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世界母語日意義以及台灣母語的困境

作者: k26975582 (點點kino)   2016-02-21 13:31:40
世界母語日,地球上語言有6000多種,人類經常使用的語言卻只有數十種,現在
資訊科技的進步,人們可以在家就學習到各式各樣的語言而不必出國學習外語,在此
同時每年都有少數人使用的語言在流失,只剩下老年人使用,中生代及年輕人已不能
流利的使用該語言,這也是社會學家所說的一個語言要能在老中青三代之間流利的使
用,以及能夠自然的傳承下去,至少該族群要有75%的人口基底能使用,這也大概是
弱勢母語傳不過三代的理由之一吧!
以下我想分為三個部分探討,分別就強勢語言的傳播影響弱勢語言的過程,台灣
母語面臨的困境,以及母語困境如何走出,發表個人的淺見。
一、強勢語言的傳播影響弱勢語言
(1)、殖民語言帶入
大航海時代開始,航海國家相繼到亞、非、拉丁美洲從事商業活動,接著主要從工
業革命以後,在西方各國互相角逐之下,到亞、非、拉丁美洲不只是貿易,也開始以西
方優勢的文明(文化、教育體制、經濟、政治層面)來影響亞、非、拉丁美洲的語言。
(2)、領導世界的強國
美國居於世界領導地位,以穩定的政治和經濟實力,透過文化行銷的方式將電影、
飲食習慣帶到世界各地,因而在各語言中可見到部分英語外來語。
(3)、政治力和媒體介入教育體系
如台灣過去威權時代,國民黨政府強行推動國語政策,在公共場合(公家機關、學校
等)一律說國語,禁止說方言,透過政治力介入到校園當中,除了罰錢以外,更有掛狗牌
的荒謬行為出現,狗牌上寫著:我要說國語,不說方言,此外;當時的廣電法嚴格規定並
限縮了電視台播放母語的時段,後來更出現了雲州大儒俠的國語版配音,政府也曾經沒
收羅馬字版的台語聖經。
二、台灣母語的困境
(1)、母語斷層
母語可以是老祖宗流傳下來的語言,老人家在說的語言是母語,小孩如果不會說或
聽不懂老人家講的語言,會產生溝通的困難,由於老人家學習語言的速度比較慢,沒有
小孩學習語言的速度來得快,這一部分也跟下面第二點原因有關連,台灣小孩不願意學習
老人的語言,也來自母親的語言傳承出現了問題,所以反過頭來只好老人家要學習小孩
說的語言,因而出現有老人跟小孩說國語。
(2)、母親-母語的傳承
傳統上的男主外,女主內的觀念讓母親有撫養小孩的功能,生活上照顧小孩,並教育
著小孩,小孩也就跟著母親成長,即便現代社會的家庭型態改變,母親依然是母語傳承的
重要意義所在,從字面上解釋也可以看出:母親的語言-母語。
(3)、過去的政策推行錯誤
就如前述的過去威權時代的政策,少數年輕人這樣認為,當年在黨國教育體制成長
的父母,經歷了禁說方言政策,潛意識裡因為母語被貶低成方言,心理上說母語受壓抑,
自然教導下一代的都不敢說母語,為的是擔心下一代小孩不會再經歷父母輩同樣的遭遇。
(4)、公共場合也可以說母語
這其實和第三點所導致的結果有一定的關係,母語進到公共場合各場所(如百貨公司
、遊樂園等),另外特別是年輕人的流行文化場所,不過由於台灣是多族群關係,台北也
是台灣各地上來定居或打拼的各族群的人,因此除非在河洛人,客家庄或是原住民部落
的公共領域(包括當地的辦事機構和教育機構),應該要能培養出新一代會說母語的人士,
當母語只能退縮到家庭使用,也讓母語能與官方語言平等的地位受到挑戰。
(5)、如何順應世界潮流
因為很多的詞彙無法因應時代的產物,所以母語無法創造新造詞用法,常見的像是
先進國家所創造的科技資訊零件的3C用品,外國引進本地的所有物件或商品,是本地所
沒有的物件或商品。
三、母語困境如何走出?
(1)、是否成立河洛電視台?
