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小觀:終於!即將退場,4月下最後正東北季風

作者: daron (一)   2020-04-19 11:05:40
天氣小觀:終於!即將退場,4月下旬最後的正統東北季風
終於的~~~模式顯示,"正統"東北季風要退場了,
模式預報,未來一週是最後一波東北季風,
至此,4月底後蒙古/西伯利亞已無強大冷高壓直接影響台灣,
往後,頂多就是東亞殘餘冷空氣的地面弱冷高壓能影響台灣,
就等南海西南季風爆發後清除東亞殘餘冷空氣了。
往年正常情況,
如果以溫度來看,每年9月下旬以後甚至10月初,東北季風才登場,
如果以溫度來看,每年4月中旬以後甚至5月初,東北季風才退場;
然而,
"正統"的東北季風是從西伯利亞/蒙古冷高壓中心吹來,
因此,
從大氣形勢來看,
每年9月中旬甚至9月初,西伯利亞/蒙古冷高壓就有能力擴及台灣,
每年4月中旬以後,西伯利亞/蒙古冷高壓就沒有能力擴及台灣。
換句話說,正常大氣環境下對台灣而言,
正統東北季風期間
=>以後簡稱,正東北季風,期間為9月中上旬 至 4月中上旬。
(正東北=> 指"方向" ,正東北季風 => 指"東北季風")
正東北季風是毫無疑問 不論溫度、風速、或 冷高壓發源地 等 ,就是 正統東北季風,
而,
如果有"東北季風特性:冷高壓吹出",
但可能 溫度、風速、或 冷高壓發源地 等 有些條件 與 正統東北季風不同的話,
而這種:
類同東北季風就是
=>以後簡稱,類東北季風,期間通常比較於為9月上旬 以及 4月下旬。
但是! 今年實在特別,4月下旬,蒙古冷高壓還能直接影響台灣,
因此東北季風特別晚退。
尤其,未來一週預報週四~週五,甚至還可以出現16度低溫,
並且在台灣海峽颳起7~8級風,可說接近中上等級的東北季風了。
真是夠奇特了!
或許對暖化前的地球而言,不算特別,但對早已習慣暖化的地球而言,
今年是幾十年來罕見的特別了。
再回到模式預報,
目前西伯利亞已經出現大範圍冷高壓,中心強度1044百帕左右,
今晚還會稍微再增強一點,但強度本身不算強也不算太弱,
但範圍非常龐大,顯示冬季系統的強大勢力,
幾乎遍及整個西伯利亞都是地面冷高壓控制範圍。
而,
明天起西伯利亞冷高壓開始南下,
首先伴隨東北亞高空冷渦旋發展以及地面溫帶氣旋的東移,
之後,高空冷渦旋開始往西延伸橫槽,
在春季高空快速變動的大環境下,橫槽很快轉直,
後頭西風帶正北氣流把寒流帶到華北地區,同時冷氣團也快速南下,
因此,週四、週五溫度偏冷,要穿比較厚的衣物了。
而降雨部分,
明起東北季風南下長江流域,而太平洋高壓仍壟罩菲律賓到台灣南部,
因此,偏南風進入華南沿岸,
又,東海有地面高壓變性東移,於是冷暖交鋒位於南嶺以北,武夷山以東。
但情況維持不久,冷空氣不斷南下,於是鋒面逐漸往南推進,
同時,鋒面東側也越過武夷山進入東海,往台灣逼近。
週二晚起,鋒面接近到台灣北部,但要等到週三晚上才真正壓到台灣北上空,
會這麼慢,當然是春季冷空氣南下容易變性,後頭的主高壓推進鋒面較慢的原因。
但冷空氣勢力龐大,因此,源源不斷的南下,
週四以後就是東北季風掌控,而且一連三天溫度較低些。
因此,北部東北部的地形雨勢必免不了。
不過,
有趣的是,這波冷空氣南北溫度梯度非常明顯,
原因當然與青藏高原/雲貴高原的高原地形增溫有關,
暖脊從高空推擠使東北亞高空冷渦旋位置偏東,
因此,冷渦旋西側的冷空氣主力(冷舌)多從東北亞南下,
經過東亞沿海再進入東亞,
此外,
