,就像阿水說的:「我知道,因為我是他的太
太。」我也相信,當光輝在墳場見到靜雲,他曾下跪懺悔自己的錯,使靜雲能夠不
違背誓言,一家人重新見面。
死亡使人都成了無助的孩子,也使人看清自己始終是個孩子。有了這層體悟,花甲
們或者男孩們,方能跌跌撞撞、轉成大人。阿嬤帶來的那一帖藥,雖苦卻療癒人心。
就像劇中一季一季美麗的花海,捨不得大波斯菊凋謝的那畦田,終會開出嫩黃的油
菜花。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