其實這問題已討論許久,現階段有客委會、原委會、客家電視台、原民電視台,這是
政府為了彌補過去的語言錯誤政策,所設下的語言平等政策,雖然對於保護語言的行動是
有一定作用,但是節目的品質和大眾收視族群也是需要長期追蹤,如果年輕一代較少人會
去關心或收看母語頻道的節目,那是很可惜的,或許等新政府上任後可以重新針對這議題
再來一番討論,但我覺得是迫在眉睫的事,因為三立電視台也有優良的台語戲劇,民視新
聞也有台語新聞,但是能夠有一個專門為河洛族群發聲的電視台,它不只是具有娛樂戲劇
效果,同時也有教育上的意義,也能進一步延伸到公共領域的討論,會比較重要。
(2)、年輕人的生活周遭
確實聽過父母輩及年輕人對於母語仍有刻板印象,有的人覺得以後用不到,語言本來
就是要學有用的,能溝通就好,也有人覺得說母語是不入流、鄉下人才會說的語言(雖然
帶有歧視意味),年輕人對台語的印象也有那是老人家才說的語言諸如此類。由於年輕人
接觸的資訊多元,容易在網路平台收看娛樂戲劇或新聞節目例如蔡阿嘎台語教學,或是能
夠引起大家注意的流行創作台語樂團例如玖壹壹,也貼近了年輕人的生活圈,或許會改變
年輕一代對母語的看法。
(3)、毛利人語言的復甦
政府的角色是否重視也是母語存亡關鍵,是也可能經由努力例如紐西蘭的毛利語,紐
西蘭政府努力維護瀕臨滅絕語言,今日看到一線生機,毛利人也認同政府的這項作法,台
灣的原住民族過去也參考毛利人復甦母語的案例,另外瑞士也是多族群,語言有瑞士德語
、瑞士義語等其他少數語言,英語是瑞士通行之語,國人都會學習各族群語言,他們每個
人都會三種以上語言,政府可以主導國家語言的定位。
(4)、母語教育的落實
現在台灣的國小教育課程在母語教育和鄉土教學活動上可以讓學生從小學習母語教育
,河洛人族群的小孩學習河洛話,客家族群小孩學習客家話,原住民族小孩學習原住民話
,之前的國中是否讓本土語言是必修課吵得沸沸揚揚很多不同的意見,如果當地居住有多
元的族群,讀同一所學校到底要學哪一種母語,可以依照該地區哪個族群比較多來決定國
小的學生要選修哪一科,如果是國中階段因為課業多,可以給學生自由選修要學習哪種語
言,但是不一定要強迫孩子學母語,學習動機是需要從小培養的,如果養成學習母語的興
趣,列入必修應該就比較沒人會反對了,這還是跟接下來家庭的母語教育有關。
(5)、回歸家庭
家庭還是傳承母語的所在地,只要父母都願意和自己的小孩說母語,那母語就得以
延續,隔代教養的教育,或是很多父母因為工作繁忙,把自己的小孩交給祖父母來帶,
但是會事先跟祖父母講好,要跟下一代講國語,老人家還是得配合自己子女,跟自己祖
孫說起不流利的國語,母語最基本的就是家庭成員都能流利使用,而且使用起來是要自
然且不生澀。
四、結語
要如何讓弱勢語言得以享有和強勢語言同樣平等的權利,值得深思。
有時候看到香港人在公共場合通行廣東話(粵語),他們以說粵語為榮,反而排斥華語,
會想到台灣人反而會看不起自己的母語,現在有很多過去隱形的客家族群也願意說出
他們是客家人,希望未來台灣有一天能達到族群及母語平等。
語言的傳承是攸關著一個民族的存亡,語言乘載著歷史和文化的傳承和維護,也是
人類歷史寶貴的資產,就如同人類身為地球上生物共同體,有必要保護環境維持動、植
物多樣性,世界多一分熱鬧,我們的生活就更加精采,也增加更多樂趣。
作者: SOC (SOC)   2016-02-21 18:11:00
我覺得比較悲觀的是,現在小孩的祖父母就是我們的父母,恰好就是當初在家不教小孩講母語的那群父母,期待祖父母可能沒有意義。加上父母之間可能就是用國語溝通,小孩很難學母語,在最自然的方式可能第一語言就是國語了。以我為例,我太太台語講不好,就算想講,小孩要學還是有限。
作者: bmtuspd276b (這啥)   2016-02-21 19:27:00
這篇寫得很不錯!只是看來河洛語這種說法真的深植人心XD(對不起我比較挑剔)其實我最近才知道真的有不少中年人(沒打錯字)不怎麼關心本土語言的存亡或甚至認為其不可能會消亡。我有時會把我阿嬤講的話錄下來,我爸還說你不要把你自己的行為想得很偉大。拜託,誰會這樣想XD
作者: luuva (驢猫)   2016-02-21 22:07:00
不少人是抱持著「全世界只說一種語言」的浪漫吧
作者: lysimach (lysimach)   2016-02-25 06:15:00
「他們每個人都會三種以上語言」這句話是根據?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