暖氣團高空勢力從青藏高原、雲貴高原往東亞佔據,
因此,
南下的冷空氣較為淺薄,受華南地區的地形阻擋就更明顯。
當然,台灣地形也阻擋明顯,因此南北溫差不小。
模式顯示,週四以後,華南沿岸的冷暖對峙依舊很明顯,
鋒面通過台灣,卻還沒壓過華南,
因此,要到週五以後才通過華南。
也由於華南段鋒面移動較慢,因此週五鋒面水汽從華南地區順著西風氣流飄來,
全台尤其山區也有機會降一些雨。
最終,這場冷暖大戰再度由冬季系統獲勝,但付出代價也不小;
此後,冬季系統元氣大損,
再來就是,
未來一週過後,正統東北季風就要退場了,
這象徵著冬夏大氣系統勢力交替,很快五月就是梅雨季囉。
過渡季節最精彩的就是大氣秀,
就如同,秋天地面秀要看"地面冷高壓"登場的 季風輻合/秋颱共伴效應。
想當然,春天高空秀要看"高空暖高壓"登場的 華南雲雨帶/梅雨滯留鋒。
而,
冬季系統大本營-往年邁入秋冬,從北極高空開始發展的北極渦旋,
夏季系統大本營-往年邁入春夏,從亞洲南部開始發展的陸地熱低壓,
隨著北極渦旋發展,一部分北極氣團進入大陸堆積,加持地面冷高壓的發展;
隨著陸地熱地壓發展,南方海洋水氣北上開始降雨,加持高空暖高壓的發展。
最終,
當然就是 秋季:西伯利亞/蒙古冷高壓的登場 / 春季:南亞暖高壓的登場
(
秋冬北方降溫 + 高空-北極渦旋延伸槽,北極氣團往南沉積 => 地面-西伯利亞/蒙古高壓
春夏南方升溫 + 地面-熱低壓對流,水汽凝結降雨釋放潛熱 => 高空-南亞高壓
)
順道一提,
夏季系統-陸地熱低壓以南亞-亞洲南部/青藏高原南麓發展,西南季風吹不到北極,
冬季系統-北極渦旋以北極上空對流層頂至平流層發展,西風帶偏北氣流吹不到赤道,
這也是很快的理解:
西南季風到不了北極,西風槽壓不到赤道。
在這時節,夏季系統和冬季系統兩大一南一北,彼消我長,
緊接著
春天大氣高空秀最重要大戲-梅雨滯留鋒,就是要看"南亞高壓登場"了,
但因為今年東北季風晚退,在"南亞高壓"登場前,
要先來關心"陸地熱低壓"的發展。
發展比較好的就是印度半島的熱低壓已經發展起來,
孟加拉灣西半部的西南風已經吹起來,只是降雨還是不普及,
孟加拉灣的西南季風爆發還要再等等。
中南半島就比較慘了,
被東北季風亂入後,熱低壓要到要到4月尾聲才有機會發展了
南海西南季風爆發首要就是中南半島的熱低壓發展,
因此,可預料的
今年南海西南季風不會提早爆發 XD
會不會準時 5月第二週爆發,
就要看之後發展,然最重要是太平洋高壓高抬貴手了
只是,
保守一點來看,今年南海西南季風不太妙,甚至不排除嚴重遲到的機率就是嚕~
(以上供參囉)
作者: jack82822005 (小郭郭)   2020-04-20 13:15:00
問個問題,所以在九十月之間,類東北比正東北晚出現嗎? 感謝 ><
作者: smileboy2016 (hahaha)   2020-04-21 21:15:00
5/1 五月一到似乎就開始熱起來了 現在到月底冷涼
作者: typhoon79412 (珣豪)   2020-04-24 06:03:00
梅雨的部分比較嚴格,如果不是滯留鋒面搭配西南季風的話,就不算是梅雨,還是列為春雨
作者: arch20161219 (hahaha)   2020-04-26 10:12:00
台北市下雨了4月底的陰涼春雨 炎熱的五月即將到來
作者: typhoon79412 (珣豪)   2020-04-26 13:46:00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