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台博館特展疫觸即發 回顧台灣百年抗疫史

作者: CCY0927 (只是個暱稱罷了)   2021-09-28 12:17:03
https://www.cna.com.tw/news/acul/202109270321.aspx
台博館特展疫觸即發 回顧台灣百年抗疫史
2021/9/27 19:11(9/27 20:51 更新)
https://i.imgur.com/ELrPP3O.jpg
「疫觸即發-百年島嶼戰疫特別展」27日起在國立台灣博物館鐵道部園區展出,特展以公
共衛生、交通與人民視角,介紹台灣百年來應對不同流行病的防疫經驗與現代轉型。中央
社記者張皓安攝 110年9月27日
(中央社記者王寶兒台北27日電)自國外返台須入境檢疫,非COVID-19肆虐下獨有風景,
日治時期的總督府就曾為防堵境外傳染病,發展繁複的登台檢疫流程,這段歷史現於「疫
觸即發-百年島嶼戰疫特別展」展出,以此看見台灣百年防疫史。
國立台灣博物館今天舉辦「疫觸即發-百年島嶼戰疫特別展」特展開幕典禮。策展人、台
博館典藏管理組研究助理張安琪從「近代交通」為切入點,從台灣19世紀末至現代,以公
共衛生、交通與人民視角,介紹台灣百年來應對不同流行病的防疫經驗與現代轉型,連
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爆發也納入其中。
張安琪從史料爬梳出總督府曾於1896年及1899年相繼頒發「船舶檢疫暫行手續」及「台灣
海港檢疫規則」,船隻上的人員入境前,都要檢查是否染上傳染病。當時台灣盛行鼠疫、
天花、霍亂等傳染病,當船舶入港後,檢疫官會一一乘坐小船問明衛生狀況。
若衛生狀況無異狀,檢疫官會登船檢疫,確認無誤後,所有人員才能上岸。未通過檢疫的
船隻就要掛上小黃旗或閃爍紅白二燈號示警。疑似染疫的船客,要與未染疫者分開上岸,
並直接送往檢疫所或避病院隔離。
張安琪表示,這段史料對應現代格外有感,檢疫所內部配置有淋浴間、消毒室、休憩室外
,還有儲藏藥水的專門房間,一點都不陽春,與現代隔離概念一致,但現代設備更進步,
如從照片中可見當時醫院隔離病房是用草蓆區隔空間,完全沒有作用。
展覽中以SARS(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及COVID-19等為當代防疫經驗主軸,中央流行疫
情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今天出席記者會,他表示,這檔展覽可看到台灣過
去的防疫成績,例如1950年至1960年間台灣努力將瘧疾根除,非常不容易。
張上淳認為,防疫除政府帶領,民眾配合也是關鍵,相信未來生活會慢慢趨於正常,口罩
短期間不見得拿得下來,但「加零」可能會成為常態。
台博館館長洪世佑表示,教育推廣是博物館很重要的任務之一,本次特展也結合時事,引
領民眾從台灣史重新看台灣百年來的防疫歷史,希望以此讓民眾對當前生活環境有所省思
,或擁有不同思維去看待現今。
「疫觸即發-百年島嶼戰疫特別展」現於台博館鐵道部園區展出至明年11月6日。(編輯
:張雅淨)1100927
https://i.imgur.com/0Q1niuz.jpg
「疫觸即發-百年島嶼戰疫特別展」27日起在國立台灣博物館鐵道部園區展出,特展結合
時事,引領民眾從台灣史重新看台灣百年來的防疫歷史。中央社記者張皓安攝 110年9月
27日
https://i.imgur.com/fGF3EqD.jpg
國立台灣博物館27日舉辦「疫觸即發—百年島嶼戰役特別展」特展開幕典禮,台博館館長
洪世佑(左2)、文化部文化資源司司長洪世芳(中)、中正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張秀蓉
(右起)、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長庚大學人文及社會醫學科教授張淑卿
(左)出席。中央社記者張皓安攝 110年9月27日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