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史上首見大學生赴北管社學戲 傳藝中心策展紀錄

作者: CCY0927 (只是個暱稱罷了)   2021-10-02 18:00:19
https://www.cna.com.tw/news/acul/202110020063.aspx
史上首見大學生赴北管社學戲 傳藝中心策展紀錄
2021/10/2 11:49(10/2 13:11 更新)
https://i.imgur.com/WR8y3MN.jpg
「野臺衍派—靈安社與大學生子弟戲特展」即日起在台灣音樂館B1展出,戲劇學者邱坤良
(圖)表示,希望讓民眾看到40年多年前民間強大的自發力量,孕育現今傳統戲曲的蓬勃
發展。(傳藝中心提供) 中央社記者趙靜瑜傳真 110年10月2日
(中央社記者趙靜瑜台北2日電)1970年代,台灣傳統戲曲因社會型態改變逐漸沒落,但
首次有大學生在戲劇學者邱坤良當時帶領下,赴大稻埕靈安社習北管子弟戲,延續了北管
生命。傳藝中心以這段歷史作展,即日起在台灣音樂館展出。
1975年,當時在文化大學任教的邱坤良才26歲,有感當時台灣傳統戲曲式微,於是帶領文
化大學戲劇系國劇組學生們,前往台北大稻埕一帶歷史最悠久的北管軒社靈安社,學習北
管子弟戲。這是台灣史上第一次大學生以組織型態有意識地向民間藝人學習的行動。
邱坤良表示,過往北管戲曲的演出,女性角色照例都由男性演員反串,但當時靈安社破天
荒首度接受女性前來學習子弟戲;1976年,大學生首次公開亮相並參與了靈安社老子弟的
「迎城隍」活動。
1977年,這群學生發表了第一場在國立台灣藝術教育館前身國立台灣藝術館的演出,成為
當時藝文焦點,包括雲門舞集創辦人林懷民、台灣長笛教母樊曼儂等都曾參與演出。演出
巡迴全台超過30場,所到之處無不受到地方父老熱烈歡迎,也成當年特殊景象。
邱坤良表示,傳統藝術文化及民間戲曲受到有心之士到政府部門重視,不是從天上憑空掉
下來的,「就像民主自由一樣。」邱坤良表示,這次展覽最重要的意義,就是讓現在的民
眾看到1970年以來社會文化的變遷,看到了40年多年前民間強大的自發性力量,孕育了現
今傳統戲曲的蓬勃發展。
「野臺衍派—靈安社與大學生子弟戲特展」內容包括老照片、影像、靈安社出陣文物等,
以及為了這次展覽所拍攝的紀錄片和講座。
國立傳藝中心主任陳悅宜表示,這次特展可說是文化本土意識的萌芽,希望觀眾參觀當年
歷史之餘,也能感受當年北管軒社的老子弟和大學生子弟傳承北管香火的自覺與努力。
「野臺衍派—靈安社與大學生子弟戲特展」自即日起在戲曲中心台灣音樂館B1展出,一直
到11月28日。10月16日將有邱坤良主講「1970年代靈安社與大學生子弟戲」。(編輯:陳
政偉)1101002
https://i.imgur.com/uvS4evD.jpg
「野臺衍派—靈安社與大學生子弟戲特展」內容包括老照片、影像、靈安社出陣文物等,
以及為了這次展覽所拍攝的紀錄片和講座。圖為1977年2月6日國立台灣藝術館演出專刊封
面。(傳藝中心提供)中央社記者趙靜瑜傳真 110年10月2日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