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討論] 氣候是否真的變得不宜人居?

作者: visa9527 (高級伴讀士官長)   2016-03-24 10:00:41
※ 引述《inr (史努比)》之銘言:
: 自2016年開始至今
: 放晴出陽的日子少的可憐
: 若清明仍是這樣陰霾天氣的話
: 可能會到梅雨季節過後
: 才有好天氣所見
: 氣候是否變的不宜人居
: 連出門都感到步步維艱
: 每當午後就是陰天下雨
這很有趣,為什麼現代人會有人覺得常下雨不宜人居?
若是農業時代,不常下雨的地方才是不宜人居
台北常下雨,讓需要多雨潮濕環境的茶葉生長得很好,才有了文山包種茶
茶葉在古代是非常經濟的作物,現代依舊
反而是南部的蔗糖田園越來越少了
隨著工商業發展,南糖北茶慢慢轉變成南工北商
氣候當然影響到工商業發展,不要覺得不可能
最明顯的例子就是南科
為什麼要發展南科,而且光電業會聚落在南科?
因為其中一項是生產太陽能板,要測試研發,一定要選日照充足的區域
這就不可能放在北部,北部多雨,看天發電的太陽能板多少會影響到研發進度
不過北部東北季風浪大,是研究海洋發電的好地方,所以基隆的海洋大學能研究這一塊
說到底,不宜人居是有點誇張,這種天氣頂多是對現代生活不方便
跟下雨天的不方便比起來,高緯度國家的凍結低溫與暴風雪是更不宜人居
而事實上西伯利亞這種地方還真的沒有什麼人居住
北歐國家日照也不足,不過因為洋流(?)的因素全年環境沒有西伯利亞如此惡劣
比起乾旱,潮濕多雨的環境對人類其實是相對宜居的
既可發展農業,工商業上也不會缺水,作為人口匯聚的大城市水源充沛也是基本條件
何況對抗潮濕已經有除溼機,對抗乾旱仍舊沒有低成本作法
大眾運輸的持續改善也讓通勤交通在雨天的影響降低
撇除後面氣候環境生態改變的問題
連續下雨實在無法與不宜人居畫上等號,反而是相對適合人居的
接下來要做的應該是持續開發都市雨水再利用系統
否則只要有一段時間不下雨就會出現之前那種限水的情況
比起沒水洗衣服的日子,我還寧願洗完要除溼烘乾的日子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