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 清朝時台北城平民很少嗎

作者: purue (purue)   2019-05-12 13:29:55
https://i.imgur.com/kiw5bio.jpg
今天來逛三井倉庫 發現這個問題 在日本時代 台北城地圖的店 多半是日本店 而據我知道
漢人都在迪化街那邊 那麼在日本人來之前 是否台本城內 多是官署 民居很少嗎
作者: goenitzx   2019-05-12 19:15:00
台北以前是湖 後來不知甚麼時間點湖水退去了才有人住不過看日本兵騎馬進城時的照片 地上看起來還是泥地
作者: chewie (北極熊)   2019-05-12 22:52:00
台北城築城的時候 台北除了雙連陂之類的小池塘以外 大多都是陸地了吧
作者: sbs5099 (no)   2019-05-12 22:56:00
地圖上有國民中學跟醫院藥房,表示應該是有平民居住,但可能大多數是日本人。抱歉,沒仔細看問題答非所問...
作者: KangSuat   2019-05-13 07:52:00
清代台北城有幾個家族? 還真的很難找文獻說明XD但還是有人無視此一事實 大談台北城的優越性
作者: MilchFlasche (實踐才能發光)   2019-05-13 08:12:00
民居可能都在艋舺、大稻埕吧
作者: KangSuat   2019-05-13 08:22:00
漢人當然不是只在迪化街那邊 台北城外至少40姓散居在現在台北市各區 我們來看看有哪些:陳、林、黃、張、王、李、吳、楊、鄭、蔡、許、謝、蘇、郭、周、賴、洪、葉、白、高、顏、廖、何、施、柯、石、游、魏、翁、詹、邱、宋、潘、藍、曹、闕、鄒、杜、裴、歐陽
作者: sbs5099 (no)   2019-05-13 09:15:00
找到台北市志,1988年版,卷四社會志人口篇第一章明代,荷蘭人統治時期只做了針對原住民的人口調查局,當時台北盆地住的是平埔族的凱達格蘭族這是17世紀中期的事鄭成功來之後漢人增多,後來明鄭查戶口只查了漢人,家中有成年男子始為一戶,約兩千多戶後來清代1893年的統計是約六萬人另外當時外國人的海關報告書寫的則是十萬人
作者: KangSuat   2019-05-13 13:08:00
台北城做為一個周邊聚落都已經羽翼豐滿才冒出來的城池和鹿港、台南是不同的 只好從周邊有的家族推測城內也有它們的蹤影但這些城內分支名氣還不如周圍的本家來得大以致 文獻上的表現不如鹿港、台南舊城的家族其實 竹塹城也能樂勝台北城XD這也就給人一種感覺 台北城嘛... 有皮(城牆)啊有骨(清政府機構)啊 肉(小姓/強宗大姓)呢?推得在城內發展的阻力比牆外那些聚落打交道還小還划算我想是合理的
作者: sbs5099 (no)   2019-05-14 12:30:00
我親戚家祖先來台時"開墾"公館、景美到大坪林一帶資料上說當時艋舺淡水已經沒有地方可以開墾了(翻譯:被別的漢人先占去)所以他們跑去邊陲的地方,甚至深入深坑然後因為很晚才來台灣,族譜上很老實地寫只有兄弟來,這種其實就是有跟平埔族混血,但是當然不會承認。據說還因此跟周邊原住民有衝突,從這點或許可以推理如果當時市中心還有地方可以開墾也不是人滿到請你離開,誰會那麼無聊跑到靠近山邊的地方去跟原住民對衝?這些人是18世紀中期(17XX)來台...當時就已經得到台北邊陲的地方找生路甚至跟原住民爭。以上是我母親那邊親戚情況
作者: KangSuat   2019-05-14 12:39:00
不是人滿 而是土地產權都已經飽和了 離人滿還差得遠
作者: sbs5099 (no)   2019-05-14 12:39:00
當然不是指今日這種高人口密度的人滿,意思是人已經多到地都占光了,沒有容得下新移民之處。誰家的土地願意讓給外來移民者定居用的?我媽那邊親戚有女性祖先名字叫番婆,那邊以前就是凱達格蘭族在住的地方,後來晚來的漢人跟他們通婚甚至把更少數不願通婚的擠壓到更靠近山邊的地區。在漢人來以前,台灣平原上到處都是平埔族,中華民國統治下各地縣市鄉鎮的志書有良心的史書家都有寫出來。還有各地各宗族的族譜也寫得清清楚楚,看自己願不願意查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