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小觀:西南季風返回,續觀季風槽的芙蓉颱風

作者: daron (一)   2016-09-29 00:43:52
天氣小觀:西南季風返回,續觀季風槽的芙蓉颱風誕生後
開宗明義就是,西南季風回來啦~
梅姬颱風接上了西南季風,把西南季風帶回來,
這也是先前預報外的出乎意料。
(先前預報認為是高壓東風接手,但看來是梅姬大風場迎西南季風回來。)
受西南季風開始影響,未來兩三天南部要留意雨勢。
且中南部的降雨未來一周前期天氣不穩定。
西南季風帶來溫暖潮濕的空氣,
一整個汗水和雨水的熱力又回來囉...~咦~是不是有點小疑問....
再談續觀季風槽的芙蓉颱風誕生後,
首先從誕生談起:
西北太平洋有70%的颱風形成在季風槽大尺度環境場,姑且稱為季風槽颱風,
東風波的颱風較少,如梅姬颱風誕生於東風波,季風槽給予的幫助是後來的加持。
也由於西北太平洋有季風槽,因此西北太平洋的颱風產量最多,強度也最強。
至於南亞-北印度洋雖然也有明顯的季風,
但南亞的熱低壓造就瘋狂的西南季風,使這個區域不適合颱風生成。
梅姬颱風過後的芙蓉颱風,相較於梅姬,就屬於季風槽颱風
但詳細是很有意思的。
先跳個針..(補完第一段沒講完的)
雖然時序進入九月,但北方大氣系統很淡定,因此還是繼續看南方大氣系統
也就是不用看:
溫帶氣旋、西風槽、北極渦旋、阻塞高壓、高空冷渦旋、西伯利亞冷高壓、鋒面...等
未來一周只需看:颱風、太平洋高壓、季風槽、東風波、赤道輻合帶(ITCZ)...等
不過冬季系統:北極渦旋;以及北極海冰面積有明顯變化,所以可以觀察一下。
(其餘冬季系統:高空冷渦旋、西伯利亞冷高壓、東亞大槽勢力...等目前對台灣沒有影響
,可以不用管)
至於現在對台灣有影響的重點還是夏季系統:颱風與太平洋高壓。
.....(跳針完)
現在北半球整個大西洋、東太平洋到西太平洋都有熱帶擾動。
由大西洋算起,加勒比海的97L(東風波),再到東太平洋的18E與19E(ITCZ),
以及西太平洋的20W梅姬颱風(東風波)與21W芙蓉颱風(季風槽)。
通常都單純用二分法來說明季風槽颱風和東風波颱風就夠了,
太平洋高壓南側形成的颱風不一定是東風波颱風,
但東風波颱風一定是在太平洋高壓南側形成。
聽起來很繞口,但其實很好理解,
因為二分法區分,因此除了東風波颱風,一律歸類季風槽颱風。
(其他像是冷心低壓轉化誘發形成的颱風很少見,
只有在盛夏較常見,盛夏季風旺盛,與季風互動後,也歸類於季風槽颱風)
不過這樣講有點太白話(感覺很像沒有講一樣)。
實際上這樣看:
回到目前整個太平洋來看,
ITCZ位於北緯10度多,從東太平洋延伸到西太平洋,
季風槽則位於菲律賓東方海域往西北連結到梅姬颱風(梅姬帶上西南季風)
可以發現一件是,季風槽和ITCZ在西北太平洋是連結的。
因此,西北太平洋的ITCZ擾動發展,都算在季風槽颱風。
事實上,西北太平洋ITCZ的擾動受惠於季風槽的水平風切環境場,
維持擾動持續旋轉與發展成颱風,過程都和季風槽脫離不了關係。
從整個季風槽大尺度環境場來看,就是季風槽颱風。
而季風槽颱風-芙蓉颱風就是這樣發展的:
跨赤道西風氣流匯入西北太平洋的ITCZ,
無意間,向北推出的一個幸運兒擾動,
逐漸接近在ITCZ與季風槽連結之處的菲律賓東方,
預料擾動會逐漸發展成熱帶性低氣壓和颱風。
不過,
這擾動很幸運,早早頂到太平洋高壓南側的東風,
太平洋高壓南側的東風幫助擾動旋轉,
因此,預期之外,這擾動就在太平洋高壓南側增強,
最後變成颱風,命名為芙蓉颱風。
從熱帶大氣波動來看,應該是MRG波(混合Rossby重力波)轉TD波(氣旋擾動波),
混合Rossby重力波也就是重力波+西風帶引起的波動,
MRG波一般從國際換日線附近往西移,接近印尼群島後逐漸喪失MRG波特徵,
轉向西北傳遞的TD波(氣旋擾動波),TD波的發展(颱風)在這個季節很適合。
至於MJO(季內震盪),
http://www.bom.gov.au/climate/mjo/graphics/rmm.phase.Last40days.gif
目前9月26日MJO還在印尼到中南半島一帶
也就是說,芙蓉颱風和MJO的關聯性較低。
ER波(赤道Rossby波:把Rossby波侷限在熱帶地區來看)則可能與芙蓉颱風有關聯性。
因為ER波以秋季最活躍。
但不管如何,芙蓉颱風已經形成,前期的熱帶波動/熱帶擾動觀察已經不重要了,
接著要看後期的颱風路徑。
對台灣來說,
南方大氣系統有熱帶大氣波動,北方大氣系統有西風帶波動,
隨著季節變化影響台灣多寡,
熱帶大氣的波動帶出來的就是颱風或低壓帶,
西風帶的波動帶出來的就是溫帶氣旋、鋒面等,當然也包括寒潮爆發
因此,看模式預報時,每每都是觀察的重點
("每每"這兩字用語怪怪的...whatwever..XD )
模式預報,未來一周,
芙蓉颱風的路徑從太平洋高壓勢力變化先東退再西伸來看,偏北機率比較高,
這是因為之後東亞出現西風槽,太平洋高壓勢力調整讓芙蓉颱風北上。
但高層的西風噴流平直穩定,沒有南壓,所以後期太平洋高壓重新西伸。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芙蓉颱風後面還有擾動。(不用說八成是標準的季風槽颱風)
最後談冬季系統-北極渦旋,模式預報北極渦旋未來分裂成兩塊,
這是受到阿留申海暖空氣深入北極的影響,
其中一塊就位於西伯利亞,大半個西伯利亞由冷凍氣團包圍,氣溫降至零下。
另外北極海冰面積,出乎意料之外的猛回升,結冰海域迅速擴大中。
根據NSIDC觀測,北極海冰面積止跌回升比往年提早一星期多,且止跌後猛烈回升。
雖然離平均線還有一大段路(因為今夏北極海冰面積極少),
不過北極熊都快變草食動物了。(無冰的北極熊會離開冰上,上岸吃草...)
或者北極熊都快變家畜動物了。(無冰的北極熊會到人類居地...)
因此,北極海冰面積還是多一點的好。
(以上供參囉)
作者: rocky9137No2 (麥寮衛生棉)   2016-09-29 00:49:00
看完推
作者: loveppears4u (Bad Romance)   2016-09-29 12:05:00
梅雞還留一手(無誤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